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只是个没有感情的背书机器(下)

刘达稍作思索,看了眼二人,沉声道:“你们同窗两年,俱是开始涉足经义,虽说进士科不考九经义理,但时务策一试上,若不通经义,则答策之时无从下笔,故而不管是明经科还是进士科,经义都是十分重要的。”

顿了下,见二人听得仔细态度端正,刘达又道:“以往每年县学招生,在经义试上,通常会让考生从大中小九经中任选其二,每经口问义十条,每经通六以上者过。今日我便挑个简单的问,看你二人谁答得更好。”

“还是从《尚书》中选吧,《虞书·尧典》篇中,‘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此句何解?”

刘达一指陶盛,“你先来答!”

陶盛紧锁眉头沉思,经义将会是学舍后三个月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也是县学招生的必考科目。

刘达出的题目虽然不难,但对于他们刚刚涉猎经义的学生来说,想要组织好语言,回答的有模有样,还是有一定难度。

好一会,才听陶盛字斟酌句地开口道:“此句全句是‘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正义》解曰:‘史将述尧之美,鼓为题目之词曰,能顺考校古道而行之者,是帝尧也。又申其顺考古道之事曰,此帝尧能仿效上世之功而施起教化,心意恒敬,智慧甚明,发舆则有文牒,思虑则能通敏,以此四德安天下之当安者......’”

陶盛语速很慢,时有卡壳,大概费了一炷香的功夫,才略显费劲地将一篇经义文口述完。

待说完时,陶盛已是出了一身虚汗,擦擦额头,口干舌燥。

刘达点头笑道:“虽多是背诵《尚书正义》中所记注疏,且小有遗漏错乱,但以你目前的学业进展来说,已委实难得。很不错,后面三个月再多努力,等上了县学后,你的进步会更快。”

葛立德也满意地笑眯眯道:“你陶氏二子俱从水口乡学舍考上县学,一门两生员,不简单啊!传出去,定是一段佳话!”

陶盛激动的满脸通红,葛立德这么说,就是表明他老人家也认可自己的学识,足以考上县学了。

陶作礼和陶元娘顿时笑得合不拢嘴,浑身舒畅仿佛三伏天喝了一碗冰饮般通透。

陶元娘朝方翠兰瞅了眼,鼻孔都快顶到天上。

陶昌也露出一丝微笑,若今年二弟考上县学,水口乡陶氏之名便会愈发响亮。

若能得葛老看重,在他儿子葛县令面前提及两句,说不定陶家还会被葛县令立为竹山县考学榜样大肆称颂。

朱秀朝得意洋洋的陶盛看了眼,身为乡学堂的学霸,这家伙的确有几把刷子,要搁原本的朱秀,当真要被吊起来打。

等到陶家人喜气洋洋地热议完,刘达才朝朱秀道:“该你解义了。”

朱秀揖礼,施施然地走出两步,一抖麻袍,清朗的声音带着些从容沉稳,在方翠兰和朱虹忐忑而又充满殷切期望的目光注视下响起。

“《左传》书曰:‘为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郑玄康成公曰‘不懈于位曰恭,推贤尚善曰让’。允者,信也。克者,能也。《汉书·艺文志》云‘合于尧之克让’。让,推也,相责让。康成公又曰:‘言尧德光耀及四海之外,至于天地。所谓大人兴天地合其德,兴日月齐其明’......”

葛立德和刘达起初听时不觉有异,越往后听却越是惊诧,就连陶昌也皱起眉头细细倾听,带着几点雀斑的脸上露出沉思之色。

陶盛起先满脸不屑,听着听着却觉得一头雾水,朱秀引经据典一大篇,他竟然有许多都听不懂。

更让陶盛感到惊心的是,他发现刘达和葛立德都听得十分认真,并且神情甚是严肃,似乎是在听什么经学大家的讲解。

陶盛急忙专心再听,却发觉好多内容还是听不懂。

陶盛有些慌了,他甚至怀疑自己的学问出现问题,怎么朱秀随口拈来的一篇经义文章,他竟然有十分之八都弄不明白!

陶作礼和陶元娘面面相觑,他们肯定是一句话都听不懂的。

但刘达和葛立德凝重的面色,让他们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方翠兰大气不敢喘,眼眸怔怔地望着朱秀,那些曰来曰去听得她头昏脑涨,一瞬间,方翠兰似乎有种陌生感,那个侃侃而谈的朱秀,真的是她儿子吗?

