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期而遇的初战——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

|交战时间| 1950年10月21日—11月6日

|交战地点| 鸭绿江至清川江及以南

|交战双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39、40、42、50、66军;“联合国军”所属美国第8集团军、第10军和南朝鲜第1、2军团

|指挥将领| 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杜平;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沃尔顿·沃克、特纳·乔埃、乔治·斯特拉特迈耶、爱德华·阿尔蒙德、刘载兴

|交战装备| 我方:没有空军和海军,没有坦克和摩托化装备,仅有少量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主要装备的是缴获的日制38式步枪、美式步兵装备、各种火炮(60毫米炮、92毫米步兵炮、火箭炮、迫击炮)不足3000门(其中榴弹炮320门、高射炮36门)、火箭筒、反坦克地雷、燃烧瓶、运输车1300辆;“联合国军”:美式M2重机枪、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M1卡宾枪、汤姆森冲锋枪等步兵装备,各型军舰(航空母舰、巡洋舰、战列舰、驱逐舰、登陆舰、扫雷舰)200余艘、各种作战飞机(舰载的F9F海盗和F4U豹式战斗机、AD天空强盗轰炸机,空军F-80C“流星”战斗机、F-82全天候战斗机、P-51野马战斗机、B-29空中堡垒远程轰炸机、B-26轰炸机、RF-80A照相侦察机、RB-29空中侦察机、T-6蚊式战术控制飞机、C-46、C-47、C-54、C-119运输机)1100余架,各种火炮6049门(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2300余门)、各种汽车26000余辆

|交战结果| 歼灭“联合国军”2个团又5个营,击溃3个团又10个营,毙伤俘敌1.5万余人,其中包括美军3518人,英军等其他国家部队147人,南朝鲜军12325人,缴获坦克12辆,装甲车3辆,汽车650辆,各种火炮529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来

1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然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取得辉煌胜利,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但是,面对长年战争造成的满目疮痍和百废待兴,新中国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朝鲜战争爆发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正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医治战争创伤上。

随着国内大规模战争的结束,为适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面临着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准备进军台湾和西藏;二是消灭残余土匪,安定地方秩序;三是参加生产建设工作;四是加强教育工作,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五是整编和复员工作。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美国政府立即武装干涉朝鲜内部事务,并派遣军队入侵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打乱了中国政府的计划,迫使中国人民必须做出新的战略抉择。

朝鲜战争初期,人民军虽然节节胜利,但中共中央却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密切关注战局发展的同时,中央估计到,由于联合国军的干涉,朝鲜局势有恶化的可能,中国对此不能疏于防范。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所辖第38、39、40军和在齐齐哈尔从事农业生产的第42军,以及炮兵第1、2、8师等部队,共计25万余人,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保卫我国东北边防,并准备在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1950年9月,朝鲜战争形势发生重大逆转。10月1日深夜,刚刚参加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庆典的毛泽东,收到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金日成和朝鲜外相朴宪永联名发出的紧急求援电,急切盼望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直接出动,援助朝鲜人民军作战。

邻人有难,唇亡齿寒。如果朝鲜全境失陷,中国大陆,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安全也将面临严重威胁。但是面对各方面的种种困难,中共中央要作出出兵朝鲜同美国军队作战的决定,这个决心实在不好下。

1950年10月上半月,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举行会议,讨论是否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在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并全面分析参战的困难和有利条件后,中央政治局会议于10月5日,最终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立即在东北边防军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同时并决定由彭德怀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在决策出兵朝鲜的问题上,中央高层领导和军队高级干部之间存在着不同意见。据当事人回忆,出兵朝鲜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做出的决策之一。经历了18个昼夜的苦苦思考,下达出兵命令后由于苏联方面的原因还出现过两次暂缓,最后还是决定出兵参战。

1950年10月19日,美军和南朝鲜军攻陷平壤,随后兵分多路继续向北快速推进。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让自己的士兵回家吃上美味的火鸡和苹果派。尽管美国政府此时已经收到来自中国的警告“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但是狂妄至极的麦克阿瑟却认为:中国人“进行干涉的可能性很小。最多,他们可能派五六万人进入朝鲜”,但是他们没有空军,如果南下,“那一定会遭受惨重的伤亡”。即使有俄国的飞机来支援中国的地面部队,也不足为患,因为“俄国空军和中国共产党的地面部队根本就配合不来”。麦克阿瑟还骄横地断言:“假如中国人要向平壤进军,那里将会有一场血腥的屠杀。”

麦克阿瑟为他的预言付出了代价,他错把一只下山的猛虎看成了长角的绵羊。正是在平壤陷落的同一天,1950年10月19日,鸭绿江边细雨霏霏,阴云低垂。新中国的英雄儿女们高唱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朝鲜战争并没有结束,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拉开了帷幕。

2

1950年10月19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开始跨过鸭绿江,隐秘进入朝鲜。按照预定计划,志愿军第13兵团第40军从安东过江,向球场、德川、宁远地区开进;第39军从安东、长甸河口过江,军主力向龟城、泰川地区开进,另派一部分兵力进至枇岘、南市洞设防;第42军从辑安过江,向社仓里、五老里地区开进;第38军尾随第42军过江,向江界地区开进。

