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学(第2版)
- 阚京华 周友梅 管亚梅
- 4213字
- 2020-08-27 05:23:43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但人们对审计的定义却众说纷纭。
(一)美国会计学会1973年对审计的定义
关于审计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会(AAA)审计基本概念委员会于1973年发表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A Statement of Basic Auditing Concepts)中的定义:“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二)我国审计界对审计的定义
我国审计界曾对审计定义进行过大量的探索和论证,1989年中国审计学会在贵州省安顺市举行学术讨论会,确定了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1995年1月3日时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的郭振乾向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学会、审计科研单位和教育部门的同仁们发出了《关于研究审计定义的一封信》,号召大家研讨确定一个简明通俗、能够基本反映审计特征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审计定义。信一发出立即引起广大审计工作者和会计、审计界知名专家、学者热烈地响应。1995年全国审计定义研讨会给审计确定了一个简明的定义:“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三)什么是审计
审计定义是对审计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审计这一客观事物特有属性的揭示,它受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及审计环境不断变化,审计目的也随之变化,审计定义也必然会随之发展和演进。为此,我们提出一个既能反映现代审计特征,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审计定义。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按照既定标准,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为对象,运用专门的方法,收集和评价证据,判明其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一种独立的监督、鉴证、评价活动。
这个定义准确地说明了审计的本质,审计的主体、客体,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和主要目标。说明审计定义由下述6大要素组成。
(1)审计的本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监督、鉴证、评价活动,同时也体现了审计的3个职能。
(2)审计的主体:审计的主体是专职机构和人员,且专职机构和人员是接受委托或授权的。
(3)审计的客体: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界定了审计对象的范围。
(4)审计的标准:审计的既定标准,既界定了审计评价的标准,也概括了审计的准则。
(5)审计的方法:审计是运用专门的方法收集和评价证据。
(6)审计的目标:审计的目标是判明其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
二、审计的职能、任务与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和内在功能,是审计本身固有的,是审计工作的抽象化。审计具有下述3个职能。
1. 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指审计的监察与督促,主要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及其经济资料真实性、公允性、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审核检查,查处错弊,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以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监察和督促其履行经济责任。
2. 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评价职能是指就受托责任做出评定,在审核检查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做出判定,确认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优劣,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受托责任的履行结果,并提出管理建议。
3. 经济鉴证职能
经济鉴证职能是指鉴定和证明,通过审核检查来判定被审计单位反映和说明经济事项或经济活动的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可信,并出具书面证明。这一职能突出地表现在外部审计,而内部审计由于其独立性受到限制使得这一职能很难为社会所认同。
(二)审计的任务
审计的任务是审计职能、审计对象和各个时期的客观要求决定的审计应该担负的责任,是审计应该做些什么的问题。审计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项。
(1)审查评价经济资料的公允性、合法性、合规性,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2)审核检查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确认和解脱经济责任,维护所有者的权益;
(3)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4)审查评价计划、预算的制订、执行及其结果,完善内部控制和加强风险管理。
(三)审计的作用
审计的作用是指履行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审计的作用和任务从属于审计的职能,是从职能里派生出来的。审计的任务是人们认识职能后,根据客观条件,在特定的审计发展阶段,对审计工作提出一定的要求。审计的作用则是发挥了审计固有的功能,完成了任务的结果,是审计工作的外在表现或显示,是审计工作的具体化。审计有制约、促进、证明三种作用。
1. 制约作用
审计的制约作用,即防护性作用,是指在完成经济监督职能所赋予的任务之后发挥出来的作用。
2. 促进作用
审计的促进作用,即建设性作用,是指在完成经济评价职能所赋予的任务之后发挥出来的作用。
3. 证明作用
审计的证明作用,即审计的公证性作用,是指在完成经济鉴证职能所赋予的任务之后发挥出来的作用。
三、审计的特性
审计特性是标志着审计这一职业活动区别于其他职业活动的显著特征。审计的特性包括审计的本质和基本特征两个方面。
(一)审计的本质
审计的本质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并区别于其他专业性监督的特殊属性,具有3个方面含义:其一,指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其二,指审计是一种授权或委托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监督与司法行政和经济监督的根本区别在于,审计监督必须经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授权或委托之后才有权对被审计人进行审计,其审计对象、范围和内容由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来决定。而其他形式的监督,如法院、检察院、财政、税务、工商、物价等部门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监督,是在执行自己业务的同时进行,其监督的对象和内容,也存在于自身的业务范围之中;其三,指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
(二)审计的基本特征
审计与经济管理活动、非经济监督活动以及其他专业性经济监督活动相比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
1. 独立性特征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独立性就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拥有被审计单位股权或承担其高级职务,不能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否则,就会影响审计人员公正的执行业务。实质上的独立性也称精神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时,应当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态度。因此,审计人员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有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国内外审计实践经验表明,审计在组织、人员、工作、经费上均具有独立性。为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实事求是地检查,客观、公正地评价与报告,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应当不存在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如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2. 权威性特征
审计的权威性总是与独立性相关,它离不开审计组织的独立地位与审计人员的独立执业。各国法律对实行审计制度、建立审计机关以及审计机构的地位和权力都做了明确规定,这样使审计组织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各国为了保障审计的权威性,分别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师会计法》(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等,从法律上赋予审计超脱的地位及监督、评价、鉴证职能。一些国际性的组织为了提高审计的权威性,也通过协调各国的审计制度、准则以及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审计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权威的专业服务。
3. 公正性特征
与权威性密切相关的是审计的公正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公正性,也就不存在权威性。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应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做出不带任何偏见、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并做出公正的评价和进行公正的处理,以正确地确定或解除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只有同时保持独立性、公正性,才能取信于审计授权者或委托者以及社会公众,才能真正树立审计权威的形象。
四、审计学
(一)审计学的概念与特性
审计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审计理论和方法,探索审计发展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社会科学。审计学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审计学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还具有实践性和技术性。其理论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学探讨和研究了审计活动规律及其应用,对审计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其实践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学可以应用于审计实践之中,指导审计工作,并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其技术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学吸纳了各种科学成果,为审计活动提供了各种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
(二)审计学的学科体系
由于审计职能的扩大,不仅财务审计有了很大发展,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也应运而生。就现代审计学来说,其学科体系一般由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学、管理审计学、比较审计学4个分学科组成。
1. 审计学原理
审计学原理是主要研究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审计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审计的概念、对象、性质、职能、分类、准则、范围、工作组织、程序研究、一般规律、一般方法和基本技术、各种关系的处理以及管理等。审计学原理研究的是审计事物带有共性的、普遍意义的审计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它是审计知识的抽象与审计实务的概括的结合体。
2. 财务审计学
财务审计学是指研究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审计理论、审计方法和工作规律的专业基础审计学。
3. 管理审计学
管理审计学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的一种审计活动。这种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三E”审计,即经济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
4. 比较审计学
比较审计学是对中国和世界各主要国家、主要国际审计组织的审计制度、审计理论与实务进行分析比较的审计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不同国家的审计模式和审计现状,不仅阐述不同国家、地区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差异,还分析产生差异的主、客观因素,探讨不同审计制度下的审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