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给中国青年的世界历史
- (美)文森特·雷诺夫 (英)福西·赫肖恩
- 1947字
- 2020-08-03 16:35:51
前言
本书特为满足东方学生所新出现且迅速增长的特殊需求而著。在被引入中国校园的西学中,历史将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学习通史,尤其是学习西方历史,东方学生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位置。走向宪政的新运动更是让学习和研究西方制度的必要性加倍。
虽然一向不乏关于通史的优秀教材,然而却没有一本可以完全满足普通东方学生的需求。通常这些读者都是成熟的年轻人,已经通过了自己国家的语言和文学培训课程,想阅读的绝不仅仅是中学生水准的课本。另一方面,这些读者几乎又都是英语初学者,因此艰涩难懂的语句和夸张的隐喻,希腊神话和《圣经》章节中的典故都是阅读的绊脚石,这些绊脚石有时候甚至对于其本国的教师而言都难以逾越。故而通俗易懂的行文风格会更受读者欢迎,正如西方学生读到简单的拉丁文段落时会感到松了一口气的心情一样。
除了讨论和陈述的方法之外,本书的视角与英美学生课本中代表西方文化的普遍视角大相径庭。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中纯粹的文化艺术方面对东方读者而言太过陌生,这一部分内容必须适当忽略,对这类主题进行总结性处理效果会更好。正如欧洲读者对日本佛教的宗派不感兴趣一样,亚洲读者对欧洲宗教改革时宗教斗争中所展现出的教义冲突更是毫无兴趣。因此,本书只用了一个简短的章节来讲述新教改革的整个时代。另一方面,虽然本书的篇幅颇为有限,但是那些所有倾向于连接东西方世界的事件都得到了充分展现。本书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伊斯兰教的历史以及蒙古人和土耳其人的征服之旅,大大超过了其在历史著作中通常所占的篇幅。
既然本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中国学生,或许有人会质疑中国古代历史和制度占据了本书半章的篇幅是否有些多余。但是除了希望本书对非中国的读者也能有所裨益,同时也为了专门满足一部分中国读者的精读需要,故而几经考虑之后还是嵌入了这部分内容。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读者会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收获:第一,可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在世界历史中所占的比重;第二,可以从一个全局的、客观的角度来研究一些他们所熟悉的史实,一个人在面对自己本国历史的时候很少能保持这种客观。
本书旨在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世界历史的宏伟轮廓。所谓“西方文明”是一种复杂的历史混合产物,它是当今世界的主导力量,因此不论对亚洲还是欧洲的学生而言,西方文明史都必须在现代通史著作中占据最重要的部分。本书在浓缩西方历史的过程中,不得已会略去一些其他作者认为重要的部分,但是当读者发现有关东方历史的段落和西方大多数历史时期的描述都按比例进行过充分的处理时,必然会判断出被精简的程度。
像本书这样的基础历史读物,通常都是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取一小部分展现出来。读者自然有权询问作者在选择史料时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我在选材时努力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展现连续的历史,换言之就是让读者看到当下是如何从过去衍生而来的;第二,突出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制度,这些知识对于对公共改革感兴趣的东方读者而言至关重要;第三,展现真理的崇高理想价值以及自由体制的益处。我承认我的选材也难免会带有个人色彩,但一定也是遵循这三个原则,而且我相信本书绝没有任何宗教和种族偏见。
为了方便初学者阅读,本书中的部分内容特地选用了较小的字体,这些段落可以略过,不阅读也不会破坏内容的连贯性,不过它们仍然是本书的组成部分,读者应该仔细阅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全书。
当然,本书的编写基于许多历史学家的权威著作,而不是直接从原始的资料摘取而来的。我所参考的著作颇多,作者的名单太长,在此无法一一列举。我从美国最新出版的《历史学家的世界史》一书中受益良多,该书为8开本,由纽约的展望公司出版,共25卷。仅靠我自己的藏书和北洋大学规模并不算大的图书馆远远不能满足我编写本书的需求,我经常在这本《历史学家的世界史》书中找到权威的参考资料,甚至一些我所需要的原始史料。在进行本书艰难的史料选择工作时,德国出版的《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中一些非常简明的文章给予了我颇多指导。
我在北洋大学教授了3年的历史课程,正是基于这3年的经历,才使我觉得自己有资格来编写本书。当然,其中难免有诸多疏漏错误之处,不过本书的创作态度一定是极为谨慎的。本书在出版之前,我曾用它作为教材来教授师范生,这些师范生未来都将成为直隶省公立中学的教师。正是因为这些学校的需求才促使本书得以尽早出版,没有尽早做好出版本书的准备工作,我深感愧悔,而且匆忙中想必也增加了不少错误。
希望本书可以成为广大读者学习历史的兴趣源泉,产生更多的启迪。
最后我要感谢从他们大量资源中慷慨提供地图和插图的那些出版商,这才使得本书的售价低于同等印刷和装订规格的书籍。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同事Th.T.李德和W.A.西维,感谢他们二位在阅读本书校样时提供的宝贵帮助。
中国,天津,北洋大学,1907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