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与寂寞相恋

爱情似一颗种子,一旦种下便很快生根发芽,它能绽放出最美的花,也会因为受伤而萎谢;它如糖似蜜,也令人寂寞孤独。没有它的夜晚,孤独便是那只小虫,在撕咬着人心,令人窒息。


陆小曼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如一潭死水,毫无波澜。她喜欢跳舞,王赓认为庸俗;她喜欢交际,王赓嫌弃浅薄;她喜欢打牌,王赓更是觉得无趣。王赓沉默寡言,她认为木讷不浪漫;王赓严谨,她抱怨死板;王赓节俭,她嫌弃他小家子气。两人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讨厌,简直无法相处。

王赓最终选择了放手。陆小曼终于解脱,走入人群,却依然感觉寂寞。

一个人可以活得多姿多彩,那多了一个人,理应倍加幸福才是,可不知为何,却活出了寂寞的味道。

当我们对他人有期许,对婚姻有渴望时,失落感也会悄然而至。这世间,没有完全登对的两个人,也没有谁是谁肚子里的蛔虫。王赓对陆小曼的不理解,使得她越来越痛苦,但她毫无办法,只能在热闹的人群中强颜欢笑,将孤单留给自己。

那时,胡适最懂陆小曼的寂寞。

王赓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与胡适很早便已相识。胡适见到陆小曼后,称她为“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画家刘海粟来北京时,胡适甚至说:“你到了北京,不见王太太,等于没到过北京。”

陆小曼在胡适心里,就是那道抹不去的风景。“王太太”的不开心,他全看在眼里。

那段时间,胡适介绍了不少朋友给陆小曼认识,徐志摩便是其中的一位。

徐志摩,又名徐章垿,1897年1月15日生于浙江海宁硖石。他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是浪漫的才子。他出身名门,家境优渥,早些年父母便已替他配婚,妻子是同样出身名门的张幼仪。对于这门亲事,徐志摩相当不满。他讨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不是祖母苦苦哀求,他定然不会成婚。

婚后不久,他辗转北上求学,先在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就读,后转入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并取得文学硕士学位。为了追随罗素,1920年他离开美国去往英国伦敦,在那里邂逅了从人间四月天走来的女子——林徽因。

在此之前,他不知世间竟会有如此娉婷轻灵的女子。在此之后,他即使遇到了风华绝代的陆小曼,林徽因也是他心头抹不掉的哀伤。他醉了,醉在康桥的柔波里,醉在她浅笑的酒窝中。为了她,他向张幼仪提出离婚,一刻也不想等了。

众人大惊,劝他对婚姻一定要慎重。他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然而,他的冲动换来的却是林徽因的冷静。她承认,她对他动心了,只是不能与他在一起。

林徽因与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订下婚约,她向父亲林长民寻求建议,林长民替她拒绝了与徐志摩的这段感情。

再见之时,林徽因身边已有了梁思成。此后,徐志摩与林徽因虽有往来,但也只能做朋友。他不甘心,尽一切可能寻找表达爱意的机会。为了避免意外,梁启超决定送林徽因和梁思成出国深造,等他们学成归来便让他们完婚。

林徽因走了,徐志摩的灵魂也跟着走了。曾经一心苦读、一心报国的徐志摩再也没了往日的神采。有一次,他与友人在一起聊天时,一边吸烟,一边用英文说:“Kissing the Fire(吻火)。”

看到这个大名鼎鼎的才子在爱情面前黯然销魂,在感情中炽火烧身,胡适颇为心痛,便推荐他到北大做教授,希望他能振作起来,转移情场的失意。胡适也带他参加社交,结识朋友,分散他的注意力。

徐志摩与陆小曼就此相识,一段情缘轰然展开。一个是多情才子,另一个是绝世佳人;一个落寞伤感,另一个寂寞孤单;一个是江南才子,风度翩翩,另一个是窈窕淑女,情意绵绵。当他们四目相对,他一眼看透她的寂寞,她一眼看出他的多情。

这不正是她想要的多情男子吗?

陆小曼在《爱眉小札·序》中写道:“他知道我,他简直能真正地了解我,我也明白他,我也认识他是一个纯洁天真的人,他给我的那一片纯洁的爱,使我不能不还给他一个整个的、圆满的永没有给过别人的爱。”

徐志摩说:“(她)一双眼也在说话,睛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

陆小曼彻底拯救了他。他在信中写道:“眉,我的诗魂的滋养全得靠你,你得抱着我的诗魂像抱亲孩子似的,他冷了你得给他穿,他饿了你得喂他食——有你的爱他就不愁饿不愁冻,有你的爱他就有命!”

如果说陆小曼让徐志摩振作,那么徐志摩也让陆小曼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滋味。她初尝爱果,还没来得及吃上两口,怎肯轻易转身?尽管这段爱情十分荒唐,她也甘愿飞蛾扑火。

陆小曼在《爱眉小札》中如此写道:


在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说来也十年多了),我是早已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别人结婚了,虽然当时也痴长了十几岁的年龄,可是性灵的迷糊竟和稚童一般。婚后一年多才稍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与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当时因为家庭间不能得着安慰,我就改变了常态,埋没了自己的意志,葬身在热闹生活中忘记我内心的痛苦。又因为我骄慢的天性不允许我吐露真情,于是直着脖子在人面前唱戏似的唱着,绝对不肯让一个人知道我是一个失意者,是一个不快乐的人。这样的生活一直到无意间认识了志摩,叫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更用真挚的感情劝我不要再在骗人欺己中偷活,不要自己毁灭前程,他那种倾心相向的真情,才使我的生活转换了方向,而同时也就跌入了恋爱了。于是烦恼与痛苦,也跟着一起来。


徐志摩的多情、狂热、冲动,在林徽因看来是那么不冷静、不理性。她要的是稳妥地过一生,并非浪漫地爱一生。相反,徐志摩在陆小曼眼里竟是这样单纯,他勇敢地爱,认真地活。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渴望爱,渴望浪漫,渴望灵魂和生命因爱而升华。

在徐志摩最好的年华里,他遇到了陆小曼;在陆小曼最好的年华里,她遇到了徐志摩。

他们爱得那样真,那样纯洁热切、舍身忘我。他忘记了陆小曼还有丈夫,还有家庭。为了家庭和谐,他们站在人群中假装相识不相知,以为这样就能瞒住天下人,最终却发现根本骗不了自己。

“于是烦恼与痛苦,也跟着一起来。”

寂寞能啮噬一个人,相思更能把人连肉带骨地吞噬。什么“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话。人一旦爱了,就想要日夜厮守,朝夕相对。

陆小曼后来说,徐志摩完了,她也完了。其实,她早就完了,在遇到他那一刻起,她便再也不属于她自己。

如果说王赓给了她无尽寂寞,那么徐志摩也给了她巨大的痛苦与磨难。倘若她没有遇到徐志摩,她的生命是不是会少些悲苦与凄凉?她一直以为,与王赓在一起是孤单的、寂寞的。事实上,当她遇见爱情后,才真真正正体会到什么叫孤单与寂寞。

晚年的陆小曼说:“过去的一切好像做了一场噩梦,酸甜苦辣,样样味道都尝遍了。……我又没有生儿育女,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出门一个人,进门一个人,真是海一般深的凄凉和孤独。”

王赓只给了她三年的孤单,徐志摩却给了她大半生的凄凉与孤单。但是,她从不后悔。

“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

我们的一生不只是观光,更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爱过痛过之后,才懂得原来所有的时光都与一个人有交集,所有的痛苦与磨难都与一个人有关。

原来一个人也能与“你”细水长流,长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