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的开始(1)

结束了?没有!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已经换代升级成为大顺国皇帝的闯王李自成终于攻破了北京城,一路上过关隘,收降将,现在全都结束了?

不,没有!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没有找到,那就是被他老人家强迫下岗的崇祯同志。

民军自攻下紫禁城就开始发疯似地找崇祯,找了半天最后才在景山发现了朱由检和王承恩的尸骸。李自成虽然够猛,但玩政治却不是二杆子,他并没有像朱先生期望的那样摧残自己的尸体,反而是寻找到周皇后的尸体,挖开田贵妃的墓,又找明朝的大臣们筹了点款,把崇祯夫妻葬在了一起,这就是今天的明思陵。

明朝终于灭亡了,当李自成长舒了一口气时,命运之神却早已在暗中编排好了一场更惨烈更精彩的大戏。

纵观中国古代史你就会发现一点,真正灭掉一个王朝,真的好难。你看当犬戎灭了西周蹦出个东周,金人踏平了北宋跳出个南宋,如果是汉朝就更称得上不死的小强,出了王莽来了刘秀,出了曹操又来了刘备,汉、后汉、后后汉(蜀汉),那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即使是少数民族政权也是如此,大辽之后有西辽;大元之后有北元。一切都是本着折腾到底的原则,能在舞台上混多久就多久。所以现在摆在李自成同志面前的只是这么个情况,打下京城又怎么样,各地的大批明军正向着京城开过来,特别是吴三桂率领着全部的关宁铁骑,一日可行数百里,机动性极强,战斗力更强,若和所有的勤王军打起来,这既是个体力活又是一高危行为。因此,李自成同志做出了决定,开个会先。

会议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开始,与会的民军领导人们在经过充分的民主集中和举手表决后做出了三个主要决定:

一、尽快稳定京师治安,解决明朝下岗公务员的再就业问题,并宣布大顺公司即日起开始招聘工作。

二、火速派人前去招降还在奔波劳苦地赶路的吴三桂同志,收编让闯王直流口水的关宁铁骑。

三、搜索全城,抓人。具体有三个人,且包含如下特征,性别男,年龄大概在七至十五岁之间,皮肤白皙,有光泽,气质?良好,举止有素,嫌疑人可能佩戴特殊饰物,但身穿普通民家衣装,明显与造型不匹配,知情者请速与农民军联系,如有藏匿,后果自负。

之所以要找这三个人只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姓朱,对了,他们都是崇祯同志的遗孤。?????????????

崇祯同志一共有过七个儿子,但长大成人的只有三个,即周皇后所生的长子朱慈烺,三子定王朱慈炯,及田贵妃所生的四子永王朱慈炤。

?崇祯同志在城破之前派人叫来三个儿子,亲自为他们换上民间旧衣裳,并在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社会关系学教育后立刻命太监护送三位皇子出宫逃生,以期重整山河光复朱家基业。于是当民军攻进内城后便发现这三个要命的孩子跟他们玩起了躲猫猫。

?虽然官方正史上是这样记载这段历史的,民军进城后负责护送太子的太监就翻了脸,把三个孩子献了出去。而李闯同志也很厚道没有斩完草顺便除一下根,马上封太子为宋王,并为了让太子顺便体验下精彩的军营生活,自成兄体贴地将朱慈烺交由手下大将刘宗敏悉心照顾,从此太子真正开始了随军旅行的生活,直至一年后在战乱中失踪。不过大家似乎并不买账,而关于太子的行踪也有多个版本,众说纷纭。之所以提一下这件事是因为它不仅与日后的南明三大案之一的真假太子案有着直接的关系,还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老朱家自打朱重八同志风里来雨里去艰苦奋斗创建了大明集团之后,朱家人还没这么惨过,没想到这两年确实是背到底了,光一个李闯就把家里人都折腾完了,大当家自挂东南枝,法定继承人则被一网打尽,几个重要的藩王也遭了殃,倒霉的人实在太多,但有一个人大概最不爽,他的生活完全因他而改变。他就是我们的老朋友福王朱常洵的世子朱由崧。