早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之前,毛泽东在10月13日和14日,就根据掌握的敌情,初步确定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当时,美军越过三八线后,还没有迅速向北进犯,毛泽东估计人民军在三八线以北尚能防御一个时期。美军如果进攻平壤,还需要一段时间。美军占领平壤后,如果向德川进攻,时间就更为延后了;如果不向德川进攻,那么已经北进到元山的南朝鲜军(10月10日占领元山),一般情况下,也不敢轻易地孤军冒进。

第一次战役要图(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

据此,毛泽东对志愿军的初期作战进行了构想。他认为,志愿军入朝后,应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到三道防御阵线,保持平壤、元山以北地区至少是山岳地区,不被敌人占领。在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如果平壤的美军和元山的南朝鲜军两路来攻,则可以用必要的兵力钳制平壤的美军,而集中志愿军主力部队,歼灭由元山方向来攻的南朝鲜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打某些孤立的美军。

毛泽东还考虑到,如果敌人在六个月内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志愿军就不去打平壤、元山,而应继续加强工事。在弄清楚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在苏联的武器装备运达、装备部队后,待空中和地面均能对敌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条件,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的敌人。如果志愿军在工事修好后,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敢出来进攻,则可将志愿军一半左右的兵力开回国内练兵待命,等到打大仗时再派往朝鲜战场。这样算来,大体估计志愿军应在六个月以后再谈反攻问题。

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意图,迅速对志愿军做出了“积极防御”的指示。他命令部队入朝后,应将阵地战与运动战结合起来,以反击、袭击、伏击等战法,来歼灭与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彭德怀要求部队,先在龟城—泰川—球场—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利用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如此,可以控制一定的地区,制止敌人的进攻,以稳定朝鲜局势。

但是,出乎毛泽东、彭德怀意料的是,就在志愿军入朝的同时,朝鲜战局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10月19日,美骑兵第1师、美第24师和南朝鲜第1师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已经占领了平壤。10月20日,美第10军的陆战第1师、第7师分别由仁川、釜山,运至元山港海域准备登陆。南朝鲜第1军团的首都师则由咸兴、兴南北进,占领了北青、新兴。

同日,美空降第187团在肃川、顺川地区实施了空降。西线的南朝鲜第2军团,距离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只有90至130公里;东线的南朝鲜第1军团首都师,已经进到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而此时,志愿军仅有五个师渡过鸭绿江,进到义州以东和朔州、满浦以南地区,距离预定防御区域还有120至270公里的路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先敌到达了。

毛泽东依据朝鲜战局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联合国军”分兵冒进的情况,当机立断,作出新的指示。他于21日,两次电示志愿军部队,要求其放弃原定的组织防御计划,改取“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针。

10月21日凌晨2时30分,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及高岗、贺晋年,指出:

(一)伪首都师由咸兴向长津前进。伪三师似将进至咸兴。伪六师改由破邑向北,目的地第一步在德川,第二步可能向熙川。伪七八两师第一步向顺川、军隅、安州,第二步可能向泰川、龟城。以上五个师的最后目的地是江界、新义州一线。截至此刻为止,美伪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二)估计伪首伪三两师要七天左右才能进到长津,然后折向江界。我军第一仗如不准备打该两师,则以四十二军的一个师位于长津地区阻敌即够。四十二军的主力则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区(即伪六师的来路),以便切断元山、平壤间的铁路线,钳制元、平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三个主力军各个歼灭伪六七八等三个师。(三)如伪六师(较强)由破邑(在铁路线上)至德川的路上能有朝鲜人民军一部作有力的阻击,则该敌可能要到十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才能占领德川,如果我四十军(全部)能于二十三日赶至德川、宁边地区,则可以绕至伪六师的后方(由东面绕至南面铁路线附近),让出正面给他军使用(三十八军或三十九军),如果太迟,则敌将先占德川。(四)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

一个小时后,毛泽东又发出一封电报,要求志愿军部队应争取战机,迅速完成战役部署。

电报指示:十三兵团部应即去彭德怀同志所在之地点和彭住在一起,并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以便部署作战。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与此同时,早期入朝、因电台缘故失去两天联系的彭德怀,在大洞与金日成会谈后,也根据敌情的最新变化,致电邓华并报毛泽东和高岗指出:

鉴于敌人疯狂向北进犯,决心改变原定进至朝鲜蜂腰部组织防御的计划,采取以运动战方式歼灭敌人的方针。

志愿军某部在龟城占领阵地

时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的杨迪同志,在五十多年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彭总的电报与毛主席的电报是一致的,最高统帅与战区统帅的决心不谋而合!”

3

10月21日黄昏,志愿军第13兵团部先后收到了毛泽东和彭德怀关于采取在运动中歼敌的电报。据此,邓华等志愿军首长于当日21时,在给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电报中,改变了原有部署:志愿军决定以一部兵力钳制东线在长津方向北进之敌,以及可能由元山、平壤增援之敌;集中三个军,在龟城、泰川、熙川、德川、宁远地区,各个歼灭南朝鲜第6、7、8师。

志愿军的第一步计划,拟以第42军1个师附1个炮兵团,坚守长津地区,阻击南朝鲜伪首都师、第3师。命令第42军主力,首先控制小白山地区,视情况再向孟山以南地区挺进;第40军全部进到德川、宁远地区;第38军全部进到熙川地区;第39军全部进到泰川、龟城地区,尔后视敌前进情况而各个歼灭之。考虑到第39军全部东进后,新义州、定州地段的空虚情况,为了保证交通运输,防止敌人登陆,建议中央军委调1个军在安东地区设防。

