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和特征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主要由政府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

一、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构成和概念

(一)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构成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属于非企业会计。会计按其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领域的企业经营资金的活动,这些企业的主要特征是以营利为目的;另一类是非企业会计,即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精神生产和社会福利领域的政府财政机关、行政单位的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其他非营利组织业务资金的活动,这些单位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社会效益为目的。

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政府会计以政府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为主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这本书将要重点介绍的内容。此外,政府会计中还有参与总预算执行环节的会计(收入征缴会计、国库会计等)、政府性基金会计、财政托管基金会计等,这些本书将不会涉及。

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即事业单位会计)和民办非营利组织会计。因此,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不包括民办非营利组织会计。

(二)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反映和监督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政府预算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和各类事业单位业务资金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它是政府宏观管理的重要信息系统,也是各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采用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核算方法,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连续、完整、系统的反映和监督。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通过对政府财政资金和单位业务资金的反映和监督,可以保护社会主义财产的安全完整,合理安排与调度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资金的使用,促进政府预算收支任务圆满完成,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为了搞好国民经济的预算管理,保证政府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认真积极地开展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是政府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政府财政部门包括中央财政部和地方各级财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总称。行政单位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进行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服务,为生产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都是非物质生产部门,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二、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业务范围

财政、行政、事业等单位的业务活动,不同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处于非物质生产领域,以社会效益为基本目的,其资金活动过程与企业也不一样。这样,在财政、行政、事业单位中反映和监督资金活动的会计也就有了自己的特点。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就是适用于财政、行政、事业单位的,以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为对象的一种会计。

(一)政府财政会计的适用范围

政府财政机关是各级政府中负责组织国家财政收支、办理国家预算决算的工作部门,它以各级政府为会计主体,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管理和核算。组织财政性资金的运行,除财政部门以外,还有其他一些部门参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担负着各级政府预算收支管理的任务。一方面,财政部门根据事先编制的政府预算,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取得政府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等;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又要按照编制的预算,把集中起来的预算资金分配出去,形成政府预算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险和就业支出等。政府收支预算执行的结果表现为预算资金的结余或超支。财政部门在执行政府预算的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与预算收支相关的暂收暂付业务活动。

在我国,财政资金的收入、拨出和留解,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的国库经办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由税务机关、海关、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征收解缴的。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国库业务的国库会计,税务机关、海关、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办理税款和国有资产收益征解的收入征解会计,也是政府会计必不可少的分支。另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国有资本金会计、政府委托管理机构的社会保障基金会计、国家重要物资储备部门的战略物资储备会计,也是财政管理和政府会计的重要内容。

(二)行政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

行政单位是指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国家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设有单独财务系统的军队也属于这里所说的行政机关。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不属于行政单位,但在预算管理上比照行政单位管理。行政单位会计按国家机关性质,可以分为立法机关会计、行政机关会计、审判机关会计、检察机关会计和军队会计。此外,党派会计、社会团体会计从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来看,也适用行政单位会计。

各级行政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从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领取经费。这些单位取得收入以后,必须按照政府预算规定的资金用途和开支标准支付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转移性支出、赠与支出、债务利息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单位预算的执行结果,表现为单位预算资金的结余或超支。行政单位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暂收暂付业务活动。

(三)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

事业单位是指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的单位。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信息服务、卫生、体育等科学文化事业单位,气象、水利、地质、环保、计划生育等公益事业单位,孤儿院、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救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会计涉及的范围甚广,按其主要行业来看,可以分为科研单位会计、教育单位会计、文艺单位会计、医院会计、体育单位会计、农林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城市维护建设事业单位会计等。至于事业单位下属的经济实体,如学校开办的工厂、科研院所开办的公司等,则适用企业会计,不采用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程序。

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从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领取经费,还可以根据国家规定取得事业收入。这些单位取得收入以后,必须按照政府预算规定的资金用途和开支标准支付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对企事业单位补助支出、转移性支出、赠与支出、债务利息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单位预算的执行结果表现为单位预算资金的结余或超支。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暂收暂付业务活动。

