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说的是,工匠想要把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语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两名外国科学家,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踏实和勤奋,是屠呦呦从小就养成的习惯。25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研究院条件非常艰苦,设备极为简陋,只有用于土法提炼的七口大缸和几间平房。但是,屠呦呦从不抱怨,一心扑在工作上。那时,她患结核病,仍然坚持去野外采集标本,认真实验,从不耽误。短短几年里,她的半边莲和中药银柴胡两项生药学研究成果,相继被收入《中药志》。

1969年1月21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组长,参加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作为科研组组长,屠呦呦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

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结果,研究一度陷入绝境。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以期获得一点线索或灵感。有一天,翻着翻着,屠呦呦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那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质不能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发现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显然,屠呦呦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她用踏实与勤奋,为自己赢得了成功。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屠呦呦的成就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某企业打算招聘一位技术主管,在众多求职者中,其中甲和乙两个人在知识、技术和能力方面都很接近。正当公司为录用哪一个更合适而发愁时,乙主动给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打了一个电话,并发了一封邮件。信中详细表达了他希望加入公司以及自己是合适人选的原因,此外还有他在学校发表的论文、导师的推荐信及他希望来公司所做的一些课题等。

乙的这番积极主动的做法,使企业最终决定录用乙。


很多时候,比别人跑得快了一点点,得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收获。工作中唯有那些积极主动,跑在别人前面的人才善于创造和把握机会,并能从平淡无奇的工作中找到机会。

没有成功会自动送上门来,也没有幸福会平白无故地降临到一个人的头上,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需要我们主动去争取。机会经常是属于那些跑在前面的人,因为只有走在别人前面的人才能有机会握到成功之手。只有凡事比别人提前一点,你才会离成功更近一点。

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在下雨之前或者不下雨的时候要先修缮房屋门窗,以防备下雨的时候被雨淋。生活与工作中很多重要的事情,都需要在之前做好准备,这就是制订计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