10月22日,毛泽东在研究敌情后认为,南朝鲜第6师正集结于顺川、新仓里之间,准备进抵新义州;南朝鲜第8师正集结于江东、成川之间,准备进抵满浦镇。据此判断,敌人还没有发现我军开进的情况。几天之内,南朝鲜第6师将经新安州进至博川及其以西地区,南朝鲜第8师将进至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这正是歼敌的大好时机。

22日7时,毛泽东电示彭德怀、邓华,要求志愿军抓住南朝鲜第6、8两师,全部歼灭之。电报指出:我军行进路线必须避开定州、博川、军隅里一线及其以北约二十公里地区不走,而走以北路线,否则,就会过早被敌人发觉,敌将停止前进,或竟缩回去。而此次作战,则以在博川、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周围歼该敌为最有利。

考虑到东西战局,毛泽东指示彭邓:派一个师占领长津及派必要兵力控制妙香山、杏川洞,仍甚必要,请速实行。还有小白山,也应派兵控制,确实隔断东西两敌。

毛泽东同时指出:如果我军能同时包围伪六、八两师,则于战局最为有利。我四十军应担任包围一个师,三十九军应担任包围一个师。当战斗紧急时,除伪七师必然增援,我可继歼该敌外,现在平壤之伪一师,亦应估计可能增援,你们也要准备对付该师。

22日9时,毛泽东就邓华21日21时电报,指示邓华并告彭德怀、高岗:

敌进甚速,请照彭电立即用汽车运一部兵力去占领妙香山、杏川洞。无论用汽车运兵运物及步行的人马武器都不要再走选川、定州、博川、军隅线及龟城、太川、球场线,上述地区,几天以后都可能被敌占,而应取该线北面的道路前进。新义州、铁山、宣州地区应由你们派一部兵力固守。

彭德怀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当日即致电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并报毛泽东、高岗:

我军先占德川已不可能,应迅速从39军或40军中车运一个师占据熙川南之妙香山—杏川洞线构筑工事。待伪6、7、8师攻击时,我集39军、40军主力由温井—云山线向东攻击敌侧背,38军由杏川洞向宁边、德川攻击,42军仍应迅速集结长津。

第13兵团根据毛泽东和彭德怀的指示精神,立即重新研究和确定作战部署,并向毛泽东和彭德怀报告了如下决定:

第39军以一个师扼守铁山、宣川地区,军主力进至龟城及泰川西北,准备捕歼南朝鲜第6师;第40军主力进至温井、云山地区,准备捕歼南朝鲜第8师;第38军车运1个团控制妙香山、杏川洞,军主力迅速进至熙川地区,一方面阻击敌北进,同时准备配合第39军、40军作战;第42军以1个师控制小白山地区要点,军主力迅速进至长津—旧津里一线,阻击东线之敌。

毛泽东在志愿军调整作战部署的同时,对战局的发展做出了更为全面的判断,并给彭德怀发出一封内容更为详实的电报:

朝鲜战局,就军事方面来说决定于下列几点。第一是目前正在部署的战役是否能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全歼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伪军师(伪三师将随伪六师后跟进,伪一师亦可能增援)。此战如果是一个大胜仗,则敌人将作重新部署,新义州、宣川、定州等处至少在一个时期内不会来占,伪首伪三两师将从咸兴一带退回元山地区,而长津可保,新安州、顺川两点是否保守也可能成问题,成川至阳德一段铁路无兵保守向我敞开一个大缺口,在现有兵力的条件下,敌人将立即处于被动地位。如果这次突然性的作战胜利不大,伪六、七、八师主力未被迅速歼灭,或被逃脱,或竟固守待援,伪一、伪首及美军一部增援到达,使我不得不于阵前撤退,则形势将改到于敌有利,熙川、长津两处的保守也将发生困难。第二是敌人飞机杀伤我之人员妨碍我之活动究竟有多大。如果我能利用夜间行军作战做到很熟练的程度,敌人虽有大量飞机仍不能给我太大的杀伤和妨碍,则我军可以继续进行野战及打许多孤立据点,即是说,除平壤、元山、汉城、大邱、釜山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我无飞机无法进攻外,其余地方的敌人都可能被我各个歼灭,即使美国再增几个师来,我也可各个歼灭之。如此便有迫使美国和我进行外交谈判之可能,或者待我飞机大炮的条件具备之后把这些大城市逐一打开。如果敌人飞机对我的伤亡和妨碍大得使我无法进行有利的作战,则在我飞机条件尚未具备的半年至一年内,我军将处于很困难的地位。第三如果美国再调五个至十个师来朝鲜,而在这以前我军又未能在运动战中及打孤立据点的作战中歼灭几个美国师及几个伪军师,则形势也将于我不利,如果相反,则于我有利。以上这几点,均可于此次战役及尔后几个月内获得经验和证明。我认为我们应当力争此次战役的完满胜利,力争在敌机炸扰下仍能保持旺盛的士气进行有力的作战,力争在敌人从美国或他处增调兵力到朝鲜以前多歼灭几部分敌人的兵力,使其增补赶不上损失。总之,我们应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23日7时,毛泽东在综合考虑朝鲜战局的情况后,又致电彭德怀、邓华,并告高岗,进一步明确了第一次战役的作战部署。毛泽东在电报中指出:

