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战前荆州——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严阵以待

北方的曹操磨刀霍霍,东面的孙权也蓄势待发。两人都在打荆州的主意。荆州的刘表又在干什么呢?

说起刘表很多人把他当作庸碌无能的平庸之辈,但从这位仁兄当年单人匹马就搞定荆州这一点来看,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事实。之所以会形成如此观点,还要“归功”于罗贯中先生的小说。

刘表并不简单,荆州也不是曹操、孙权想打就能轻而易举打下来的。虽然不久之前,黄祖的一万水军被孙权消灭,但刘表仍有八九万军队。

荆州军实力强劲,此时正布防于各个战略要点严阵以待。

荆州最富人口也最多的地方在长江以北以襄阳、江陵为中心的几个大城市。

荆州北面门户新野,守军五千。荆州军的主力,陆军三万五千集中于荆州治所刘表的大本营襄阳,同时还有水军五千。荆州东北的门户章陵也有五千。

荆州西部门户夷陵留少量兵力,东部门户夏口水军一万防备孙权。荆州重镇江陵是荆州的水军基地,驻有水军主力两万五千人以及大批战船。

刘表其实一直在密切注视着曹操的一举一动,特别是曹操消灭袁绍势力后,刘表就把陆军主力集结于北方的新野、襄阳、章陵一线,目的就是防备曹操,而对东面的孙权,刘表只派了偏军,因为他很清楚,对荆州威胁最大的人不是孙权而是曹操。

(二)蚕食荆州

事实上,曹操早在十年之前就对荆州动手了。曹操把汉献帝弄到许县后,就开始了对荆州的攻略。因为许县距南面的荆州南阳郡实在太近,为了确保许县的安全,曹操也必须拿下南阳。

建安元年(196)十月,汉献帝移驾许县。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就率军开到了南阳郡的郡治宛城。此时的宛城并不在刘表手里,它的主人叫张绣,宛城是他刚刚从刘表那儿夺过来的。当曹操大军南下时,张绣才发现原来自己是那么无助,他才夺了刘表的地,得罪了刘表,曹操又来了。张绣被一南一北两大军阀夹在了中间,左思右想,走投无路的张绣只好投降了北边的曹操,交出宛城。不久,张绣又反悔了,对驻扎在宛城的曹军发起突然攻击,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曹军遭遇突如的打击,损失惨重,宛城之战是曹操一生中为数不多的惨败。但曹军很快便稳住了阵脚,打退张绣。张绣在宛城无法立足,被迫退到宛城西南的穰县。

建安二年(197),刘表、张绣联军与曹军在南阳一带对峙,反复拉锯,不分胜负。

曹操派亲信曹洪守南阳,但曹洪显然不是刘表、张绣的对手,被打得节节后退。刘表、张绣联军一度打到南阳郡最北面的叶县,这里距许县已经很近了。曹操只好亲自出马带兵反攻,连续攻占南阳郡的湖阳、舞阴,才稳住南阳的局势。

随着建安四年(199)底张绣的再次投降,曹操彻底占领了南阳郡。

建安十一年(206),曹操派大将张辽带兵攻占了江夏郡在长江北岸的几座县城。这就为后面的赤壁大战抢占了前进基地。

面对咄咄逼人的曹操,进入垂暮之年的刘表再也无力反攻,只是疲于招架。身处乱世的刘表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只想守住自己的地盘,过安稳日子,但天下形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吃掉别人就只能被别人吃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三)二子争位

让刘表闹心的事还不只是步步紧逼的敌人,他的家务事也让他很闹心。刘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琦、小儿子刘琮。

起初,刘表也很喜欢自己这个大儿子,但自从原配正妻死后,刘表娶了荆州大族蔡氏续弦,而小儿子刘琮也娶了蔡氏姑娘后,事情发生了变化,刘表父子俩都成了蔡氏的女婿,“外戚”蔡氏的政治势力就完全倒向了刘琮。蔡氏把持了荆州大权,刘表的小舅子蔡瑁、外甥张允等人手握兵权,按照枪杆子决定印把子的理论,刘表也不得不迁就蔡氏。刘琮与蔡氏成了一家人,蔡氏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支持刘琮上位。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排除万难,努力排挤长子刘琦。

刘琦与刘琮为了争夺接班人的位置明争暗斗,各自拉拢一批忠心于自己的文武大臣,形成势同水火的两派,斗得不亦乐乎。

刘表跟他的盟友袁绍一样,在立嗣问题上,始终拿不定主意。就因为在接班人问题上处理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两个集团的覆灭。在蔡氏坚持不懈的枕头风的吹拂下,刘表的态度从犹豫不决变为偏向刘琮,来了一个大转弯,刘琦在立嗣之争中明显处于下风。

刘琦、刘琮兄弟俩为争夺未来的荆州之主反目成仇,但其实这哥儿俩大可不必这么费事,因为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两位仁兄的能力平平,守不住这份家业。刘表不是曹操的敌手,而刘琦、刘琮也远非曹操之子曹丕、曹植、曹彰的对手。不论两兄弟谁上位,荆州都注定不会是他们的。

