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控力:掌控情绪提高效率的实用心理学
- 张为娜
- 1417字
- 2021-03-29 10:50:52
换种解释,换个活法
归因是个体对行为原因的认知,这种认知可以产生行为,也可以改变行为。很多心理学家对归因过程以及常见的归因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归因可以通过训练来培养。
奥沃瓦里(Overwalle)等人为验证归因训练是否有效,进行了一个实验。
实验者在一所大学中,挑选了130名没有通过第一学期经济学考试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并将他们随即分成了三组,两组为实验组,剩下的一组为对照组。
实验时,实验者给实验组的被试观看一段录像。录像所呈现是对一些高年级大学生的采访。这些被采访的高年级大学生,在大学第一学年中均出现了学习困难的现象。在采访中,他们对第一年的学业失败进行分析。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有人提到自己当初对课程内容缺乏深刻的、整体结构性和连贯性的理解;有人则承认自己在第一学年的努力不够;还有人认为自己当初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
可以看出,虽然他们分析所得结果各有不同,但都比较客观合理。
两个实验组被试观看完录像后,实验者让其中一组被试进行学习技能的训练。随后,实验者对被试们进行了追踪调查,调查被试们在第二学期的学习行为。
结果,实验者发现,相对于对照组,两个实验组的被试经济学考试所得的成绩明显更好。而且,实验组被试的这种进步在其他学科上也得到了体现。而两个实验组的提高程度则没有区别。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他认为,归因产生和改变行为。当实验组被试观看完录像后,对学习失败的归因结果发生了改变。他们在高年级大学生的引导中,作出了更为客观合理的归因。从而,在学习行为上,也作出了合理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积极的,它促使实验组被试在学习上获得更高的成绩。
从上述实验结论,以及心理学家的分析可以得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通过进行归因训练,改变自己对某些事情的解释或看法,从而调整我们的行为方式。
生活中,很多教师利用这个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而管理中,管理者经常利用这个方法来调整员工对待工作任务的态度。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积极。
那如何进行归因训练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现有的归因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因风格,这种归因风格与他自己的行为经验和世界观等相关联。我们要想训练某个人的归因风格,就先要知道他现在是什么样的归因风格。
(2)发现归因方式中的不合理之处
归因训练的思想就是将不合理的、消极的归因方式,转变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因此,归因训练中,你需要意识到自己归因的不合理之处。
在这一步,我们可以从他人的反馈获得相关信息。
(3)树立积极的归因方式,并检验行为结果
韦纳将事情结果的原因分成:运气、事情难度、能力和努力程度四个因素。我们在分析一件事情时,可以从这四个方面逐一分析,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理性的解释。然后,在按照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行动,检验它带来的改变。
(4)从行为结果强化归因方式
当新的归因方式激发的行为,得到积极的结果时。个体所建立的新的归因方式就会得到强化。因此,在归因训练后期,我们需要从行为结果中分析新的归因方式带来的、积极的改变。
一般,只要新的归因方式客观合理,那所得到的行为结果就会比较积极。但是,假如个体无法认识到这种积极的改变,那就新的归因方式就很难得到强化。因此,要及时地、积极客观地分析新的归因方式下的行为结果。
这样,有利于让个体习惯以新的、更积极的归因方式分析事情的结果。从而,改变自己对于某些事情的看法,甚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