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印文明:中国古代印刷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中国印刷博物馆组编
- 1449字
- 2020-08-29 17:09:53
七、将印刷术用于基层社会生活,保存了最早的社会文书印刷品
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都以服务于社会为目的。目前存留下来的古代印刷品多是社会上常用的经学、史学和文学之类的古籍,以及宗教经典等,而反映社会大众生活的文献很少。因为这类文献,诸如账目、契约、历书等,一般过时便显得无用,似乎没有保存价值,因此留存下来的十分稀少。而这类文献对研究古代社会又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甘肃武威亥母洞遗址出土的西夏文社会文书中,发现2页印本填空的乾定酉年(1225年)增纳草捆文书。其中,第1页正面左上角有一墨写楷书西夏文大字眯,汉译为“官”字,表明其为官藏文书。第2页正面左上角有一墨写楷书西夏文大字旺,汉译为“户”字,为民户留存文书。“官”字号文书始有两行手写西夏文草书,内容为里溜头领姓名和一户主增缴草捆的数量,后有印字5行,为固定格式的“乾定酉年月日”以及库守、簿记、库监等名称。两件内容都是记载一名没细苗盛的“里溜”头领管辖下的西夏农户,于乾定酉年向官府增交草捆的数量和种类。文书中所印文字为事先雕版印刷,在增缴草捆登记时,再即时填写时间和缴纳数量等内容,形成了有印刷文字、有墨写文字的增缴草捆收据。
图版11-1 武威乾定酉年增纳草捆文书“官”字号
图版11-2 “户”字号
此外,黑水城出土的英藏西夏文文献Or。12380-2349(k。k。)为两面填字刻本社会文书。其中一面第二行墨书填写:“利限大麦……”;第三行刻本文字:“天盛”,墨书填写:“二十”,其后一字应是“年”字。另一面有印章,印文为啼秬緵逃,第4字不清,对译为“量面头监”,译为“计量小监”,下有墨书画押。
图12 英藏天盛二十年(1168年)刻本纳粮收据
关于“计量小监”,西夏法典《天盛律令》有记载:
纳种种租时节上,计量小监当在库门,巡察者当并坐于计量小监之侧。纳粮食者当于簿册依次一一唤其名,量而纳之。当予收据,上有斛斗总数、计量小监手记,不许所纳粮食中入虚杂。
由此可知,计量小监是在基层收纳租粮的官吏,在向农户收租粮后,要给予收据,收据上有粮食总数、计量小监手记。
文书中手写“利限”一词,在《天盛律令》中多次出现,是指百姓缴纳给政府的租税等负担。文书中“利限”下有“大麦”,可知此文书缴纳的粮食为大麦。这件文书可据此定为“天盛二十年(1168年)纳粮收据”。这又是一件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的印本社会文书,比上述增纳草捆文书还要早半个多世纪,是最早的社会文书印刷品,在经济史和印刷史上具有特别的文献价值,值得珍视。
以上印本填空的文书,都是西夏官府向农户收取粮、草的收据,本身即很重要的文献价值。这类文书在基层收取粮、草时使用量很大。将印刷术用于这类社会文书中,格式固定化,用语规范化,统一规格,填写时节省人力、时间,使用方便、快捷,是古代经济文书史上的一大进步。这两件西夏的社会文书,可视为早期社会文书实用印刷品,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印刷史上,具有重要文献和文物价值。
此外,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有表格式印本历书,也属于社会常用文书。其中既有雕版印刷品,也有活字印刷品,既有汉文,也有西夏文文献。活字版汉文历书为西夏神宗遵顼光定元年(1211年)历书,可称作《西夏光定元年(1211)辛未岁具注历》,是现存最早的有确切年代的汉文活字印刷品。这种早期历书的印刷品也十分稀见,已知除出土的唐代两件刻本历书外,目前所见五代、宋初的历书都是写本,西夏出土的多种刻本和活字本历书也是凤毛麟角,有重要的文献和学术价值。
图版13 西夏活字本汉文历书
上述无论是增缴草捆收据、纳粮收据,还是历书,都是使用量很大的文书,这正能发挥印刷术可大批量复制文献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