在荆州的敌人曹操、孙权眼中,荆州唯一的劲敌,能对他们夺荆州形成威胁的既不是刘表,也不是刘琦,更不是刘琮,而是客居荆州的刘备。

说三国就不能不说刘备,这位历尽坎坷屡经挫折却百折不挠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始终斗志昂扬。永远打不垮的刘玄德,荆州将成为他的龙兴之地。

(四)客居荆州——刘备

自从被曹操赶出中原后,刘备就从逐鹿中原的各路诸侯的视野中消失了,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不再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来到荆州的这几年,刘备一直过得很萧条,很不得志。刘表对这位身负盛名的豪杰时刻小心提防,对刘备不能不用也不能重用,这就是刘表对刘备的使用原则。

从201年到207年,刘备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无所事事,只能参加些社交宴会,跟大哥刘表喝酒聊天,以此消磨时光。这对于胸怀大志,一心要建功立业的刘备来说,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一次,刘表请刘备到襄阳做客,哥儿俩在一起喝酒,中途,刘备起身上厕所,偶然看见大腿上的赘肉不觉悲从中来,难过得流下眼泪。俗语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是刘备这样的英雄,但这句俗语还有后半句,只因未到伤心处。

与罗贯中小说中的那个只会哭鼻子的刘备不同,历史上的刘备是个坚强的硬汉。刘备曾多次被吕布、曹操打败,但没有看见他流泪,但如今看见大腿上的赘肉竟会泪流满面,只因:英雄迟暮,壮志未酬。

刘备回到酒桌上,刘表发现刘备明显哭过,这让刘表大惑不解,因为自从认识刘备,他还从没见刘备流过泪。追问之下,刘备凄怆地说:“我征战半生,因为常年在马背上的缘故,大腿上的肉被马鞍磨得一点儿赘肉也没有。如今多年不骑马,大腿上已经长出了赘肉,岁月蹉跎,我已年近半百,却迟迟未能建功立业,因此难过。”

刘表听了也很感慨。

刘备虽身在荆州,却心怀天下。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刘备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鼓动刘表出兵北伐,应该说刘备很有军事眼光,这是刘表最后的机会了。可惜,刘表不听,大好良机白白错过。对这个结果,刘备的对手曹操却早就料到了。

刘备很失望,刘表是不能指望了。但刘备注定是个闲不住的人,不甘寂寞的刘备又有了新的目标,既然不能上战场,那就在社交场上一显身手。

在荆州的几年,刘备广泛结交荆州豪杰,与地方大族相处融洽,跟荆楚的士大夫们打成一片。搞人际关系是刘备的长处,这段时间刘备认识了荆州大族马氏兄弟的马良、习氏家族的习祯、杨氏家族的杨颙等。

荆州人殷观;荆州南郡人邓方、冯习、张南;南郡枝江人霍俊,零陵人名士赖恭;荆州南阳人陈震、黄柱、张存;襄阳人向朗、辅匡;义阳人魏延、刘邕、傅彤;这些人都成了刘备的朋友。就连刘表的部下同乡谋士山阳人伊籍也暗地里跟刘备往来。

刘备在荆州过于活跃让刘表深感不安,这位老弟交朋友也忒积极了点儿吧。照这么搞下去,用不了多久,整个荆州就都叫他弄过去了,自己岂不成了光杆司令。

必须采取行动了,但刘备是客人,又没干什么出格的事,人家除了交朋友积极了点儿,其他的也没啥错,又不好赶出去。刘表左思右想,觉得让刘备住在新野有点儿远,干脆把刘备调到距襄阳一水之隔的樊城,就近看管。

刘备在荆州这段时间用不着出去打仗,终于有时间思考问题了。刘备总结自己出道二十年来的创业经历,在经过深刻反思之后,找到了自己屡败屡战的原因——缺少人才。

曹操手下谋臣勇将如云,曹氏宗族就有曹洪、曹仁等,武将有张辽、张郃、于禁、徐晃、乐进五大将;二流的也有李典、吕虔、臧霸等。谋臣就更不用说了,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已注销户口)、陈群等一流谋士为之出谋划策。

孙权虽说不如曹操,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孙氏宗族就有孙贲、孙瑜等,武将周瑜、吕蒙、程普、韩当、黄盖、蒋钦、周泰、甘宁、凌统、董袭、贺齐、全琮,文臣张昭、顾雍、步骘、诸葛瑾、鲁肃等。

再看看刘备,武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谋臣几乎没有,麋竺、麋芳是大舅子和小舅子,帮闲可以,至于谋略水平在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只能凑凑数干不了什么事。其他幕僚如孙乾、简雍也只能当个说客。