三、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是与企业会计相比而言的。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由于会计核算的对象、任务和业务性质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财政、行政、事业等单位属于非营利组织,是非企业部门,其主要的任务是完成业务工作,其业务目标在于谋求最广泛的社会效益。它们的资金来源除事业单位有不同种类的资金来源外,大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纳税人及其他出资者的无偿出资,属于政府财政预算的收支体系。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资者关注资金的限制性,不关注营利性

企业的投资者要求投资回报和投资回收,即要求按各个投资者提供的出资额获得投资收益,并在一定条件下收回投入的资财。为此,企业会计不仅要按各个投资者分期核算资本金的增减变化,而且还要着重核算资本增值和收益分配情况,上市公司则要经常关注股票的市场价格,研究企业价值的变化。

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资金供给者称为出资者,涉及纳税人、捐赠人、受益人等广大的利益群体,他们要求资金使用者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出资者的意愿把资金耗费在指定的用途上。在政府财政会计中,取得的基金预算收入、专用基金收入等,都规定了专门的用途。在事业单位会计中,不但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具有特定的用途,而且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捐赠收入等,也有特定的用途。资金使用者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和出资者的意愿把资金使用到指定的用途上,不能挪作他用。

在政府财政会计中,为了开展政务与事业活动,主要通过取得税收收入、行政事业费收入等,用于财政支出,出资人既不要求增值,也不要求回报。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除了取得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捐赠收入以外,一部分事业单位还可以取得业务收入,这些收入都将被必要的业务活动所耗用,出资人不要求取得资金的回报和增值。

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出资者不要求投资回报和资本回收,但要求按法律规定或出资者的意愿把资金用在指定用途上,即要求资金有限制性。资本金的增值性体现了企业投资者的权利,而基金的限制性则体现了政府和事业单位出资者的权利。为此,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要按不同的项目核算基金的使用情况,尽管对各项基金不一定要分别核算有关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科目,但必须提供各项基金的收支结余情况,以便考核各项基金的使用效果。

(二)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确认基础并不统一

会计确认基础有两种,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对于收入和费用是以其是否体现本期经营成果和生产消耗为标准来确定归属期的。凡是体现本期经营成果的收入和体现本期生产消耗的支出,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进或付出,都作为本期收支计算。权责发生制的处理与权利和责任的形成相联系,而不考虑货币资金的收支是否发生。为了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应设置与应收款项、预收款项、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相关的科目。在企业会计中,为了正确核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这种收支确认原则。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货币资金的收付为标准来确定其归属期的。凡是本期实际收进款项的收入和本期实际支出款项的费用,不论是否体现本期的工作成果或劳动消耗,都作为本期收支计算。收付实现制的处理,同货币资金的收付紧密联系,而不考虑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实行收付实现制,不采用预收、预付的相关科目,也很少使用应收、应付的相关科目,只是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暂存、暂付的相关科目。

在政府财政会计中,为了如实反映当期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货币金额,平时都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确认基础。但是,到了年末,为了准确反映当年的预算收支结余,对于特别业务则需要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确认基础进行账务处理。比如,当年政府预算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但由于用款进度缓慢等原因而使款项尚未拨出,应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确认基础列为当年支出,否则,就容易造成当年财政支出数字虚减和财政结余数字虚增。

行政单位除了财政拨款收入以外,一般没有业务收入。有些行政单位虽然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取得一些收入,如公安部门收取的身份证制作费等收入,但是这些收入具有代收性质,必须如数上缴财政,作为应缴财政款进行核算。因为行政单位当月取得的财政拨入经费,用于满足当月的各项开支,所以,应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确认基础核算当月的收入和支出。

事业单位除了取得财政补助收入以及政府给予的其他补助收入以外,大多情况下都可以取得业务收入,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不享受财政补贴,完全依靠自身取得的事业收入弥补其支出。为了对收入、支出进行配比核算,考核业务成果,充分反映事业单位在财务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为会计确认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对于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经济业务,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确认基础进行会计核算。

由此可见,政府财政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原则上执行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可以同时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为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应用上并不是绝对的,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和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各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加以规范。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一定条件下同时并用,是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