以四十军位于熙川正面及温井、云山地区,三十九军位于云山、泰川地区,三十八军位于熙川东南地区,待敌向熙川攻击之时,然后分数路出发包围攻击之。我车运控制杏川洞、妙香山一带之部队,务须争取于二十四日拂晓,至迟于二十五日拂晓以前,到达上述地点,否则将失去先机。四十二军去长津者似以一个师附一个炮兵团即够,而以该军主力位于小白山作战役预备队似较适宜。

同时,毛泽东就战役发展作出了科学预见,并对作战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我对伪六、八两师的战斗发起后,第一步伪七师会增援,第二步伪一师及英二十七旅亦可能增援(美军已令英二十七旅向新安州)。如果把这一切敌人的主力各个歼灭,而举行追击时,在顺川地区可能遇到美伞兵团。此次作战,如能将上述一切敌人逐一歼灭,并控制新安州、顺川、成川、新邑、阳德线铁路及其以南一带地区,并以一部伸出至谷山、遂安、伊川、新溪地区,使平壤、元山两敌互相孤立,不能联系,则我将处于主动,敌将处于被动。因此,此次战役必须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准备连续打几个仗。

23日中午,毛泽东又得到新的敌情通报:敌军北进的速度很快,南朝鲜第6师主力已于22日到价川,另有一小部已到宁边;南朝鲜第1师有1个团已到军隅里。并且,估计南朝鲜第6、第1师当日都很可能到达宁边。

23日14时,毛泽东紧急致电彭德怀、邓华并告高岗:

请速令四十军主力即在温井地区荫蔽集结,以一部控制熙川,不要去云山、宁边与敌过早接触。三十九军即在龟城地区集结,亦不要去泰川。该两军侦察部队不要到定州、博川、宁边、球场去了,要注意避免和敌打响,要将熙川、温井、龟城一线以南地区让给敌人,诱敌深入,利于歼敌。三十八军应迅速前进。

电报发出后,毛泽东对于一触即发的大战,仍放心不下,遂于17时再次发出一封电报,指示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并告彭德怀:

敌进甚急,捕捉战机最关紧要。两三天内敌即可能发觉是我军而有所处置,此时如我尚无统一全军动作的处置,即将丧失战机。因此,你们应迅速乘车至彭处,与彭会合,在彭领导下决定战役计划,并指挥作战。

24日中午,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到达大榆洞和彭德怀会合。

24日下午,在大榆洞金矿的工棚里,彭德怀主持召开了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作战会议。彭德怀首先介绍了与金日成会谈的情况,并在分析敌情后,指出:“我们原定的在防御中消灭敌人的计划不行了,在国内战争中采用的那种大踏步前进和后退的战法也不适用了。我们是战略反击,作战方针应以运动战为主,以阵地战和游击战为辅。具体部署是以部分兵力钳制东线之敌,集中主力于西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打西线战斗力较弱的伪军三个师。第一口怎么吃?我看把敌人引到对我有利的地形上来打!”

24日20时,彭德怀、邓华等致电各军、炮司首长,决定首先在熙川地区聚歼南朝鲜第6师。具体部署是:以第40军于26日移至温井、北镇地区集结待机,准备向熙川、馆上洞出击;以第38军主力迅速进至前川及以南地区,准备由熙川东南出击,包围歼灭敌人,另以一部伸至熙川通往德川道路之杏川洞,准备截击逃敌和打敌增援;以第39军于27日拂晓前推进到鹰峰洞、草上洞、龙兴洞、上松门洞地区集结完毕,准备由球场、妙香山方向出击,切断敌退路,并准备对付可能增援的南朝鲜第7师;以第42军主力进至小白山、厚地洞、南兴洞地区,准备配合志愿军主力围歼进入熙川之敌。

但10月25日,战场情况再次发生变化。由于麦克阿瑟在10月24日解除了在距朝中边境40英里范围内禁止使用非朝鲜部队的命令,西线美第8集团军重新调整部署,不仅令南朝鲜第2军团加速北进,而且令美第1军团部队也渡过清川江,向朝中边境快速推进。南朝鲜第6师进占熙川后,转向西北,继续向温井、桧木洞、楚山方向推进,其一个团已经进至距离鸭绿江仅十余公里的古场,直接威胁到志愿军在辑安、长甸河口两处的渡江点和后方交通线;南朝鲜第8师则进至德川以东地区,并继续向熙川、江界方向前进,威胁到了志愿军的后方交通枢纽;南朝鲜第1师进至龙山洞地区,继续向云山、泰川方向推进;南朝鲜第7师主力位于江东、顺川间;英军第27旅由新安州渡过清川江,沿西海岸公路,向新义州方向推进;美第24师在英第27旅后跟进。这样,美第8集团军部队即在清川江以北地区完成战役展开,开始向鸭绿江全速多路推进。