孙乾,字公佑,青州北海郡人。刘备在徐州时追随刘备,刘备投奔袁绍、南依刘表都是孙乾跟麋竺往来联络。

简雍,字宪和,幽州涿郡人,刘备的老乡,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刘备到荆州后,麋竺、孙乾、简雍都以从事中郎的身份追随刘备左右,给刘备跑个腿送个信。这些人也就是清谈幕僚,靠这些人就算累死刘备,再奋斗一千年也干不成啥事,对此,刘备心里非常清楚。

以刘备的精明自然知道人才的重要,也不是没做过这方面的努力,刘备在幽州招过后来的幽州名将田豫、到豫州征用过名士陈群、到徐州任用过名士袁涣,但每到一地,没过多久就被人家给赶出来,根本来不及收揽人才。从幽州到豫州,从豫州到徐州,一路走来,刘备在哪里都待不长,就是有心投奔也找不着这位善于撤退的英雄。

(五)刘备访贤

到了荆州,虽说还是寄人篱下,但总算生活安定,不用再东躲西逃。在荆州,刘备认识了几个对他未来命运产生深远影响的名士。

司马徽,字德操,豫州颍川人。简单地说,这是一位名士,大大的名士,饱读诗书,精通古文经学。中原战乱,司马徽也随着南下的人流来到荆州。此君最大的业余爱好跟许邵、许靖兄弟相同,也是品鉴人物,他们品鉴的对象当然只限于名流士大夫。司马徽跟许邵是同行,论在行业里的资历也仅次于许邵,不论在中原还是在荆州都有相当的知名度。大家还送了他一个雅号“水镜先生”。

对如此知名的人物,刘备自然是要结识拜访的。刘备见了司马徽,就向司马徽询问荆州本地的人才,因为司马徽干的就是“人事”工作,对于本地人才状况自然了如指掌。

见刘备问到自己,司马徽也不客气:“那些只会死读书的儒生俗士哪里懂得天下大势,识时务者在乎俊杰。俊杰嘛,您也不必到远处找,此地间就有两位。”司马徽的一番豪言勾起了刘备的好奇心,刘备忙问是谁?司马徽见刘备上钩了,不紧不慢地说:“伏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也。”刘备还想细问,司马徽笑而不答。刘备于是牢牢记住了这两位的名字。

其实,司马徽这招就叫欲擒故纵,司马徽恨不得当场就把两位推荐给刘备,但那样一来,显得也太没身份了,显示不出人才的身价,这么轻易地主动送上门去,也不会被重视。精于此道的老狐狸司马徽自然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所以才故意先吊足刘备的胃口,然后再慢慢来,先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给刘备一个深刻的印象,再放长线钓刘备这条大鱼。

司马徽为何这么卖力气向刘备举荐这两个人呢?很简单,这两人都可以算是他的学生。司马徽煞费苦心地给自己的“学生”找出路推荐工作也着实不容易,可怜天下老师心。

司马徽跟诸葛亮、庞统是师生关系,或者说是亦师亦友。诸葛亮经常向司马徽请教学问,两人交情深厚。

庞统跟司马徽相识也有一段故事。庞统小时候长得有点儿呆头呆脑,反应也不像其他小孩儿那样伶俐,家族中的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笨小孩儿,唯独庞德公对庞统另眼相看,经常在外人面前夸赞庞统。

庞统长大后,为了获取士大夫的认可,也去拜访品人专家司马徽。庞统拜访司马徽跟曹操拜访许邵目的是相同的。这天,庞统到了司马徽的家,正赶上司马徽在树上采桑叶,庞统就在树下跟司马徽聊起来。两人越聊越投机,就这样,一个站在树上,一个坐在树下,不知不觉从下午聊到天黑,相谈甚欢的两人这才依依惜别。自然,司马徽对庞统的评价相当好。

司马徽不仅在刘备面前这么说,在跟荆州各界精英频繁往来之时,也总找机会宣传介绍诸葛亮、庞统,以司马徽在荆州士大夫圈子里的声望,在他不遗余力的力挺之下,诸葛亮与庞统渐渐在荆州也小有名气。

荆州名士之中,支持诸葛亮和庞统的不止司马徽,襄阳名士庞德公对两位年轻后辈也是赞不绝口。庞家是荆州大族。庞德公在荆州更是德高望重,刘表曾亲自来请其出山,都被婉辞。对刘表不感冒的庞德公却对诸葛亮、庞统两个年轻人另眼相待。

与司马徽一样,庞德公也是无利不起早,他之所以如此赏识两位青年才俊也是有原因的。

与司马徽相比,庞德公与两人的关系更近一层,因为他跟两人是亲戚,实在亲戚。

庞统是他的侄子。而不久之前,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刚刚娶了诸葛亮的二姐,因为这层关系,诸葛亮经常去庞德公家走亲戚,也是在庞德公家诸葛亮才认识的司马徽,所以说庞德公比司马徽更早认识并发现诸葛亮与庞统的才华。诸葛亮的卧龙与庞统的凤雏雅号也是庞德公给取的。

庞德公、司马徽两位前辈可算是诸葛亮的贵人。但促成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千古君臣的贵人不止他俩。

