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定制:工匠精神回归
- 朱伟明
- 5字
- 2021-04-02 10:39:0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述评与选题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玉不琢,不成器。庄子云“技进乎道”,“技”即今日的“工匠精神”,就是对所做事情极其专注。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落实“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的举措,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迸发,线上销售的增长导致新旧零售商的“交替效应和供需错位”更加凸显。中国服装产业过剩、库存高企、销售下滑、关店潮等还将持续发酵,要破解难题,迫切需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生产出“工匠产品”,满足个性化消费的需求。服装业态变革以及需求变化,追求个性化和消费快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服装定制市场正在形成庞大的规模。互联网时代,大规模定制、敏捷制造、柔性生产等新型生产方式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替代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主流生产模式。“中国制造2025”是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融合智能制造、互联制造、个性化制造、绿色制造于一体,推动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一)国内外服装定制研究脉络
国内早期定制研究从红帮裁缝的历史开始,主要分析红帮裁缝的起源、创业期、拓展期和多元化发展时期。近来更多的研究侧重于定制文化、品牌和运营,许才国、鲁兴梅在《高级定制服装概论》中主要对高级定制概念、历史等进行界定,对定制的运营、推广等作分析,成果以教材形式呈现。刘智博通过对设计程序和设计管理在整个服装定制程序的地位作用进行研究,主要从服装设计的角度研究定制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刘云华在《红帮裁缝研究》中从纵向阐述了中国传统本帮裁缝向现代新型红帮裁缝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从横向理清了红帮在经营管理、工艺技术和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相互关系,研究成果既宏观又微观地剖析了红帮工匠群体。刘丽娴认为服装定制具有系统性、多层次和动态性特征,使国内外定制品牌能够更精准识别消费者需求和变化。刘丽娴和郭建南所著的《定制与奢侈》从品牌模式、设计模式的演化角度对定制与奢侈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定制品牌运营中所产生的定位偏移、资源分散、过度扩张等一系列问题,从中提炼品牌孕育与品牌价值提升的方法。
从国外高级定制的发展脉络分析,英国传统高级定制男装(Bespoke Tailoring)和法国高级定制女装(Haute Couture)是基于国情和民情的产物,中国本土化服装定制是适应国内消费者多元、多层次需求的产物。罗斯.F(Ross.F)2007年在《纺织学会会志》(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运用人类学和深度访谈分析了高级定制过程中的新纺织、新科技与传统手工方式融合,形成了新的定制评价方式。罗博·恩格勒(Rob Englert)在2008年讨论了手工与大众产品的关系,定制化需求背景下产品内容和提供方式的改变。2003年帕梅拉V.乌尔里希(Pamela V.Ulrich)在《大规模定制的服装消费者协同设计》中探讨大规模定制背景下消费者参与设计的模式,认为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大规模定制中,消费者参与设计有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2014年由美国畅销书作家亚力克·福奇(Alec Foege)著、清华大学陈劲教授翻译的《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深入阐述工匠精神,主要讲述了工匠精神在美国是如何从萌芽走向爱迪生时代的高峰、如何随着工业的发展陷入低谷、又如何凭借新一代工匠得到复兴。作者认为,百年来工匠精神如同一台不知休止的发动机,引领着美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它塑造着这个国度,成为其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比以往更需要工匠精神,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二)“服装个性化需求”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内外学者对服装个性化需求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研究主题主要包括:(1)个性化技术层面研究。在个性产品数字化、根据顾客需求预测生产、体型分析与智能修订、个性化服装合体性评价模型等技术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拓展了个性化需求技术层面的研究深度。(2)产品差异形式研究。通过消费者行为、产品形式创新、纵向差异化策略等研究,认为满足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某些特征的个性化,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更低的成本。(3)个性化发起者研究。个性化消费者将不再是传统思维中服务产品的被动者,而是逐渐地成为服务以及产品的自主参与者与设计者,为个性化服装定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4)个性化实现形式研究。推进生产组织模式变革,推动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服装企业个性化服务水平与成本收益之间的均衡问题,个性化服务策略才是企业动态演化的方向。(5)供应链协同角度研究。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商业智能(BI)、大数据挖掘、快速反应技术构建面向协同的服装供应链快速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服装供应链在设计开发、物流分销和信息化等过程中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柔性化协同(表1-1)。
表1-1 服装个性化定制研究动态
国内外关于服装定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定制历史、文化、品牌和理论概述等,完整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定制研究仍旧比较缺乏,相对于定制产业如红领、报喜鸟、埃沃、衣邦人、量品等个性化定制品牌的蓬勃发展,定制产业理论探索仍显得滞后。
二、选题意义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需求呈现易变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等特点,急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需求侧的不确定性,我国服装业如何响应消费升级驱动的个性化增量市场,实现供给侧柔性调度,适配个性化需求,成为当前服装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消费升级驱动个性化体验需求增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等新型生产方式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替代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主流模式,个性化定制转型成为服装产业关注的焦点,本书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服装产业升级与重构提供理论支撑,在微观上为个性化服装供给侧结构性数字化、柔性化和智能化适配提供解决思路,为传统服装产业提升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指导应用于实践,为我国服装制造企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对策。在宏观上针对新时代服装业的主要矛盾,提出个性化需求与服装供给侧结构性适配机制,为服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制造“三品战略”提供服装产业的样本,为“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在服装产业落地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