而此时的志愿军部队,为了避免美军飞机白天的侦察和轰炸,只能在夜间徒步开进,朝鲜北部山多路少,路面狭窄,加之从南面撤退的朝鲜人民军部队常常阻塞道路,因此前进速度较慢。截至10月25日凌晨,除了第40军先头两个师进入北镇以东(第118师)、云山以北(第120师)的指定位置,另一个师进至泰川以北外,其余各军先头师均距离预定作战地区,尚有20至50公里的路程。其中,第39军先头第117师进至泰川地区,主力在龟城及西北新音洞之间地区;第38军先头第113师进至前川地区,主力尚在别河里、江界、满浦一线;第42军先头第124师进至古土里以北地区,第125师进至小白山以西、柔院镇以北地区。

25日6时,毛泽东鉴于敌我战场态势,再次电示志愿军调整作战部署,并明确第一次战役的作战目标:志愿军第一仗必须准备与南朝鲜第1、6、7、8师和英第27旅作战,“并至少歼灭其中三个师,才能初步解决问题”。

据此,志愿军最后确定了歼敌部署,决定:以第42军主力位于东线阻击向江界方向推进的“联合国军”,保护西线主力的侧后安全;集中第38、39、40军和第42军第125师于西线,在云山、温井、熙川地区,各个歼灭南朝鲜第1、6、8师。

志愿军还作出了具体部署:以第40军配属炮兵第8师第42团,集结于温井以北、北镇以东地域,待机歼灭南朝鲜第6师于温井西北地区;以第39军配属炮兵第1师第26团及第25团1个营、炮兵第2师第29团、高射炮兵第1团,迅速集结于云山西北地域,准备在第40军围歼南朝鲜第6师而南朝鲜第1师来支援时,将其歼灭于云山附近地区;以第38军配属第42军第125师和炮兵第8师第46团,迅速集结于熙川以北明岱里、仓里地域,准备歼灭南朝鲜第8师于熙川及其以北地区;第42军主力配属炮兵第8师(欠第46团),仍于长津以南黄草岭、赴战岭地区阻敌北进,钳制东线之敌,保障西线志愿军主力的侧翼安全。同时,令第66军自安东过江,向铁山方向前进,准备阻击英军第27旅。

至此,从10月21日至25日,志愿军在中央军委,特别是毛泽东和彭德怀同志的精心谋划下,根据战场情况和敌情的变化,不断调整作战部署,为迎头痛击“联合国军”做好了必要准备。

此前,志愿军第13兵团于10月25日,按照中共中央的电令指示,将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改组为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按照命令,彭德怀为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朴一禹、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邓华、朴一禹均兼任副政治委员,解方为参谋长;志愿军党委以彭德怀为书记,邓华、朴一禹为副书记。志愿军组建起统一的领导机构,使组织指挥更为坚强有力,从而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领导和组织基础。

4

根据志愿军总部的歼敌部署,志愿军第40军的任务是进至温井、北镇地区集结待机,“准备单独包围消灭伪六师于温井及以北、以西地区”。第40军接到志愿军总部的这一电令后,决定以第118师占领温井至北镇公路以北高地,以伏击手段截歼北犯的敌人;以第120师以一部迅速在云山以北262.8高地、三巨里、玉女峰一线组织防御,坚决阻击云山北犯之敌,师主力则向温井方向机动;另以第119师向云山方向机动,相机投入战斗。于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爆发了。

云山东北利洞附近的262.8高地、间洞北山、朝阳洞东山、玉女峰一线高地是云山通往温井的天然屏障,占领了这些高地,就等于封闭了北进温井的通道。

10月24日晚,志愿军第120师第360团在徐锐团长的率领下,进至云山城北的262.8高地、间洞北山、朝阳洞东山、玉女峰一线,并紧急构筑阵地,准备阻击北犯之敌。

此时的“联合国军”,仍没有发现志愿军入朝参战的迹象,鉴于朝鲜人民军也已基本丧失有效抵抗的能力,其向北推进的速度大大加快,并且行动更为肆无忌惮,完全不顾可能遭到的打击,竟以师或团的建制向北分头冒进,妄想早日到达鸭绿江边。

10月25日,南朝鲜第1师部队进至云山,并根据美第1军团的命令,准备继续向鸭绿江畔的水丰发电站推进。上午7时,南朝鲜第1师第15团以美军的14辆坦克为先导,开始沿着云山至温井的公路向北推进。

敌人经过多日的“平静”推进后,已经完全没有了战斗警戒的概念。他们以坦克做先导,汽车搭载着步兵一辆紧跟着一辆,沿着公路向前疾进,气焰十分嚣张。

此时,志愿军第120师第360团已经做好了迎敌的准备。360团团长徐锐面对敌人,表现得非常沉着和冷静。为了予敌突然打击,他要求部队必须把敌人放近后再打。

志愿军指战员们此时的心情,十分激动又有点儿紧张,因为毕竟是入朝后的第一战,战士们握枪的手都有点汗了。当敌人的大队人马进入到我步兵火器射程之内时,第3连1排长刘汉业实在按捺不住心头之火,指挥全排向着敌人一齐射击。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志愿军与敌交战后,团炮兵和第3连的火箭筒以猛烈火力打击敌人。敌人一下子就被志愿军狂风暴雨般的枪弹打懵了,敌坦克调头便跑,一直撤过了云山南边的九龙江桥,剩下的步兵则完全暴露在我阵地前沿。我第1连和第3连指战员,乘着敌人混乱之际,勇猛出击。在志愿军面前,敌人被杀得横尸遍野,抱头鼠窜。

