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棉织物常规退浆煮练工艺如何制订?

答:棉织物退浆煮练工艺的制订要根据前处理设备情况,织物的组织结构和加工要求以及原料成分、助剂性能、加工工艺条件等因素来决定。

轧碱浓度:65~80g/L,蒸箱底槽烧碱浓度控制在30~35g/L。

带液量:80%~90%,紧密织物和上化学浆较重的织物带液量要适当偏小一点,开车前要测试轧料辊左中右的带液量,最大差异不能超过5%。

汽蒸时间:90~120min,如果生产条件允许,煮练时间延长一点对后道染色工序有好处,同时用料也可适当降低。以履带速度来决定进布速度,蒸箱最高堆布高度不能超过履带的安全堆布高度。

(1)煮练工作液配方:

烧碱   65~80g/L

煮练剂  30g/L

亚硫酸钠 约8g/L

硅酸钠  4~6g/L,最好不要超过6g/L

太古油  1.5g/L,最好用耐碱的渗透剂

煮练工艺中一般只有紧密织物或轧料时间较短的工艺条件下才需要考虑使用渗透剂,而正常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因为采用多浸多轧工艺后能有效提高助剂的渗透性,而轧料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织物渗透性的提高,通过采取多浸多轧工艺来提高渗透效果则轧液中可不加渗透剂,以免增加不必要的浪费。

初开车时煮布箱内要加底料:

烧碱    30g/L

煮练剂   2g/L

亚硫酸钠  1g/L

硅酸钠   1g/L

(2)过硫酸钠退煮一浴配方:

烧碱    35~50g/L

硅酸钠   2g/L

煮练剂   10g/L

软水剂   2g/L

渗透剂   2g/L

过硫酸钠  3g/L

(3)冷轧堆前处理常规配方:

配方一:

烧碱    40~50g/L

煮练剂   8~10g/L

稳定剂   10g/L

渗透剂   2g/L

双氧水   12~18g/L

工艺流程:二浸二轧(轧液率100%~110%)→30~35℃堆置24h……

配方二:

烧碱    50~60g/L

煮练剂   6~8g/L

稳定剂   6g/L

硅酸钠   8g/L

螯合分散剂 3g/L

渗透剂   2g/L

双氧水   10~12g/L

工艺流程:二浸二轧(轧液率100%~110%)→30~35℃堆置24h……

(4)冷轧堆前处理在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采取多浸多轧的轧液方式,保证工作液渗透均匀一致。一般采取两槽浸轧方式,前槽用三辊重型轧车,后槽用两辊轧车,工作液从后槽加入,倒流至前槽,保证织物所带工作液新鲜。

②要注意两辊轧车的压力稳定一致,保持带液量一致,各布卷堆置时间和堆置温度要保持一致,这将有利于冷轧堆前处理的效果。

③实际生产中,冷堆前处理工艺要做到织物前处理效果的一致性是很难的,因为加工工艺设计上的缺陷,必然会导致前处理质量的波动,这种工艺设计的误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冷轧堆打卷后进入退浆水洗时织物是先进后出,按常规产品的打卷长度计算其前后堆置时间差异在2.5h左右或者更长。

其二,冷轧堆的车速与前处理退卷洗碱的车速存在差异,往往是冷轧堆车速(70m/min左右)快于热处理车速(50m/min左右),这种差异加大了冷轧堆工艺中整批织物卷与卷之间,同卷中织物前与后之间的差异。

其三,冷轧堆同布卷中左右与中间带液量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由两个方面产生:打卷机轧辊两边与中间压力差异产生的带液量差别;堆置过程中两边工作液因压力和重力作用而外泄,造成织物左中右带液量产生差异。

其四,卷内与卷外,两边与中间形成的温度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必然会造成织物在前处理效果上的差异,当这些差异存在叠加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即会在后面相关工序中产生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