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特点、应用及发展

1.5.1 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

(1)按I/O点数和功能分类

可编程控制器用于对外部设备的控制,外部信号的输入、PLC的运算结果的输出都要通过PLC输入、输出端子来进行接线,输入、输出端子的数目之和被称作PLC的输入、输出点数,简称I/O点数。

由I/O点数的多少可将PLC分成小型、中型和大型。

小型PLC的I/O点数小于256点,以开关量控制为主,具有体积小、价格低的优点。可用于开关量的控制、定时/计数的控制、顺序控制及少量模拟量的控制场合,代替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在单机或小规模生产过程中使用。

中型PLC的I/O点数在256~1024之间,功能比较丰富,兼有开关量和模拟量的控制能力,适用于较复杂系统的逻辑控制和闭环过程的控制。

大型PLC的I/O点数在1024点以上。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集散式控制和工厂自动化网络。

(2)按结构形式分类

PLC可分为整体式结构和模块式结构两大类。

整体式是将存储器部件等组成部分集中于一体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PLCCPU、、I/O,,并连同电源一起装在一个机壳内,形成一个整体,通常称为主机或基本单元。整体式结构的PLC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的优点。一般小型或超小型PLC多采用这种结构。

模块式PLC是把各个组成部分做成独立的模块,如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电源模块等。各模块作成插件式,并将组装在一个具有标准尺寸且带有若干插槽的机架内。模块式结构的PLC配置灵活,装配和维修方便,易于扩展。一般大中型的PLC都采用这种结构。

(3)按生产厂家分

PLC的生产厂家很多,国内国外都有,其点数、容量、功能各有差异,但都自成系列,比较有影响的厂家有:

日本立石(OMRON)公司的C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日本三菱(MITSUBISHI)公司的F、F1、F2、FX2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日本松下(PANASONIC)电工公司的FP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的GE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美国艾伦—布拉德利(A-B)公司的PLC-5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S5、S7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1.5.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1.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1)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梯形图是使用最多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语言,其符号与继电器电路原理图相似。有继电器电路基础的电气技术人员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熟悉梯形图语言,并用来编制用户程序,梯形图语言形象直观,易学易懂。

(2)控制灵活,程序可变,具有很好的柔性

可编程控制器产品采用模块化形式,配备有品种齐全的各种硬件装置,供用户选用。用户能灵活方便地进行系统配置,组成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用软件功能取代了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大量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器等器件,硬件配置确定后,可以通过修改用户程序,不用改变硬件,方便快速地适应工艺条件的变化,具有很好的柔性。

(3)功能强,扩充方便,性能价格比高

可编程控制器内有成百上千个可供用户使用的编程元件,有很强的逻辑判断、数据处理、PID调节和数据通信功能,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控制功能。如果元件不够,只要加上需要的扩展单元即可,扩充非常方便。与相同功能的继电器系统相比,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4)控制系统设计及施工的工作量少,维修方便

可编程控制器的配线与其他控制系统的配线相比少得多,故可以省下大量的配线,减少大量的安装接线时间,开关柜体积缩小,节省大量的费用。可编程控制器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可以直接驱动一般的电磁阀和交流接触器。一般可用接线端子连接外部接线。可编程控制器的故障率很低,且有完善的自诊断和显示功能,便于迅速地排除故障。

(5)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可编程控制器是为现场工作设计的,采取了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硬件措施,如屏蔽、滤波、电源调整与保护、隔离、后备电池等。例如:西门子公司S7-200系列PLC内部EEPROM中,在一个较长时间段(190h)储存用户源程序和预设值,所有中间数据可以通过一个超级电容器保持,如果选配电池模块,可以确保停电后中间数据能保存200天。软件措施,如故障检测、信息保护和恢复、警戒时钟,加强对程序的检测和校验。以上措施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数万小时以上,可以直接用于有强烈干扰的工业生产现场。可编程控制器已被广大用户公认为最可靠的工业控制设备之一。

(6)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是“机电一体化”特有的产品。

2.可编程控制器PLC与个人计算机PC的主要差异

(1)PLC工作环境要求比PC低,PLC抗干扰能力强;

(2)PLC编程比PC简单易学;

(3)PLC设计调试周期短;

(4)PC应用领域与PLC不同;

(5)PLC的输入/输出响应速度慢(一般ms级),而PC的响应速度快(μs级);

(6)PLC维护比PC容易。

3.PLC与继电器控制的区别

PLC与继电器控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组成器件不同,PLC中是软继电器;触点数量不同,PLC编程中无触点数的限制;实施控制的方法不同,PLC是主要软件编程控制,而继电器控制依靠硬件连线完成。