三十四岁之前的朱由崧同志那是相当幸福的,鉴于他爹和他爹的爹关系过硬,朱由崧同志打一出生就成为了中原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财主加地主的法定继承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醒了就玩,累了就睡的超豪奢的天堂般的生活。

可惜,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关中地区在崇祯元年,二年,三年,四年......接连发生旱灾,然后紧接着的是中原,闹了灾后,自然没粮吃,当时有人曾劝富甲天下的朱常洵先生捐点钱,发点粮,赈赈灾,积积德,虽然那时大家早就都知道,朱富翁是个铁公鸡,但朱富翁却用事实告诉大家,你们想错了。

朱先生并不是铁公鸡,而是不锈钢鸡,想从他身上刮点铁锈下来,那都是不可能的,更别提捐钱了,人家连理都没理就接着去玩了。玩啊,玩啊,于是终于玩出火来了。不久陕西闯出个李自成,闯进了福藩洛阳,开入了福王府,竟把老福王同志给煮了,这下胖老头真的进了天堂。此时的福世子估计是运气太好既然和母亲邹氏一起从几万大军中逃了出来,但毕竟老爹挂了,家产丢了,朝廷看在好歹是亲戚的面子上虽然给了抚恤金,让自己袭了王爵,然而比起之前的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是差得远呢。因此小福王同志常暗自叹息,哎呀老爹啊老爹,咱爷俩咋就这么惨呢。

其实不用叹气,朱由崧同志,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你的好日子还没到头呢!

?转机将在三年后来临。

南京,南京

?六朝古都,东南胜地,自打朱棣同志革命成功,搬到北京后南京就真从此成为“剩”地了,因而在明代无论是官宦还是宦官只要把你打发到南京,如无特殊情况,那么连瞎子都能看出来从此在政治舞台上你基本没戏了。所以南京官员的工作基本是养老,养老基本是工作。

不过事随事易,既然作为首都的北京顺天府已经归“顺”,那作为陪都的南京应天府自然就必须应天而起发挥一下余热了。

虽说南京的政府机构是给北京当备胎的没啥实权,但兵部是一个例外,南京兵部尚书又称南京守备,掌管兵权,负责南直隶的防务,权力不小,能量极大。而当时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名字叫史可法。

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祥符人(今河南开封)。崇祯元年进士,历任陕西西安府推官、右参议、右佥都御史、凤庐道、户部员外郎、郎中。

还记得我上高中时学过一篇文章叫做《左忠毅公逸事》是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方苞在百年后写的,讲的就是史可法先生和他著名的硬汉老师左光斗之间的故事,但现在课改了不知这篇文章还有没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重温一下,这里就不多说了。

有人曾说史可法并不懂兵法,就其扬州保卫战时打仗的水平,可见一斑。我觉得说这话的人要么是太拥护清朝,是清丝,要么是在说风凉话。因为在崇祯八年他遇到了第二个影响了他一生的人并随这个人一起对抗民军,而这个人则是卢象升。古人说过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照这样来看,跟卢猛人混过的史先生至少也是半个猛人。

参加过军事实践之后的史可法仕途那是相当顺利,先是崇祯十年被张国维推荐升任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广部分府县。到崇祯十四年升总督漕运,最后在崇祯十六年七月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从此兴亡的大任将降临到他的肩上,这一年他四十二岁。

崇祯十七年四月初,史可法听到了崇祯同志殉国的恶讯,痛彻肺腑,立即会同户部尚书高弘图、兵部侍郎吕大器、翰林詹事姜曰广等人,“誓告天地,驰檄勤王”。勤王是必然的,但问题是以谁的名分去勤。

中国素来号称礼仪之邦,干什么都要合乎礼仪。说白了,就是你要有名分,孔圣人很早以前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而古人也说过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既然是勤王就要出兵,要出兵就免不了要打仗,但是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不能只因为你是史尚书参赞了军务,你说打大家就跟你上,你没那个号召力,所以要人人听你的,除非你是朱重八的后人,当然最好是皇帝。那么再立一个皇帝的事就不得不立马提上议事日程了,这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但后世的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招臭的不能再臭的棋,本来好好的半壁江山就是这样玩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