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影响前处理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前处理质量的因素很多,而最关键的还是要根据设备的生产性能,针对所需加工的织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助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加工工艺。

(1)双氧水及烧碱用量必须充足:双氧水在前处理中不仅起到漂白色素的作用,而且具有去杂作用(包括去棉籽壳),双氧水用量不足或者分解太快,织物的白度不可能得到保证。烧碱不仅要提供双氧水漂白所需的碱性(pH),而且还能与精练剂配合,起到最大的去杂作用,烧碱用量不足,去杂效果就差,首先就是织物的毛效达不到要求,当然,白度也不能达到要求,所以,双氧水及烧碱的用量可以说是保证白度和毛效的首要因素。

(2)选用优质精练剂:精练剂的净洗、乳化、分散、渗透等功能必须达到工艺要求,以保证将杂质去除干净,保证白度和毛效能达到后工序的加工要求,而市场上精练剂质量参差不齐,必须选择综合效果优秀的产品而不能只单单测试其渗透力和固含量,渗透力只是其各种特性中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而固含量只能代表助剂中所含固体物质的量,并不代表助剂中所有固体物都是有效成分,不良供应商往往通过添加工业盐和元明粉来提高助剂的固含量,助剂的黏度也不能代表溶液的浓度,不良供应商往往通过添加增稠剂来提高助剂的黏度。因此,测试助剂在正常工艺条件下的使用效果的好坏才是最关键的。

其实印染前处理助剂都是几种简单的表面活性剂拼混而成,这些表面活性剂在一些大的化工厂都有原液提供,因此,染厂技术人员只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所用前处理助剂完全可以自己配制,其针对性更强,其使用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3)氧漂稳定剂及螯合分散剂:氧漂稳定剂及螯合分散剂的作用是吸附和络合水中的Fe3+等金属离子,防止金属离子催化对双氧水产生快速无效的分解,如果双氧水快速无效分解,其白度、毛效就达不到要求,同时会造成织物脆损甚至产生破洞。故要达到工艺所要求的白度和毛效,氧漂稳定剂要选择优良的品种,在选择中要重点考虑双氧水的分解率。

螯合分散剂的加入不仅能螯合金属离子等,而且还能螯合分散在水中的各种杂质,使这些杂质不再重新沾污织物而造成白度发暗、发灰等现象,故螯合分散剂不仅要考虑其对金属离子的螯合力而且还要考虑其分散力。

(4)工艺条件的控制:任何物理或化学反应都需要一定的反应条件和反应时间,助剂与杂质反应也是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温度,如果条件达不到,色素和杂质就会去除不干净,白度与毛效自然就无法达到工艺要求,所以制订适合的、可重复性的工艺参数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

(5)织物洗涤:练漂后的洗涤对提高半制品的质量和一致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彻底清洗吸附在织物上的杂质才能保证半制品的白度和毛效。

洗涤工序有两大作用:其一是洗去织物上所带的各种化学物质,如烧碱和各种助剂,由于这些物质在织物上不能很直观地被发现,这一功能往往在生产过程中被忽视;其二是洗去织物上所黏附的各种杂质和污物,由于这些杂质和污物比较容易被发现,因此,这一方面重视的程度要高得多。清洗时采取逆流逐格升温方式水洗效果比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化学药剂都对织物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在清洗过程中往往要借助其他一些药剂才能较好地将其去除。杂质与污物并不一定都有颜色,有很多污物和杂质虽然没有颜色,但对后工序的加工质量影响很大,单从外观看无法判断织物是否清洗干净了,还必须通过其他检测方法来保证织物的洗涤效果,而最有效的保障机制还是按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的稳定性。

(6)织物强力损伤的控制:投入生产前一定要测试坯布的强力,煮漂后强力下降一般要控制在5%左右,若强力损失太大说明前处理工艺或控制过程出现了问题,须及时纠正,织物强力损失是不可恢复的,生产中各工序要特别注意这点。

(7)织物纬斜控制:织物在印染加工工序中,前处理是较容易造成纬斜的工序之一。其主要原因是退煮漂工艺流程较长,织物变形大,而且织物受到的张力相对较大,在机台导布辊不是绝对平行的情况下,织物容易因受力不匀而造成纬斜。一般中厚卡其织物煮漂后纬斜控制在2%~4%较好。

(8)双氧水残留量:织物上双氧水残留量若低于10mg/kg,且分布均匀时,其对染色没有明显影响;当残留量大于10mg/kg时,用活性染料染色则得色浅,而且色光萎暗。

双氧水残留量可用双氧水试纸来测试,织物煮漂水洗后进入烘干机前,将试纸紧贴织物表面,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9)半制品的pH:半制品的pH情况在印染生产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对pH的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

根据实际生产过程的经验积累可知:活性染料和涂料染色的半制品PH控制在6~7较好,而还原染料染色的半制品要求pH控制在7~8较好。当然,半制品pH理想状态应控制在7为最好,但实际生产中却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因此,生产过程中要求pH均匀一致是至关重要的。

(10)半制品的含潮率:半制品的含湿量对织物染色生产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半制品含潮率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一是下机烘燥不匀带来的差异,其二是半制品下机后没有及时染色,在堆置过程中织物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内外吸湿不匀所致。解决方法如下:

①加强计划调度,前处理下机半制品及时投入下一生产工序。

②半制品采取大卷装流转,按规定包裹。

③放置时间太长的半制品在染色前轧2g/L纯碱后经汽蒸水洗后烘干,能有效地保证半制品在染色前含水率的一致性。

(11)半制品的含浆率:用于轧染的半制品,其退浆率应大于85%,高支高密织物所含化学浆料较多,半制品上残余浆控制在1%内较好。在“退浆净”和“退浆匀”的选择上,首先要保证织物退浆“均匀”,然后才考虑尽可能地退浆“干净”。

(12)半制品的毛效:煮练的好坏,对棉织物杂质的去除,染色的匀染性和透染性等关系尤为密切。一般要求半制品的毛效(30min)在8cm以上,尤其是要求左中右毛效均匀一致。

在退浆问题上有一个较普遍的误区,认为:退浆不净也不重要,因为在煮练时自然会完全退浆,这种说法有点片面性,浆料退除不净会增加煮练工序的负担,同样会造成半制品质量不稳定,只能说煮练过程对这种差异能有所改善而已。

(13)半制品的白度:不同颜色、不同批次之间的半制品其白度是允许有一定差异的,只要半制品白度符合染色的要求即可,染浅色和染深色可以有不同的白度要求,但同一品种同一批次内的白度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整批大货颜色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