1.5.3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目前,可编程控制器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各个工业部门。随着其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逻辑控制

可编程控制器具有“与”、“或”、“非”等逻辑运算的能力,可以实现逻辑运算,用触点和电路的串、并联,代替继电器进行组合逻辑控制、定时控制与顺序逻辑控制。数字量逻辑控制可以用于单台设备,也可以用于自动生产线,其应用领域最为普及,包括微电子、家电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

(2)运动控制

可编程控制器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或灵活运用指令,使运动控制与顺序控制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随着变频器、电动机启动器的普遍使用,可编程控制器可以与变频器结合,运动控制功能更为强大,并广泛地用于各种机械,如金属切削机床、装配机械、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3)过程控制

可编程控制器可以接收温度、压力、流量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通过模拟量I/O模块,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和D/A转换,并对被控模拟量实行闭环PID控制。现代的大中型可编程控制器一般都有PID闭环控制功能,此功能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加热炉、锅炉等设备,以及轻工、化工、机械、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

(4)数据处理

可编程控制器具有数学运算、数据传送、转换、排序和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可以是运算的中间参考值,也可以通过通信功能传送到其他的智能装置,或者保存、打印。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柔性制造系统,也可以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5)构建网络控制

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包括主机与远程I/O之间的通信、多台可编程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可编程控制器和其他智能控制设备(如计算机、变频器)之间的通信。可编程控制器与其他智能控制设备一起,可以组成“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当然,并非所有的可编程控制器都具有上述功能,用户应根据系统的需要选择可编程控制器,这样既能完成控制任务,又可节省资金。

1.5.4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

(1)向高集成、高性能、高速度、大容量发展

微处理器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功能更强大,价格更便宜,研发的微处理器针对性更强。这为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型可编程控制器大多采用多CPU结构,不断地向高性能、高速度和大容量方向发展。

在模拟量控制方面,除了专门用于模拟量闭环控制的PID指令和智能PID模块,某些可编程控制器还具有模糊控制、自适应、参数自整定功能,使调试时间减少,控制精度提高。

(2)向普及化方向发展

由于微型可编程控制器的价格便宜、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很适合于单机自动化,外部接线简单,容易实现或组成控制系统,在很多控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3)向模块化、智能化发展

可编程控制器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方便了使用和维护。智能I/O模块主要有模拟量I/O、高速计数输入、中断输入、机械运动控制、热电偶输入、热电阻输入、条形码阅读器、多路BCD码输入/输出、模糊控制器、PID回路控制、通信等模块。智能I/O模块本身就是一个小的微型计算机系统,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控制功能,有的模块甚至可以自成系统,单独工作。它们可以完成可编程控制器的主CPU难以兼顾的功能,简化了某些控制领域的系统设计和编程,提高了可编程控制器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4)向软件化发展

编程软件可以对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态,如硬件的结构和参数进行设置。例如设置各框架各个插槽上模块的型号、模块的参数、各串行通信接口的参数等。在屏幕上可以直接生成和编辑梯形图、指令表、功能块图和顺序功能图程序,并可以实现不同编程语言的相互转换。可编程控制器编程软件有调试和监控功能,可以在梯形图中显示触点的通断和线圈的通电情况,查找复杂电路的故障非常方便。历史数据可以存盘或打印。通过网络或Modem卡,还可以实现远程编程和传送。

个人计算机(PC)的价格便宜,有很强的数学运算、数据处理、通信和人机交互的功能。目前已有多家厂商推出了在PC上运行的可实现可编程控制器功能的软件包,如亚控公司的King PLC。“软PLC”在很多方面比传统的“硬PLC”有优势,有的场合“软PLC”可能是理想的选择。

(5)向通信网络化发展

伴随科技发展,很多工业控制产品都加设了智能控制和通信功能,如变频器、软启动器等。可以和现代的可编程控制器通信联网,实现更强大的控制功能。通过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联网,信息可以传送到几十公里远的地方,通过Modem和互联网可以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计算机装置通信。

相当多的大中型控制系统都采用上位计算机加可编程控制器的方案,通过串行通信接口或网络通信模块,实现上位计算机与可编程控制器交换数据信息。组态软件引发的上位计算机编程革命,很容易实现两者的通信,降低了系统集成的难度,节约了大量的设计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国际上比较著名的组态软件有Intouch、Fix等,国内也涌现出了组态王、力控等一批组态软件。有的可编程控制器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组态软件,如西门子公司的WI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