前言

这本书是我多年来在近东地区近东地区,地理术语,大致包括一个以西亚、土耳其(包括亚洲和欧洲)和埃及(主要在北非)为中心的跨大陆地区。学术界对这个词的定义各不相同,最早是指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地区各国家。(本书中除原注外,均为译者注,不再另行说明)旅行和学习的成果。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发生于1913年6月到1913年7月,是保加利亚王国与奥斯曼帝国和其他巴尔干国家因为领土瓜分问题爆发的一场战争。最终,保加利亚王国一方战败。的爆发中断了该书的出版。直到战争结束后,这本书才完稿。我的初衷是想讲述塞尔维亚从19世纪独立复兴时期一直到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发生于1912年10月到1913年5月,指巴尔干联盟(塞尔维亚王国、希腊王国、黑山王国和保加利亚王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对抗。最终,由巴尔干各国组成的联合军队取胜,奥斯曼帝国几乎所有剩余的欧洲领土都被盟军占领并瓜分。爆发前的历史。这段历史显然已经融入了如今的政治。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说明19世纪大国外交是如何影响塞尔维亚民族的命运的。本书是配套研究中的一项;另外一项研究与18世纪的巴伐利亚王国指存在于1805年到1918年德意志地区的一个王国,第一任国王为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历史有关,该研究结果已经出版了一本书——《腓特烈大帝与约瑟夫二世》。这两项研究是想通过英国外交部档案室指英国公共档案馆,从1838年到2003年为英国档案管理部门,2003年与历史手稿委员会合并。中从未公开的外交资料引起历史学界对这些资料的重视。英国外交部档案室提供的资料丰富且重要,却为世人所忽视。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觉得该研究显然绝不能局限于19世纪。外交战略的本质亘古不变。地理位置对塞尔维亚的外交一直有着重大影响。塞尔维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惊人地相似。古往今来,世界大国的企图对塞尔维亚造成的影响也都没有变过。本书理所当然要阐述中世纪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或者奥地利帝国等大国的觊觎对塞尔维亚产生的影响。此外,如果不提及塞尔维亚辉煌而悲壮的过去,那么塞尔维亚近代史也将晦涩难懂。英语读者对塞尔维亚过去的历史了解得很少。此外,众多历史学家各种各样的扑朔迷离的观点使塞尔维亚历史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在巴尔干地区撰写历史像参加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而每个本土学者都像一位将军。诸如科索沃、斯特凡·乌罗什四世斯蒂芬·杜尚(Stephen Dushan, 1331—1346),塞尔维亚王国国王,即斯特凡·乌罗什四世,他征服了欧洲东南部的很大一部分,是当时最强大的君主之一。、西美昂大帝西美昂大帝(Simeon I of Bulgaria,864—927),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皇帝,好战君主,925年到927年在位。和丘斯滕迪尔地名,现为保加利亚西南部的一个省。等名词总会唤醒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的伤感情绪。这种伤感情绪绝不亚于英国及反法盟军对塞瓦斯托波尔位于南威尔士蒙茅斯郡的边界内。或滑铁卢等名字的感伤。奥斯曼帝国在五个世纪前对巴尔干地区各国的侵略依旧影响着如今巴尔干地区的民族政策。对于如此错综复杂的历史,局外人的历史评判或许比本土历史学家的更有价值。

通过旅行和亲身经历,我获得了写作本书的第一手资料。此外,我最应该感谢的是历史学家康斯坦丁·约瑟夫·伊雷切克康斯坦丁·约瑟夫·伊雷切克(Konstantin Jireček, 1854—1918),捷克历史学家和大学教授。、约万·斯维季奇约万·斯维季奇(Jovan Cvijic, 1865—1927),塞尔维亚地理学家、民族学家、塞尔维亚皇家科学院院长、贝尔格莱德大学校长,被认为是塞尔维亚地理学的创始人。、亨利克·马克扎利亨利克·马克扎利(Henrik Marczali, 1824—1889),匈牙利历史学家。和利奥波德·冯·兰克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 1795—1886),德国历史学家,现代史料学创始人。,以及20世纪的学者威克姆·斯蒂德威克姆·斯蒂德(Wickham Steed, 1871—1956),英国记者、历史学家。他从1919年到1922年担任《泰晤士报》的编辑。、查尔斯·威廉·艾略特查尔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 1834—1926),美国学者,1869年被选为哈佛大学校长。、罗伯特·威廉·塞顿-沃森罗伯特·威廉·塞顿-沃森(Robert William Seton-Watson, 1879—1951),英国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他在促使奥匈帝国解体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和威廉·米勒威廉·米勒(William Miller, 1864—1945),英国历史学家,主攻中世纪史。。我所遵循的目标是平衡地把握历史学界各种彼此矛盾的观点。至于这本书的写作成功与否,他人自会评判。

约万·斯维季奇

很少有历史学家会有如此差的运气——当他写完一个国家的历史时,这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然而,如果说塞尔维亚历史给了我们某种启迪,那便是塞尔维亚人的精神力量总是比物质力量更加强大。即使珍本古籍遭到焚烧,即使国王斯特凡·米卢廷即斯特凡·乌罗什二世(Stefan Uros II Milutin, 1253—1321), 1282年到1321年任塞尔维亚王国国王,中世纪塞尔维亚最强大的统治者之一。的骨灰散落在风中,这些也都不会对塞尔维亚人产生任何影响,就如同扬·胡斯扬·胡斯(Jan Hus,约1369—1415),捷克宗教教育家、改革家。散落的骨灰也不曾对波希米亚人产生任何影响一样。灾难有时会激起并加剧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情绪,但只要科索沃的歌声响起,只要还有一个塞尔维亚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他吟唱着科索沃的歌曲,塞尔维亚就都将永远存在。

 

荣耀属于塞尔维亚

千古永存,至高无上

历史属于塞尔维亚

流传百世,永久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