缩回云山的是南朝鲜第1师的先头部队,师长白善烨面对遭到的突然打击,还误以为是遇到了朝鲜人民军的零散部队。他立即命令第15团由云山东北方向越过三滩川,妄图抢占间洞南北一线高地,继续北进。但守卫在间洞南山的志愿军第3连,在连长阎吉林的带领下,予敌英勇抗击。全连官兵凭着手中的步枪、手榴弹,以顽强的战斗精神,连续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

10时许,恼羞成怒的敌人派来了十几架战斗轰炸机进行支援。它们对志愿军的阵地进行了轮番的轰炸和扫射,一时间,航空炸弹、火箭弹和凝固汽油弹纷纷落下,志愿军的阵地上树断石飞,一片火海。

狂妄的敌人在轰炸过后,又发起了集团进攻。这时3连伤亡已经过半,弹药也所剩无几。看到爬上山冈的敌人,3班长石宝山拿起爆破筒,一跃而上,高喊着:“同志们!为国争光!为朝鲜人民报仇!”勇猛地扑向了敌群。敌人顿时心惊肉跳,叫喊着抱成一团。

随着一声巨响,石宝山与2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为石宝山报仇!”3连战士们挺起刺刀,举起石头,再次把蜂拥而上的敌人打了下去。

11时许,敌人改变了战术。他们在炮火准备后,出动7辆坦克,引导着步兵从间洞沟口迂回到3连阵地的右后侧,企图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夺占间洞南山。为了保障第3连的侧翼安全,第1营营长宋汉珠,果断命令第2连组织反坦克突击队,迅速向敌坦克接近,炸毁敌坦克。

战斗中,副班长秦永发抱起一根爆破筒跃上公路,拉着导火索就插到了一辆坦克的履带里,正准备滚下公路时只听当啷一声,回头一看,只见爆破筒被坦克甩了出来,正在地上滚动。见此情况,秦永发冒着随时可能被炸的危险,捡起爆破筒大步追上坦克,又将爆破筒放到了坦克尾部。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秦永发勇敢机智地炸毁了敌人的一辆坦克。战后,秦永发是志愿军第一个用爆破筒炸毁敌坦克的战士,被师命名为“反坦克英雄”。

坦克被炸后,敌人立即乱了阵脚。营长宋汉珠遂命令第1连迅速出击。1连官兵经过一番激战,解除了志愿军阵地的侧后威胁。

天黑后,第3连奉命撤出战斗,把阵地交给了5连。在其后的战斗中,5连指战员顽强地抗击着敌人,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猛烈进攻。他们的机枪被炸坏了,大部分弹药被消耗了,连首长也遭到重大伤亡,先后有四人代理连长职务。

在打退了敌人第5次进攻后,第5连的第1、3排只剩下12名战士。于是,他们推举出曾荣获“战斗模范”称号的杜书生同志继续指挥战斗,全连同仇敌忾,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第360团官兵就这样,在血与火的拼杀中,坚守阵地两天三夜,毙敌280人,令号称“精锐部队”的南朝鲜第1师没能从云山向北前进一步,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军主力在温井方向的作战。

5

第40军赋予第118师的任务是占领温井至北镇公路以北高地,以伏击手段截歼北犯之敌。对此,第118师早就做好了准备。

第118师早在开进途中路过大洞时,就曾巧遇彭德怀。彭德怀亲自向邓岳师长、张玉华政委交代了任务。彭德怀对两位师长说:“现在敌人到处乱窜,情况很危急。你们师赶快去温井以北占领有利地形,埋伏起来,形成一个口袋,大胆把敌人放进来,然后猛打,狠狠煞一下敌人的气焰,掩护我军主力集结展开。”

第118师受领任务后,师长邓岳命令部队迅速前进。到10月24日晚,其前卫第354团已经以预期遭遇的姿态,在温井至北镇公路以北的丰下洞、富兴洞地区占领了阵地,修筑了工事,做好了阻击敌人的准备。师主力则集结于两水洞和北镇附近地区,随时投入战斗。

北镇至温井之间有一条长约20公里、宽约1公里的谷地。谷地两侧是150—300米高的绵亘高地。谷地北侧的高地上树林浓密,南通平壤、北至楚山的公路沿着北侧绕行,九龙江顺着公路走向缓缓流淌;谷地南侧的高地则距离公路较远,高地与公路间沟坎纵横,地形十分复杂。

第354团到达预设阻击地域后,做了以下部署:令其前卫第2营第4连配属重机枪两挺,控制公路边的216高地,负责正面阻击。第3营在富兴洞以北的239.8高地以火力控制公路。第1营于长洞隐蔽,用做预备队。派侦察排前去摸清敌情,监视敌人动向。一旦战斗开始,团指挥所设在490.5高地。同时宣布,全团严密伪装,管制灯火,并命令部队迅速架通有线电话。入夜,沿温井至北镇公路和九龙江北侧一线阵地上,第354团的指战员已经严阵以待,做好了战斗准备。

此时,南朝鲜第6师第2团正在温井大休息,计划着向北镇开进。

10月25日凌晨,南朝鲜第2团令其第3营以汽车搭载步兵开路,第1、2营在后面徒步跟进。由于南朝鲜第6师第7团在前一日,刚刚沿着温井至北镇的这条公路安全北上,第3营在开进中,毫无戒备,急速推进。转眼间,其尖兵已闯入第354团阵地,他们既不下车搜索,也不进行火力侦察,打闹嬉笑着,如入无人之境。

