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夏启立国

夏启像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登上了王位,把都城建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县)。尽管启登上了夏王朝的宝座,但是他还必须巩固得来不易的世袭王权。因为启取得王位以后,打破了自唐尧以来形成的禅让传统,引起了一些部落首领的强烈不满,居住在今天陕西户县一带的有扈氏便是其中反抗较为强烈的部落。

历史百科堂:《禹贡》,托名大禹所著,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部自然地理考察著作和原始的经济地理著作。

看到有扈氏竟然公开挑战自己的王权,启便率领大军前去讨伐。当夏启率军来到有扈氏境内一个叫甘(今陕西省户县南)的地方的时候,与有扈氏的军队相遇了。在双方展开决战之前,启举行了盛大的誓师大会。他面对全体将士发表演讲,列举了有扈氏的种种罪状,历数他对国家法律的不恭。夏启声称有扈氏轻慢上天,背弃正德,因此上天要我们来惩罚他们。同时,启还告诫将士们要同心协力作战,否则就要遭到上天的惩罚,或被贬为奴隶,或被杀死。誓师之后不久,夏启的军队便与有扈氏的军队展开了决战,尽管有扈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因为夏启的军队身经百战,有极强的作战能力,有扈氏最后大败。启也因“甘之战”而更加名扬天下。

见到有扈氏被夏启消灭,各地的部落首领纷纷向启进贡、朝贺,表示忠心。启见时机成熟,便在都城阳翟举行大规模的祭祀和昭告活动,宣称他作为天下的君主是上天的意思,联盟起来的各个部落都必须遵从上天的意愿,要忠于作为“天子”的启。就这样,启为自己获得真正的王权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同时,通过盟誓,启还为夏王朝划分出了特权阶层,即那些向他称臣的部落首领都被册封为夏王朝的贵族。这种带有政治意义的册封,实际上是一种联合,使得夏启获得了必要的统治基础,也使得传统靠氏族联盟维持的军事民主势力向奴隶制王权妥协。夏启立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尽管阶级社会的私有制取代了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飞跃,但是过去发生在“大同世界”中那种“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传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私有财产的出现,使人们一向讲求的“讲信修睦”的传统道德也受到了强烈的冲激。部落中的贵族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使自己占有的财富大大超过一般人,因而经济和政治地位愈发高出普通氏族成员。私有制的发展使人们对财富的赞美发展成一种无止境的贪欲,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愈加普遍。而更令人惊心动魄的是,私有财产给人类带来的不是对自己同类的友爱,反而加剧了人们之间对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争夺,就连血缘亲属之间也会为了争夺名利或是权力而骨肉相残。

夏启立国以后,虽然用铁血手段镇压了一些并不臣服于他的部落,但是世袭王权继承上却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那就是如果先王的子孙众多,但继承王位者却只能有一个,其他的子孙也要对继承者称臣。继承问题处理不好,就必然引起王室内部的自相残杀。启成为夏王朝第一位君主后,他的弟弟武观并不十分高兴。他觉得同样是禹的儿子,本来兄弟之间是平等的,现在竟然变成君臣有别,也要同那些部落首领一样对启进行朝拜,所以总是口出怨言。每逢遇到要朝拜启,或随同启参加祭祀等活动的时候,他总是草率应付了事,对启并不十分尊重。启感觉到了武观对自己的态度,便借口武观不服从管教将其放逐到黄河西岸今河南省的浚县一带。看到启如此不讲兄弟之情,武观更加加深了对启的怨恨。他决心和启决裂,并积蓄自己的力量,要与启一争高下。三年之后,武观果然宣布自立,这样一来,由夏王室内部爆发的反叛又成为了对专制王权的一大威胁。武观反叛以后,启立即派兵进行镇压,武观兵败被押解回到阳翟。启因为这次家庭内部的纠纷,愈发对武观放心不下,最终下令将其处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在立国之初就上演了一幕兄弟相残的惨剧,不能不叫人感慨万千。不过,夏启通过对内外反对势力的镇压,确实保证了夏王朝暂时的稳定。

中国大事记:从公元前3500年以后,不少地方陆续出现了一些分间式房屋,尤以河南和湖北地区的仰韶文化与屈家岭文化在居民中最为流行。

世界大事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能够用石头、泥土建造小屋,并将一些图形刻写在泥板上以记事,烘干保存,称为楔形文字。

历史百科堂:夏商时期的货币主要为贝壳,计算单位为“朋”,每10个贝壳称为1朋。

夏代疆域及九州分布图

夏王朝建立以后,按照当年禹为天下划分出的九州,分别派遣了“九牧”去进行治理。“九牧”已不同于过去的氏族部落首领,他们不是靠血缘关系而获得统治权力,他们是代表了夏王的意志,来统治一方人民的地方长官。为了能更有效地镇压反叛,夏王朝还设有常备的军队,并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构成了一个严密的政治统治系统。以上种种新事物的产生表明夏王朝已有了一套治理国民的行政管理系统了,而这些新的事物便构成了阶级国家形成的要素。

中国大事记: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我国进入铜石并用时期,铜器的使用逐渐加多,除红铜之外,还有青铜和黄铜。

世界大事记: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我国进入铜石并用时期,铜器的使用逐渐加多,除红铜之外,还有青铜和黄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