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郡人,诸葛亮的至交好友。徐庶也跟许多中原士大夫一样为躲避战乱南下荆州,并在这里结识了同样在这里避难的徐州琅邪郡人诸葛亮。

徐庶早在刘备刚到荆州驻兵新野的时候就投奔在了其麾下。刘备很器重徐庶,把徐庶当作心腹,徐庶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刘备极近忠诚。徐庶见刘备思贤若渴,再加上庞德公、司马徽两位老前辈之前的铺垫,觉得时机已成熟,就向刘备推荐自己的好友诸葛亮。

一次,徐庶跟刘备两人又在一处聊天。聊着聊着,徐庶看似无意地就说起了荆州士人,徐庶对刘备说:“荆州才俊虽多,但若论才干诸葛孔明当为冠首。诸葛亮雅号卧龙,将军有意见一见吗?”刘备说:“我早闻此人之名,那就请您带他一块儿来吧。”徐庶说:“此人还需将军大驾亲往,亲自去请才可得见。”

于是,刘备决定亲自去一趟,此时的刘备对诸葛亮的好奇心已经达到最高点。前辈司马徽、庞德公,荐之在前,徐庶推之在后,刘备很想看看诸葛亮到底是何方神圣,众人如此夸赞,此人到底有何韬略,必须去看看。

刘备十分想见这位隐居深山的高人,但拜访的过程却很不顺利,前两次去,都没遇到。直到第三次登门,才终于见到了这位三国历史上最杰出最优秀的谋士——诸葛亮。这就是被传颂千古的三顾茅庐。

正史中对两人见面过程的描述只有寥寥数语,反倒是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对此大加渲染、不惜笔墨,写得十分热闹。

在见诸葛亮之前,刘备准备了很久,同样,诸葛亮也是如此。

诸葛亮自幼就立志追求经世致用,十余年的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能有朝一日出山入仕,入朝为官,匡君辅国,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

本来诸葛亮可以像很多世族子弟一样,被举孝廉,之后,一步一步,从地方到中央。这是常规的也是传统的政治路线。但汉末大乱,彻底打破了常规。

诸葛亮不得不寻求新的政治道路。

诸葛亮一直在注视着天下大势,等待机会。刘备的到来让诸葛亮终于有了施展平生抱负的机会,三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请注意后面没有之一,他就是最伟大的,他属于这个时代,而这个精彩纷呈的三国也因为他的出现而更加璀璨夺目,熠熠生辉)即将隆重出场。

在正式出场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千百年来被无数人敬仰崇拜的这位历史名人。尽管很多人对他十分熟悉,但还是要简略叙述一下他的生平。

(六)卧龙诸葛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

汉灵帝光和四年(181),诸葛亮出生于徐州琅邪郡阳都县。父亲诸葛珪时任泰山郡郡丞,地方高级干部。这么说,诸葛亮也算是高干子弟。诸葛亮还真是好命,托生在这么一个好家庭,但事实远非如此。

诸葛亮出生之前,家里已经有了哥哥诸葛瑾,还有两个姐姐。如此算来诸葛亮已经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美好”时代,家族排行只算男孩儿,女孩儿是不算数的。因为女孩儿迟早是要嫁人的,是别人家的人。

诸葛亮六岁时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打击,他的母亲章氏去世了。小诸葛亮刚刚体味到母亲的温暖,却再也感受不到母亲的慈爱。就在诸葛亮沉浸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之中时,打击接踵而至,八岁这年,父亲诸葛珪也撒手而去。诸葛亮兄弟从此失去了双亲,但并没有成为孤儿,因为诸葛珪在章氏去世之后,又为诸葛亮姐弟续娶了一位继母。孤儿寡母日子很难过,还好叔父诸葛玄及时伸出援手,承担起照顾诸葛亮一家的责任。

诸葛亮的人生轨迹因为叔父诸葛玄的出现而发生改变。

诸葛家族是当地大族,但如果追根溯源,诸葛家族也是外来户,他们的祖籍不在阳都而在诸县。诸葛家最早也不姓诸葛而姓葛,他们的先祖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手下的大将葛婴。葛婴因为参与拥立襄疆被陈胜所杀。汉朝建立后,为了表彰葛婴反秦的功绩将他的后人封为诸县侯。

葛婴的后人世代住在诸县。古人大都聚族而居,生活了上千年,直到近代才出现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古人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以封地为姓。项羽家族世代在楚国为将,被封在项地,项羽家族就以项作自己的姓氏。诸葛家也是,在葛姓之前加了一个诸县的“诸”字,复姓诸葛。

以诸葛家在当地的声望,诸葛玄本可以按当时的官场潜规则,被推荐做孝廉,走上仕途。但黄巾之乱后,东汉朝廷名存实亡,地方诸侯割据,传统的政治道路已经走不通了。那就只能另寻出路。诸葛玄也只好耐心等待机会。

