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很早以前,三国故事就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金元时期,演出的三国剧目达三十多种;元代至治年间,还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并结合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创作出了万古传诵的《三国演义》。

该书问世以后,就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经过一段时间的“争相誊录”,多种刻本相继涌现,仅现存的明代刊本就有二十几种。《三国演义》版本数量之多,各种版本之间的关系之复杂,都堪称古代小说之最。

其中,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由于众多学者都认为这是最接近罗贯中原著原貌的版本,因此简称“罗本”。

与嘉靖本书名相近的,有万历十九年(1591)金陵周曰校刊本《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周曰校本”),及夏振宇刊本《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简称“夏振宇本”)等。此外,明万历至天启年间,出现了多种题为《三国志传》的版本(简称“志传本”),均为二十卷;还有题署《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的版本(简称“李卓吾评本”,实为叶昼评本),一百二十回。

到了清代初期,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李卓吾评本”的基础上,整顿回目,修正文辞,削除论赞,增删琐事,改换诗文,并添加了系统的点评,使之成为新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简称“毛宗岗评改本”或“毛本”。毛本刚一出现,便“战胜”其他一切版本,成为三百余年来最为流行的版本,今存的清代刻本尚有七十余种。我们今天看到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多是这个版本。

毛氏父子对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将原来的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合并为一百二十回,重新拟定回目。同时,增删了一部分情节,删改了一些多余的诗词赞语,文字上也作了不少润色加工,情节比原来更紧凑,语言也更精炼、流畅,艺术上更加成熟。但是,原本在罗本中并不明显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在毛本中变得非常明显,一些人物的性格也变得类型化、简单化。

由于这个版本的流行,罗本反而较少受到注意,有少数研究者甚至把毛本作为研究罗贯中及其创作的依据,或把毛本作为元末明初的社会现象来加以研究。但一时有一时的文学,元末明初罗贯中的原作和清初毛氏父子的改作所反映的具体历史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仅拿毛本来研究三国的话,必然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误解。所以,重印罗本《三国演义》显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罗贯中原作的书名并非《三国演义》,但由于该书问世后屡经后人修改,版本繁多,书名各异,而《三国演义》这一名称已为广大读者所熟知,所以本书仍加以沿用。

本书在编辑整理过程中,力求展现原本风貌。除将个别明显的错别字以及在繁体转简体过程中出现漏误的词语,参照其他版本加以更正外,其余内容皆未作大规模改动。

本书的整理工作可能仍存在一些不妥甚至谬误的地方,热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