在蜿蜒的公路上,跟在尖兵车后面的,是3辆满载步兵的大卡车,再往后便是中型卡车牵引的榴弹炮,一辆接着一辆,一共是12辆。后面又是20多辆汽车载着步兵和辎重,整个队伍趾高气扬,俨然是天下无敌的王牌军。

埋伏在密林中的志愿军团战士,看着入网的敌人,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但是根据战前制定的歼敌计划,要把敌人放进来再打,打个漂亮的歼灭战。因此,指挥作战的第354团参谋长刘玉珠一再命令部队:“不要急,没有命令不准开枪。”

战士们听从命令,屏息待敌,眼瞅着敌人的三四十辆汽车鱼贯而入,驶进了志愿军的包围圈。敌汽车加速前进,队伍越拉越长,前后拖延了足有五公里远。

为了多消灭一些敌人,第354团决定继续往里放。没想到这一放,竟让敌人的尖兵车超越了第354团的设防范围,直接闯到了第118师指挥部的驻地——两水洞地区。

上午10时左右,第118师指挥机关正在两水洞以北483高地下的指挥所里休息,师首长的指挥车就停在路边的树下防空,对军联系的电台车也停在公路桥的桥洞里。正在前进的敌人尖兵,发现我指挥车后,一面继续前进,一面开始射击。机枪子弹一下子把指挥车的挡风玻璃,打了个粉碎。正在车上睡觉的司机惊醒后,急忙跳车往山沟飞跑;报话员也飞快地抱起无线电台,往山上转移。

此时,第118师师首长和前指机关人员正在吃饭,他们听到枪声立即放下碗筷,紧急进入阵地。稍事镇定后,师侦察连立刻开火还击,将敌人开在最前面的汽车,打歪在公路上。

车上的敌人顿时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当即就被我机枪子弹打死了五六个。侦察连长耿文廷不等敌人展开,立即命令第3排拦腰插过去,将敌人打得屁滚尿流,四散奔逃。

此时,敌人后卫已经进至丰下洞以北地区,敌1个营和1个炮兵中队全部进入志愿军的伏击圈。第354团团长褚传禹在请示师长后,下达了出击命令。刹那间,两水洞至丰下洞的谷地里,枪声大作,炮火纷飞,敌人顿时被打得晕头转向,措手不及。

第354团依托有利地形,以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向敌行军纵队实施猛烈攻击。第3营第8连呐喊着冲向敌人,首先将敌炮兵连与敌第3营的联系切断;第2营则以火力截断了敌第3营与团主力的联系,阻止了敌团主力的前进。第1、3营乘敌混乱之际,分路冲下公路,大胆实施穿插分割,敌人顿时被分成三段,兵力来不及展开,火炮挂在车上来不及卸架,就大部被歼灭了。

敌随军记者约瑟夫后来写道:“在几分钟之内,(南朝鲜军)就伤亡惨重,七百五十人中有三百五十人被击毙、击伤或俘虏”。

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著的《朝鲜战争》一书,这样记述了两水洞的战斗:

营(南朝鲜军第2团第3营)的车辆纵队浩浩荡荡地进入两水洞的隘路(温井以西12公里),完全出乎意料地立即受到前方和左右高地的猛烈射击。但是,判断其兵力并不多,所以马上发起了进攻,可是越前进敌火力越猛烈,情况好像跟原来一直战斗的北朝鲜军队不一样。不久,当觉察到时后方已被切断。营在没有任何依托的河谷中被包围了。

不一会儿,敌人开始夹击。每人胸前挂着十几个手榴弹的突击兵,在两侧高地的火力掩护下向前接近,他们以哨音为号一齐投掷手榴弹,随着弹幕逼近过来。其口令,分明是中国话。营的指挥机构瞬间遭到破坏,不久官兵们丢掉装备各自四处逃散了。当时营实有人员750人,下午找到温井的官兵不足400人,这一瞬间的战斗就丧失了除营的顾问C.约翰中校以外的350名官兵和全部装备。

战至中午时分,敌人只剩下了超越第354团的先头部队,还在与第118师侦察连、警卫连对峙着。这股敌人顽固地认为,与其当面作战的是“一小股北朝鲜的阻滞部队”,应固守待援,继续北进。结果等来的却是第118师调来的另一个步兵团。接到师长邓岳的命令后,战前集结于两水洞以北的第353团,即刻投入战斗,协同第354团第3营对该敌实施了围歼。

歼敌期间,南朝鲜第2团主力获悉其第3营遭到伏击后,急忙组织兵力,在炮火的支援下,向防守在216、409.5高地的志愿军第2营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坚守在216高地的第4连,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勇敢地抗击着敌人的连续进攻。他们打退了敌人10余次进攻,顽强地坚守住了阵地。南朝鲜第2团主力久攻不下,被迫退回温井。

下午3时,两水洞战斗结束。志愿军打扫战场后核实,这一仗共击毙敌325人,俘敌161人,缴获敌汽车38辆,榴弹炮12门,各种枪支163支。这样,志愿军干脆利落地消灭南朝鲜第6师第2团第3营、另1个炮兵中队,打赢了出国作战的第一个歼灭战。