董卓入京,中原大乱,但琅邪郡因为地处偏僻,反而比较太平。尽管中原腹地打得乌烟瘴气、你死我活,但琅邪郡仍风平浪静,诸葛亮在叔父诸葛玄的教导下开始读书学文。

可是平静的生活还是被打破了,汉献帝初平四年(193)的秋天,徐州被卷入战火。提起这场兵灾,就要说到曹操。不久之前,刚刚当上兖州牧的曹操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兖州与徐州接壤,而徐州牧陶谦跟曹操是分属两个阵营的敌人。曹操跟袁绍一伙,陶谦跟袁术、公孙瓒一伙,双方经常为争地盘大打出手。

曹操在袁绍的支持下当上了兖州牧,很是得意,邻居陶谦却大为恼火。因为陶谦垂涎兖州已经很久了,被人抢了地盘的陶谦自然不能善罢甘休,总想找机会报复,机会说来就来。

曹操当上兖州牧春风得意,就派人去接自己的老父曹嵩来享福。儿子孝顺,曹嵩自然高兴带着一家老小和一百多车财物去投奔儿子,路过陶谦的地盘,陶谦自然不会客气,派兵劫杀曹嵩一家,大祸就此闯下。

曹操得知父亲被杀的噩耗,惊怒之下,发誓要打进徐州报杀父之仇,顺便占领徐州。陶谦想着曹操的兖州,曹操惦记着陶谦的徐州,大家彼此彼此。曹操也早就想对徐州下手,陶谦的鲁莽给了他出兵的口实。曹操带兵杀进徐州,所过之处,鸡犬不留。陶谦惹的祸却让徐州的百姓深受其害。整个徐州都被卷入战火。

诸葛亮一家在琅邪也住不下去了。这时,叔父诸葛玄接到老朋友占据淮南的大军阀袁术的邀请,请他到豫章去做太守。诸葛玄正想离开这是非之地,于是留下诸葛瑾陪着继母在家留守,自己带着侄子诸葛亮和两个侄女南下去投奔袁术。

朋友多了路好走,诸葛玄广交朋友这时收到了回报。说起诸葛亮的这位叔父还真不是个简单人物。在诸葛玄的朋友里还有一个名叫刘表的人。荆州刘表也是一方诸侯。诸葛玄跟袁术、刘表都有交情,此人能量之大可见一斑。

袁术出身四世三公的豪门袁氏家族,袁术本人更是性情高傲,不是名家子弟人家根本不搭理,诸葛玄能跟袁术交上朋友,除了诸葛玄本人的能力,背后的家族势力也是关键。

刘表就更不用说了,人家是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也是有名的名士,人家那是上过名士排行榜的。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诸葛亮随同叔父诸葛玄南下,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

从徐州的琅邪郡阳都县到扬州的豫章郡,几千里路,路上的艰辛自不必说,叔侄几人历尽千辛万苦,总算到了豫章。

长途奔波之后,叔侄几人本以为生活就此能安定下来,谁知,又出了变故。原来,诸葛玄这个豫章太守是不合法的!袁术自己的扬州刺史就是自封的,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朝廷自然是不承认的,就在诸葛玄走马上任不久,长安的朝廷又派了一位叫朱皓的来当太守。

等朱皓来到豫章才发现有人比自己早到了,一打听,比自己早到的这位仁兄是袁术的人。朱皓惹不起袁术但又不甘心就这么回去,于是找到同样是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

刘繇这个刺史当得也是相当憋屈,本来扬州的治所在寿春城,但袁术比他兵强马壮霸占了寿春,刘繇没办法只好搬到曲阿,心里憋着一肚子气。正好这时朱皓找上门求救。两人一拍即合,刘繇给了朱皓兵马让他打回去,武装夺权,虽然打不过袁术,但欺负欺负一介书生的诸葛玄他还是很有自信的。

诸葛玄抵抗不住朱皓的进攻,退守南昌城旁边的小城西城继续坚守。要说刘繇很有意思,还怕朱皓搞不定诸葛玄,派丹阳人笮融带兵增援朱皓。谁知这位笮融到了豫章没帮朱皓却间接帮了诸葛玄,到了豫章没多久,笮融就把朱皓给杀了,自己当起豫章太守。刘繇听说了,勃然大怒,又带兵来打笮融。

就在这帮人忙着窝里斗的时候,诸葛玄见豫章也非久留之地,带着诸葛亮姐弟溯江西上,去荆州投奔自己的另一个好朋友——荆州牧刘表。

从豫章到荆州的襄阳又是六百多里地。汉献帝兴平二年(195),诸葛玄带着侄子诸葛亮等人来到荆州襄阳。这年诸葛亮已经十五岁了。两个姐姐自然更大,古时流行早婚,一般女孩儿十四五岁就嫁人了。

诸葛亮的姐姐们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叔父诸葛玄为了侄女们的婚事,四处奔走,经过一番活动,终于成功把两个侄女嫁入荆州豪门。

诸葛亮的大姐嫁入荆州大族的蒯氏家族,蒯祺成为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官做到了房陵郡太守。