朱虹仔细观察着刘达和葛立德的神情,想从他们脸上判断出,小弟究竟答的好不好。

可惜两人的严肃神情让她心里七上八下,根本猜不透。

周进财缩在人后,不停地搓着八字胡,他也听不懂那些高深的学问,但他更会观察人。

从葛老和刘达震惊的面色看,这一场,陶家估计悬了...

周进财瞥了眼坐立不安的陶作礼,幸灾乐祸似地撇嘴暗笑。

半柱香时间,朱秀几乎是一口气不停地口述完一大篇经义解文,言语之流畅,行文之紧密,词句之精确,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让葛立德和刘达最吃惊的是,朱秀所述这篇经义解文,单是针对刘达所提那句“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来说,通篇十分之九,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释义!

与太宗、高宗朝时的经学大家,孔颖达领衔的一众经籍学士所著的《尚书正义》中的注疏全然不同!

陶盛不过是将《尚书正义》里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背诵一遍,而朱秀,只是引用了一小段《正义》里的的注解,然后便是引用各大名家,各本经史来详加解释!

其中显露的学识,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再明显不过!

“这些...全都是你当场所想的?”

一直未起身过的葛立德葛老爷,竟然颤巍巍地拄着拐杖站起身,摆摆手拒绝了刘达的搀扶,缓步走到朱秀面前,一双似是老花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朱秀赧然一笑,长揖道:“学生不敢妄言,这篇义文里,有半数都是先父注解《尚书》时所留,学生习文时便记下。另外半数,则是这段时间,学生读《尚书》后的些许心得。若有错处,请葛老斧正!”

葛立德满是皱纹的老脸颤了颤,猛然间仰头发出一阵畅笑。

“朱景逸果然是我竹山县第一高才!厉害!厉害!”

刘达感慨万千地叹息:“景逸兄如此大才,竟然英年早逝,当真是天公不开眼呐!”

朱秀满面悲戚,也跟着擦擦眼角,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这可是后世集大成之作的儒经注疏《十三经清人注疏》,耳目一新那是必须的,毕竟是综合了前朝历代的经籍义解所得。

葛立德细细打量着白净俊秀,眉眼谦恭的朱秀,越看越是顺眼,仿佛看到了二十多年前,同样在水口乡学舍求学的朱大全。

葛立德脸色认真地道:“当年你爹也是在房山书院沉寂多年后,一鸣惊人!如今你也算一朝顿悟开窍,若将这份文气保持下去,登科便来日可期!”

朱秀眨眨眼,嗅嗅鼻子,好像没有在自己身上闻到什么文气。

“不过朝廷规定,经义以《五经正义》为本范,日后你还需加强学习,需懂得将此范文融入自身理解当中,既不超脱朝廷规范,又不失掉自身特色,方为答试之正途!”

葛立德语重心长,已经开始教授朱秀考学时的一些窍门。

朱秀自然是乖乖聆听点头,好像一下子从人憎鬼厌的学渣,摇身一变成了师长和家长都备受期望的超级学霸。

陶盛略带不甘地退朝一旁,满面失落和忧愤交织的复杂神色,他是抓破头都想不通,为何朱秀的学问能进步这么快?

方翠兰已是失声痛哭起来,自从丈夫病逝后,她从未有这般激悦过,乃至于喜极而泣。

朱虹湿润着眼眶,低声安慰母亲:“娘!咱们应该高兴才是!小弟真的长大了!变聪明了!这是父亲在天之灵保佑!”

方翠兰呜咽着点头,双手合十,不住地喃喃道:“大全...你看到了吗?咱家小郎开窍了,继承了你的学问,连葛老爷都夸奖他了......”

葛立德和刘达围着朱秀说笑不停,似乎忘记了这是在陶家正堂,也忘记了还有一干陶家人在旁边大眼瞪小眼。

陶作礼难以置信地起身,喃喃问道:“葛老...刚才这一试...真是...真是朱秀胜了?”

