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的菜

1927年9月,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中央根据地的不断扩大,湖南的工农革命进入全盛时期。

1930年10月起,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围剿”,湖南陷入战争不断的局面,无论是当时的国民政府还是个人,都无心也无力再关注方罍之事,方罍身的下落,渐渐销声匿迹,淡出了国人的视线。而方罍盖,一直被周磬秘藏,从不示人。

周磐毕业于保定三期,自桃源担任团长起,又升到湘军八军一师师长,独立五师师长的位置,曾经是彭德怀在湘军里名气较大的老长官之一。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后,周磐被国民党剥夺了兵权,以后从事参谋和军事教育工作,直到解放战争末期才重新出山,担任宋希濂的副手,后又任国民党十四兵团副司令兼一二二军军长。蒋介石逃往台湾后,周磐跟随宋希濂大军逃到大西南,于1950年在昆明被俘。1952年,周磐向政府写了一份“补充坦白材料”,主动交待了皿方罍出土和流转离散的详细经过,并献出方罍盖,以期“立功赎罪”。虽然周磬最终没能在镇反运动中逃过被处决的命运,但他的名字,倒因他主动献宝之举与方罍盖紧紧连在了一起。国宝历来不会永远属于某个人,换句现在流行的话,方罍盖就不是周磐的菜,就这样,被周磐秘藏了30年的方罍盖从此回到了人民手中。

1952年4月的一天,根据管理条例,湖南省政府副主席金明将方罍盖移交给湖南省文管会,嘱咐要“妥为保存”。文管会得到方罍盖后做好登记,存入库房。

1956年,湖南省博物馆成立了,方罍盖被文管会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当时在博物馆负责青铜器研究的高至喜被深深地震撼了!经过对方罍盖的反复释读、考察研究,高至喜推测,该方罍为商朝晚期铸造,是殷商的高级贵族之一皿氏家族的器物,中原商朝人南迁时带入湖南。虽然考古发现表明,湖南一带在商朝中前期已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但要铸造如此精美复杂的方罍重器还缺乏能力,而且方罍的器形、纹饰、铭文完全属中原殷墟风格,皿方罍的颜色黑亮,是所谓的“黑漆古”,它需要在腐蚀酸的环境中埋藏千年以上才能形成,这与中原青铜器在碱性土壤中所形成的颜色不同,显然应该是中原商朝人南迁时带入湖南的。高至喜对方罍盖的准确断代,使方罍盖成了湖南省博物馆内的一件重器。

“皿方罍”铭文

一个偶然的机会,高至喜在待处理的建国初期的档案中,发现了周磐的“补充坦白材料”,才知道方罍盖已留下传奇的身世,也才知道它和方罍身分离已多年,方罍身早已去向不明。方罍身是和方罍盖一起出土的事实让高至喜展开了对方罍新一轮的研究。高至喜也曾多方打听皿方罍器身的下落,但终未得到任何消息。于是,他综合自己对皿方罍的研究,在1964年主编《湖南省文物图录》时,先行刊布了方罍盖的资料。

高至喜在《湖南省文物图录》中刊布的皿方罍资料中这样介绍道:皿天全方罍是商代晚期盛酒器。传1922年于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出土。器身藏家不详;器盖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器盖通高21.5厘米。该器形体高大、富丽堂皇,盖形似庑殿式屋顶,四角和四面中间共饰八条粗大扉棱,以云雷纹衬地,以兽面纹为主纹,空隙处填夔龙纹,在主纹和扉棱上再饰云纹,器口铭有“皿天全作父己尊彝”八字,故名“皿方罍”。整器造型雄浑庄重,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透出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是其他古代青铜器无法媲美的,堪称“方罍之王”。

研究青铜器以来,高至喜从未见过如此精美华丽、如此威仪尊贵的青铜器!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着高至喜潜下心来去了解、去探究。可惜的是,器身下落不明,成为湖南博物馆难以言表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