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襄阳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庞山民后来在魏国做官,任黄门吏部郎。

客居荆州的诸葛家之所以能跟荆州豪族联姻,全仗着诸葛玄跟荆州牧刘表的关系,这两家愿意娶诸葛家的姑娘也是冲着刘表的面子。

蒯氏家族把持荆州大权,属于当权派,庞氏家族虽不当政,在士大夫中也颇有声望。如此一来,诸葛亮跟荆州的朝野人士都有了联系,这为诸葛亮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诸葛玄为侄子侄女们设计了美好的未来,自己却因操劳过度,病死在荆州。

从建安二年(197)起,诸葛亮便独自生活,这时哥哥诸葛瑾还在北方,诸葛亮身边只有一个弟弟诸葛均跟着他。为了安心读书,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搬到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这里环境清幽,松竹叠翠、溪水潺潺,是个修身养性的理想住处。

诸葛亮居住的隆中村,就在青山绿水之间、群山环抱之中,此地最高主峰在群山中心,因此名为隆中山,依山而建的小村因而取名隆中村。诸葛亮十分喜欢隆中的静谧幽雅,就在这里造屋修园,建起隆中草堂隐居起来,这一住就是十年,直到十年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走出这个乱世中的世外桃源。

诸葛亮每天在草庐中刻苦攻读博览群书,精研治国安邦之道。诸葛亮并不是一个隐士,虽处江湖之远却心忧庙堂。他时刻关注着天下大势,隆中虽环境清幽却不闭塞,这里距襄阳只有不到二十里的路,半天就能走到。所以但凡朝廷有何动向,诸葛亮都能及时获知消息。

诸葛亮虽然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研究学问,但他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诸葛亮很清楚读书的目的就是能够经世致用,读书以外,诸葛亮也广泛交游,之前提到的颍川名士司马徽、襄阳名士庞德公就是诸葛亮的师友。

诸葛亮与两位荆州长者交情深厚,因为有交情,两位德高望重的名士才如此卖力地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受叔叔诸葛玄的言传身教,诸葛亮深知广交朋友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意义。所以,诸葛亮与荆州本地以及中原流落到此的青年才俊也往来密切。

诸葛亮与来自名士之乡颍川的徐庶徐元直、石韬石广元,来自汝南的孟建孟公威、博陵人崔烈之子崔州平相交至厚。几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国家大事。

有一次,聊到未来的发展,诸葛亮笑着对几个朋友说,你们啊,将来可以做到二千石的太守,并对在场的每个人的前程仕途做了预测。大家于是就问你说我们能做到太守,那你呢?这时,诸葛亮却笑而不答。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用回答。诸葛亮在隆中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只要看看这两位的履历就知道诸葛亮的志向了。

管仲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相国,曾辅佐桓公九合诸侯雄霸天下。孔子曾经对管仲有过一个很中肯的评价,要是没有这个人,恐怕我们这些人都要沦为夷狄了。能得到孔圣人的肯定,管仲的功绩可谓彪炳史册。

乐毅是战国名将,曾帮助燕昭王复仇雪耻,以弱小的燕国打败不可一世的齐国。乐毅曾亲率燕军联合秦、赵、魏、韩,五国伐齐,在济西大败齐军,后又率燕军单独进攻齐国,连续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几乎灭了齐国。

诸葛亮拿这两位历史上的牛人自比,就是要出将入相,成就一番彪炳史册的千秋伟业。

(七)孔明择妇——婚姻背后的真相

不知不觉,诸葛亮也到了成家的年纪。此时的诸葛亮身高八尺,一表人才,满腹经纶。那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再加上自己与荆州政界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这时的诸葛亮还是一介布衣书生,但没人会怀疑,等待这位年轻人的必将是锦绣前程。

为诸葛亮说媒的人很多,但诸葛亮都不表态,不表态也就是不同意。大家议论纷纷,虽说这位大才子大帅哥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不过,也忒挑了点儿吧。他到底要找个什么样的姑娘?

就在人们纷纷猜测之时,荆州名士黄承彦主动找到诸葛亮说,我有一个女儿叫黄月英,容貌平平,皮黑发黄,但才学出众足以配你,你愿不愿?诸葛亮马上点头同意。黄承彦一听大喜过望,回去后马上用车把女儿送过来,看架势是生怕诸葛亮反悔。

诸葛亮与黄月英喜结良缘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荆州人人皆知,在荆州轰动一时,成为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人民群众的八卦娱乐精神得到了彻底的发挥和释放,关于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各种版本的故事迅速在坊间流传。

古人婚姻讲究男才女貌,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姻,男才是有了,女貌则成了问题。有好事者还编了一段民谣:“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意思就是,找媳妇可千万别学诸葛亮啊,挑来挑去却正娶了阿承的那个丑姑娘。

很多人都用诸葛亮娶丑女来说明这位万人敬仰的伟人是重才不重貌。事实果真如此吗?

