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医论症话健康(第四辑)
- 郭莲 罗蒙
- 2374字
- 2021-03-25 20:01:32
16 心肌梗死、脑梗死源自同一疾病
蒋美琴 王长谦 心内科
我们平时经常会把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预防和治疗的方法都颇为相似。事实上,这两大类疾病从发病机制上来讲,是属于同一类疾病。它们的罪魁祸首大多是动脉粥样硬化,国际上称这一类疾病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大部分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
1.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血管壁的病变。由于脂质沉积到血管壁的内膜下,逐渐向管腔内突出,造成管腔狭窄甚至完全堵塞,引起器官的缺血。
心、脑是人体两大非常重要的脏器,而且这两个脏器上分布的血管发病也相对更多一些,因此我们平时遇到最多的就是这两大脏器的疾病。比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其实,动脉粥样硬化除了对心、脑这两大重要器官的影响外,对全身其他各个器官也都会产生影响。只要是有动脉的地方都会受到影响,体内的中等动脉甚至大动脉血管都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从主动脉发出分布到达的各个脏器都会受到影响,出现缺血的表现。
比如,外周血管也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些人腿上的动脉硬化堵塞血管,就会造成下肢缺血,一走路就会痛;肾脏的动脉也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功能受损;有些人会出现高血压、甚至肾萎缩,应激状态下甚至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总之,全身的动脉都有可能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只不过最多见的是心血管和脑血管。
2.教你读懂血管B超检查报告
随着血管B超检查的普及,不少人发现自己的检查报告上出现了动脉斑块,包括软斑、硬斑等不同类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危害呢?
其实,这些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通过血管彩超检查可以看出病变严重程度,也可看出血管狭窄的程度。
1)第一期:脂肪纹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可能只是在血管内壁表面留下脂质沉积痕迹,临床上称之为脂肪纹。内膜面看上去是一条条的脂肪沉积,表面光滑,管腔也没有变小、变细,这是最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征。
动脉粥样硬化都发生在中动脉和大动脉。一般管腔都有一定的空间,所以最早期的时候不会有症状,我们就发现不了,但是疾病已经在形成和发展了。最早期的形成过程可能发生在青少年时期,部分青少年的动脉内壁上就开始出现了脂肪纹。
2)第二期:动脉斑块
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都是中动脉或大动脉。这类动脉的管壁有内膜(内皮层)、中膜、外膜三层结构。脂质在内膜下沉积,停留在不该停留的地方,机体就会对它产生反应,血液中的单核-巨噬细胞被吸引过去,将脂质吞噬掉,同时产生炎症反应,造成局部细胞坏死,坏死组织在局部沉积下来,这样沉积物就越积越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不断发展。
随着脂肪纹的不断沉积,逐渐形成斑块,即动脉斑块。其特点就是粥样脂质坏死组织沉积在内膜下,形成像黄色瘤一样的“粥样”斑块。刚开始的时候,表面突出比较轻,不会造成器官缺血,只有向管腔突出严重,造成管腔狭窄,才会引起疾病,表现出器官缺血的症状。
3)困惑:软斑和硬斑
那么,检查报告上的“软斑”和“硬斑”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如果斑块一直在缓慢地发展,即我们所称的稳定斑块,其危险性并不大,即使造成很严重的狭窄,体内的代偿机制也会形成很多侧支循环。好比大路堵住了,就开通很多小路,可以绕过堵塞的部位,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
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最怕的是不稳定的斑块。
什么是不稳定斑块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像水饺,斑块表面覆盖的一层纤维帽就像饺子皮,而包裹在斑块内部的脂肪核就像饺子馅。我们都知道,皮薄馅多的饺子容易破裂,所以纤维帽越薄,斑块就越容易破溃,表面一旦产生裂隙,就会破溃;而脂肪核越大,斑块也越容易破溃。医学上的特点就是,局部沉积的脂肪核越大、纤维帽越薄,斑块就越容易破溃,这样的不稳定斑块就容易造成急性事件的发生,这是形成心肌梗死、脑梗死的一个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
纤维帽破溃造成破裂是发病的一个方面,还有一种是斑块没有破溃,但是表面变得很不光滑,炎症造成斑块表面糜烂。就像我们身上的皮肤,表面没有破但是形成了溃疡,这样也会造成急性事件。
理论上说,硬斑趋向于稳定,软斑更趋向于不稳定,但是两者的防治措施是一样的。动脉粥样硬化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患者如果没有表现出器官缺血的症状,管腔没有严重的狭窄,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预防性措施。不管是硬斑还是软斑,都要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
在没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预防风险因素。有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后,还要注意尽量使斑块变稳定。斑块在血管内就像一座火山,如果是死火山就不会造成很大危害,如果是活火山危害就大了。我们要尽量使活火山变成死火山,同时避免死火山变成活火山。
3.“火山”爆发,6小时内抢救心脏
如果血栓造成管腔狭窄限制了血流,甚至完全闭塞了,肯定会引发急性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此时要积极采取血管再通的治疗措施。心肌梗死发生后,如果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堵塞的血管再通畅,就能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如果管腔完全堵塞,要马上予以疏通。
解决血管堵塞的关键就是使血管再通畅,在急症的情况下,药物溶栓效果不如机械救治措施。
心肌梗死治疗最早期的再通血管的方法是使用外源性溶栓药物。后来发现溶栓治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会增加出血的风险,于是就采用介入治疗植入支架的方式,相对来说,比溶栓的效果更好。支架手术有时间限制,超过了一定时间,心肌细胞都死亡了,再撑支架,挽救回来的心肌也不多了,对预后的改善效果就不大了。所以,心肌梗死的抢救是要争分夺秒的。
脑梗死的治疗走的是跟心肌梗死一样的路,但起步比心肌梗死晚10年左右,早期也是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溶栓时间最好是在6小时内,而脑组织更容易出血,所以最早的时候限制溶栓时间为发病3小时内,这个时间窗更限制了脑梗死的救治。脑梗死治疗发展到了现在,也是采用介入技术使血管再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