葛立德捋须,毫不迟疑地点点头:“自然是朱秀得胜!虽然部分是他爹留下的学问,但只要朱秀能继承七八分,考一个县学不成问题。”

稍一顿,没有理会陶作礼难看发僵的脸色,葛立德沉声道:“学舍学子贵精不贵多,择优而取。朱秀此番展现出的才学,老夫看在眼里,深感满意。朱秀继续留在学舍读书,此事老夫定了。”

葛立德又对朱秀一脸和善地笑道:“再过三月便是县学招生,你好好准备,若保持今日势头,考取县学大有希望!”

朱秀赶紧揖礼恭敬地称是,心中却是苦笑,得,自己这读书的路,倒是越走越扎实,想跑都跑不脱了。

陶元娘还是不服气,霍地起身叫嚷道:“假的!定然是假的!朱秀短短时间内,学问怎么可能超过陶盛?有人要故意偏袒朱家!”

葛立德面色微变,刘达也浮现一丝怒容,这婆娘真是信口雌黄。

周进财苦笑连连地拉着她,低声劝她莫要吵闹,反倒是被陶元娘一巴掌甩开,指着鼻子臭骂:“这是我陶家的事,轮不到你多嘴,滚一边去!”

周进财身为赘婿本就地位尴尬,又被自家女人当众折了面子,面色铁青,气得嘴皮子直哆嗦。

葛立德冷眼一瞟,淡淡地道:“陶家莫非是女人做主了不成?哼~陶村正,老夫还要赶回县城,就不久留了,告辞!”

陶作礼顿时急了,忙上前挽留,“葛老!葛老!陶作礼教女无方,葛老莫跟她一般见识!”

陶家人追着葛立德出了堂屋,朱秀姐弟和方翠兰不紧不慢的跟在后面瞧热闹。

陶元娘自知言语不当惹恼了葛老,畏畏缩缩地不敢上前。

陶作礼还想拦住葛立德,不让他登上马车,却被守候在马车旁的葛家随从直接挡下,两个彪形大汉对陶作礼怒目相视,陶作礼脸色一白后退几步。

“葛老,我家姑姑是乡野村妇,不通礼数,还望葛老见谅!”

就在葛立德登上马车之际,陶昌跨前一步,朝葛立德长躬一礼,那张有少许雀斑的脸上,露出平和恭顺的笑容,令人好感顿生。

葛立德看了他一眼,将脚从脚蹬上放下,拄着拐杖走到陶昌身前,伸手将他扶起。

看在陶昌这位县学优秀生员的面子上,葛立德脸色稍霁,淡淡地朝一旁满脸陪笑的陶作礼道:“陶村正领着家眷回去吧,无需多送,老夫赶回县城还有要事处理,非是有其他缘故,陶村正不用多心。”

话已至此,陶作礼也知葛老去意已决,只得叹息一声,恭敬地揖礼:“葛老慢走!”

葛立德微微颔首,那双眯着的老花眼,从人群中找到朱秀,和声笑道:“记得五日后按时到学舍画卯,今后你的学业,老夫会亲自过问。”

朱秀忙撅着屁股行礼,“学生知道了,多谢葛老厚爱!”

葛立德笑呵呵地捋须,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眼陶作礼,在刘达的搀扶下坐进马车。

刘达朝众人拱手道别,进了车厢,葛家随从便赶车驶出陶家大宅,陶家人和朱秀娘仨一直送到路口。

陶作礼目送马车远去,想起葛老刚才那记眼神,心中暗暗苦叹。

那是葛老在明确的告诉他,朱秀的学舍名额不会动,你陶家三孙想上学舍,等以后有空缺再说。

陶作礼怎么也没想到,朱秀竟然开窍了,学业进步之快连葛老都刮目相看。

越想,陶作礼心中越恼,眼角余光瞥见还在揪着周进财耳朵喝骂的陶元娘,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陶元娘!你...你给我滚进去!”陶作礼指着陶元娘气得直哆嗦,发青的面皮不停颤动。

陶元娘在陶家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怕老父,浑身一抖嘴硬似的嘟囔两句,推搡着周进财进了宅门。

陶作礼看了眼宅门外看热闹的朱家三人,一甩袖袍重重地哼了声,气呼呼地背着手进去了。

走在最后的陶昌脚步稍顿,回头朝朱秀望了一眼,神情似笑非笑,像是要把他这个人重新记住。

“嘭~”陶家大宅门关拢,朱秀撇嘴哼了声“没气量”,正要拉着母亲大姐离开,猛地面色一变,懊恼地痛呼:“不好!陶老头许下的两贯钱,还没拿到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