三国时代的婚姻(这里主要讲的是上层社会)十之八九都是政治婚姻。比如刘备娶孙权的妹妹就是典型的政治联姻,《三国演义》还把这段孙刘两家的亲事写得绘声绘色,为此,又编造了许多故事出来。

政治联姻是当时各个政治势力之间政治联盟的一种形式,不仅是外部势力之间,内部大臣之间娶妻嫁女也很流行,被认为是团结密切君臣、同僚关系的一种手段。古人比较看重血缘跟宗族,一旦两家结成儿女亲家,关系上就有保证了(虽然实际上未必如此,但大部分还是深信不疑)。

三国政治联姻例子举不胜举,仅以刘备的蜀汉阵营而论,刘备先娶孙权小妹,后娶吴懿之妹,刘备的这两次婚姻都是政治色彩浓厚的政治婚姻。到了他儿子刘禅,依然如此,传统仍在继续,刘禅先后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两女先后为皇后。刘禅又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将另一女儿嫁给关羽之子关统为妻。诸如此类的婚姻,在曹操、孙权阵营也为数众多。

诸葛亮身为大族子弟,对这种大族联姻、强强联合的模式并不陌生。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是这么打算的,对方的容貌如何根本不是重点,重点是对方的政治背景,能不能在政治上对自己的仕途发展提供帮助,这才是诸葛亮所考虑的,而看看黄承彦的家世背景就一目了然了。

黄承彦虽然没有出来做官,但黄家在荆州的势力却不可小觑。黄承彦的妻子是荆州最有势力的名门望族蔡氏家族蔡讽的女儿。蔡讽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荆州牧刘表也就是刘表续娶的那位。如此算来黄承彦和刘表是“连襟”。蔡讽的儿子蔡瑁是刘表最为倚重的大将。刘表能在荆州得势靠的也是蔡家、蒯家等几个荆州大族的支持。诸葛亮与黄月英结为连理,也就跟荆州上层有了更密切的联系。

很多爱八卦的人士对诸葛亮老婆的长相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这位备受争议的女人到底是不是如谣传的那么丑呢?我们可以从遗传学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朱子彦先生曾对此做过分析,蔡讽的小女儿就是因为长得漂亮因而深受刘表的宠爱。她的姐姐黄承彦的老婆应该不会比妹妹差多少,而据史料记载,黄承彦本人也是风度翩翩,仪表不俗,就算不是帅哥,也不会难看到哪里。这样一来,他们的女儿也不至于有多难看。

而且这场婚姻很可能并不像上面所说,黄承彦上门求婚并主动把女儿送上门。要知道,人家黄家在荆州也是名门,黄承彦本人更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么积极把女儿像送货一样送过去,还唯恐人家不要,这也太丢人了点儿。以黄家的势力,就算女儿长得难看点儿那也是不愁嫁的,更不可能一点儿仪式都没有。

要知道就是普通人家嫁女儿也有花轿、有乐队,办几桌酒席,更何况是财大气粗的黄家,嫁女儿也是要面子的。黄承彦是名士,名士是最讲究礼节的,三媒六聘怎么能免呢!

(八)隆中对策

建安十二年(207),经过一番波折,在荆州前辈司马徽、庞德公的极力推荐下,在诸葛亮好友徐庶的积极撮合下,刘备与诸葛亮,这对未来的黄金搭档终于在隆中草庐相会。

两人见面之后,先是礼节性地互致问候寒暄一番,在这些程序走完之后,刘备就示意跟来的随从们可以去休息了。当草堂之上只剩下刘备与诸葛亮两个人时,刘备终于说出了自己此行的来意。

刘备说:“黄巾猖乱以来,朝政废弛,董卓、曹操先后专权擅政,上欺天子,下制群臣。如今曹操挟持天子,发号施令,汉家天下微如累卵,我身为汉室宗亲,一心想要驱逐奸贼,伸张大义于天下,匡扶汉朝江山。怎奈我才浅智愚,屡遭挫折,但我拯救天下的决心依然未变,我久闻先生大名,还请先生教我!”

诸葛亮听完刘备的话,沉思片刻后说:“自从董卓作乱,朝廷号令不行,各路诸侯拥兵自重,夺州占郡者不可胜数。曹操与袁绍比起来,名气远远不如后者,实力更是相差悬殊,但兵微将寡的曹操最终却以弱胜强打败强大的袁绍。曹操能战胜袁绍,不仅是因为曹操会把握时机,更重要的是曹操谋划得当善于用人。如今曹操雄踞北方拥有百万之众,以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势力已成,此时将军(刘备时任汉朝左将军)切不可与之正面交锋。

孙权父子跨据江东已有三代,据长江之险,百姓安居也乐于听从其号令。孙权在江东礼贤下士,士大夫如张昭等倾心辅佐。江东可以作为将军的盟友而不能夺取其地。荆州北据汉水,南尽海滨,东联吴越,西通巴蜀。这是可有作为之地,而他的主人却不能守住,这是上天把他送给将军,将军有意取之乎?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人比之天府。高祖凭之成就帝业,其主刘璋暗弱无能,张鲁又在北面虎视眈眈,益州人都希望有贤明之主救其于水火。

将军既是汉室宗亲,又有贤德之名,如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交好西南各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有变,派一员上将率荆州军向宛城、洛阳进攻,将军亲率益州军出秦川,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粮食,用壶装着美酒来欢迎您?如此,兴复汉室指日可成,汉朝就可复兴。”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一番高论,兴奋地拍手道:“先生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汉朝复兴有望矣!”

