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纺织品牌研究
- 郭星梅
- 1369字
- 2021-03-28 18:39:08
3.3 中国近代纺织品牌的技术发展
动力机械纺织的形成,是纺织生产历史上的第二次飞跃。这次飞跃源于西欧蒸汽机的发明,并推广到纺织业,从此原来由手工作坊向集中性的大规模的工厂式生产模式转变。中国近代纺织业源于动力机械的引进,它将中国纺织生产纳入跟资本主义纺织品牌同场竞争的市场模式。动力纺织机械和工厂生产体制的引进,最终成为中国纺织品牌企业的主导模式。
3.3.1 中国近代纺织机械工业的基础
中国的近代纺织机械工业起步时间晚,距今仅有百余年的历史,纺织机械工业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纺织工业所需的机器设备还主要依赖海外进口,而国内的纺织机械工业还基本没有自主创新型,主要业务以修配为主。
位于上海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主要采用官商合资的形式,成立了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来制造纺织机械。以月产纺纱机2万锭及自动织机500台为目标。额定资本60亿元。当时的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下设两个厂:一个为第一制造厂,地处河间路,原为没收敌厂华中丰田自动车厂,其占地面积为:厂基面积为63.563亩,厂屋面积为9859平方米108。另一个为第一制造分厂,地处长阳路,原为被没收后被改造的敌厂日本机械制作第五厂。
当时,上述两个工厂设备情况如表3-9所示。
表3-9 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上海分公司所属工厂设备概况109
在青岛,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有所属机械厂一所——青岛第一机械厂,地址在大水清沟村,由接收日伪的丰田式铁工厂及曾我木工厂、华北木梭厂组成,该厂中的原有机械大部分是日本制造,欧美造的极少,性能与精度都不算很好,从1946年3月开工1年后,设计制图2428件,整修母机405套,制造各厂配件20余万件,铸成品20余万公斤110。
在天津,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所属机械厂也有一所——天津第一机械厂。它是由接收日资在北京的钟渊、昭和两个铁厂和在天津的富源、大和、谦宝、大信兴、安源、昭通等铁工厂改组而成,并且将原来附属于第七纺织厂的纺织机械制造所也改属于天津第一机械厂。
上述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在上海、青岛、天津所属有4家机械厂,当时总共计划办成三万锭和1000台织机的成套生产设备,但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无心建设,官僚资产阶级则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对当时赔钱的机械厂不予支持111。直到新中国成立时,整个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所属的机器厂,连一套完整的纺织机器也没有生产出来。
3.3.2 中国近代纺织品牌的机械化引进与改造
历年来,上海的纺织机械工业大部分产品装备了上海的纺织工业。据统计(表3-10),在棉纺工业的主要机器中,国货仅占1%多一点112。国产机器比重较大的是简单的、次要的机器,所以说到1949年为止,中国纺织机械工业虽然已经能够制造一些重要的纺织机器,但在这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来说,都是很微弱的。
表3-10 上海纺织业1949年机器设备概况113
中国近代纺织业技术人员在引进的基础上也进行了部分的改造,其中几件典型的事件在中国近代纺织技术史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1930年,中国近代纺织企业效仿西方和日本,成立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年会上讨论纺织技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纺织机械引进困难,纺织企业技术人员因时制宜设计改造了适合战时生产的短流程、轻小型纺纱系列设备,其中比较成熟的有新农式和三步法;1947年,中国纺织公司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设计的雷炳林大牵伸机把原来日式卡式大牵伸机进行改进,牵伸可达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