于是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早有出山之意,又见刘备出于至诚,也就答应了。诸葛亮留下弟弟诸葛均看家,自己随刘备回樊城。

刘备自从得了诸葛亮,两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经常在一处谈论军国大计,每每谈到深夜方罢,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刘备与诸葛亮常在一处,跟关羽、张飞在一起的时间也就少了,这让关羽、张飞心生“醋意”,因为诸葛亮没来之前,刘备与二弟关羽、三弟张飞朝夕相处。

时间一长,刘备也看出关羽、张飞的不满,心说你们懂什么,之前屡战屡败就因为身边没有军师为我出谋划策,如今得到诸葛亮如虎添翼,何愁大业不成,跟你们整天除了喝酒还能干什么正事。

一天,刘备找来关羽、张飞,对两人说:“我得孔明如鱼得水,你们不要再有情绪怨言了,听到了吗?”关羽、张飞这才不闹了。

(九)必争之地——荆州

就在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的草庐里对着地图指点江山时,刘备还是身无片瓦、地无一垄,将只有关、张,谋臣只有诸葛亮,处于寄人篱下、客居荆州的状态。而北方的曹操占据中原数州,谋臣如云、武将千员;此刻的曹操也正在地图上对着荆州做着标注。而同样在打荆州主意的江东孙权也有六郡地盘,十万精兵。

此刻,刘备、曹操、孙权几个老狐狸小狐狸都在盯着荆州这块肥肉,垂涎欲滴。诸葛亮劝刘备找机会占荆州,曹操则早就在不声不响地蚕食荆州了,更是把南阳郡抢到了手里。孙权虽说“家里”的山越一直在闹腾,但这位仁兄在抢地盘方面也不甘人后,兴师动众折腾了好几次,三征黄祖,总算抢到了江夏郡东部的几个县。

大家为何对荆州如此感兴趣?大家挤破头拼死都要争荆州,只因为这块地盘实在太重要,不能不争。

东汉时的荆州大致范围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河南的南阳以及广西、广东的部分地区,其中人口财富最集中的地方在长江以北。

荆州共有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州治所在汉寿(今湖南常德)。

荆州七郡横跨长江,江北的南阳郡、横跨长江的南郡最为重要。南阳地近中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南郡控制长江水道,南郡的治所江陵更是荆州的水军基地与财富聚集地,囤积着大量军用物资。

汉献帝初平年间,又分出一个章陵郡。曹操占领荆州后,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设置襄阳郡。这样荆州就有了九个郡,这就是“荆襄九郡”的由来。

东汉时从北方到南方去,都要走荆州、扬州的路线,古代南方的交通主要依靠长江走水运,而荆州处于长江中游,起着连接西南益州与东南扬州的交通枢纽,总之南北陆路与东西水路的交汇点都在荆州,荆州的战略地位由此确立。

正因为荆州如此重要,曹操、刘备、孙权才会为争夺荆州不惜大打出手,阴谋阳谋层出不穷,狠人猛人轮番上阵,打得那叫一个热闹。先是曹操要独吞,刘备、孙权不干,两人联手打曹操。曹操被打跑,这哥儿俩瓜分荆州,又因为地盘划分不均闹矛盾,彼此扯皮好几年,最终反目。孙权杀了关羽,刘备又带兵来打孙权,来回拉锯。孙权赶走刘备,曹丕又来抢。孙权又跟曹丕打。就这么打来打去,才成就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三国。

从荆州往西北走武关,即可进入关中平原的雍州。从荆州一直北上穿越伏牛山余脉,即可到达京城洛阳,帝国的首都。从荆州往东北走,经方山可达豫州。

荆州防御北方的第一道防线据点是宛城和叶县,这道防线早已不复存在,宛城跟叶县早就是曹操的地盘。曹操的地盘自然曹操做主,他当然不会让荆州人来自己这里布防。

刘表只好退守第二道防线。荆州的第二道防线以汉水为屏障,襄阳为中心,由刘表亲自坐镇,集中荆州军的主力布防,新野、章陵作为前进据点。

由荆州向东,可以顺流东下直取江东。孙权哭着喊着拼命要夺荆州,除了抢地盘,很主要一点也是为了自保,对孙权来说有了荆州才有安全感。从荆州南下,还可到交州。

荆州沟通南北交通,长江北岸的江陵城实际上成为连接东西南北的军事要塞。守荆州,必守襄阳、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