6

东线,10月25日,就在志愿军第40军的两个师在西线与敌展开激战的同时,为了保证西线作战的胜利,先期抢占黄草岭的志愿军第42军第126师也对北进的南朝鲜军展开了有力的阻击。

志愿军秘密入朝期间,东线向北进犯的南朝鲜第1军团第3师已经从元山出发,一部占领五老里;南朝鲜第1军团首都师已占领咸兴、兴南。按照东线战场总指挥阿尔蒙德的命令,南朝鲜首都师正沿着东海岸公路,向图们江方向推进;南朝鲜第3师则由咸兴至五老里一线,向着长津湖推进。由于敌情变化较快,志愿军在长津地区阻击敌人的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早在10月22日,毛泽东在当日7时的电报中,即令彭德怀和邓华先派一个师占领长津地区,以阻止敌人北进。志愿军在长津地区组织阻击作战时,就必须抢占黄草岭这一隘口。

黄草岭之所以重要是有原因的:“联合国军”从东海岸向中朝边境开进的最理想的一条道路,就是始自兴南、咸兴,经五老里、水洞,通往长津、江界的道路。这条道路自水洞南侧起,变成了一条坡度很陡的路,从水洞至黄草岭这一段的路高达1200米,地势险峻,道路曲折十分难行,但翻过黄草岭就是地势平坦的古士里高原。由此,占领黄草岭,特别是占领互成掎角之势的烟台峰、松茸洞、草芳岭等制高点,对北进之敌可呈居高临下的打击态势。从这一意义上讲,黄草岭易守难攻,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10月下旬,黄草岭一带的天气已经很寒冷,高原被白雪覆盖,气温降至零下10℃。从咸兴到黄草岭的距离不过几十公里,但南朝鲜军被冻得受不住,行动非常迟缓。其20日由五老里北犯,23日才走到上通。尽管如此,其前哨分队已占领黄草岭南部与黄草岭仅一河之隔的摩峰山。留给志愿军的时间不多了!

志愿军第42军受领命令后,以第124、126师向长津方向疾进。为了与敌人抢时间,部队将每天夜行军130华里的速度,改为每天180华里。21日,率领先遣部队的第124师副师长肖剑飞,遇到了后撤的朝鲜人民军指挥员金永涣(其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连长,1949年回国)。肖剑飞说明当前情况后,请其派车运送志愿军1个营抢先占领黄草岭,以阻止敌人北进。金永涣听后,当即同意抽调18辆卡车运送志愿军部队前进,同时向志愿军通报了当面的敌情:敌人正在人民军后面追进,可能于25日晨进占黄草岭。

时间就是胜利!肖剑飞副师长立即命令第370团副团长苑世仁带领该团第2营,轻装乘车,务必于24日夜,于敌人到达之前抢占黄草岭;并且命令部队到达后,要迅速展开占领有利阵地,阻击进犯之敌。

第2营受领任务后,迅速登车,向着黄草岭疾进。为了能多运一些部队,卡车驾驶室的车顶上和车门两侧都挤满了志愿军战士。他们不顾危险,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扫射,在弯曲的山间公路上,向着黄草岭飞奔!

24日夜,两个连的志愿军部队,终于先敌抵达黄草岭。25日拂晓,第2营占领了烟台峰、松茸洞、龙水洞一线阻击阵地。战士们顾不上吃饭、喝水,迅速构建简易工事,在严寒中静静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此时,南朝鲜军对中国参战毫无所知,更没有想到志愿军部队会在这个方向出现。上午9时左右,敌人在飞机侦察后,感觉没有什么意外情况,才慢吞吞地向着黄草岭运动过来。

敌人走走停停,一边东张西望,一边跺脚搓手,直到距我前哨仅20米左右的时候,还没有发现我军。

此时,埋伏在前沿阵地的是志愿军第2营第4连,面对近在咫尺的敌人,在连长一声令下后,阵地上顿时轻重机枪、冲锋枪、手榴弹一齐吼叫起来。

志愿军第42军第124师在黄草岭以南地区与敌激战12昼夜,有力地配合西线主力作战。图为该师某部指挥员在阵地上指挥战斗

敌人遭到我突然打击后,血肉横飞,乱作一团。4连战士一跃而起,趁机发起了反冲锋,打死打伤100余人,俘敌30余人,就此拉开了黄草岭坚守防御战的序幕。

敌人被打退后,不甘失败,重新纠集了1个团的兵力,向4连阵地展开集团冲击。战斗中,第4连阵地连续被敌人突破三次,但英勇的4连官兵,又将敌人打退了三次。

恼羞成怒的敌人,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发起多路集团冲锋,第四次将4连阵地突破。面对涌上来的敌人,4连战士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再一次将敌人赶出了阵地。

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4连共毙伤敌人200余人。取得了黄草岭战斗的初步胜利。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第42军阻击南朝鲜首都师的枪声,几乎是与志愿军第40军阻击南朝鲜第6师的枪声,同时打响!这样,志愿军部队在敌进我进中,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的序幕。一年后,中国人民将10月25日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7

尽管志愿军与南朝鲜军在遭遇中,打了几个胜仗,但作为志愿军司令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面对胜利的战报,心里并不平静。

志愿军原定的作战计划,是利用战役发起的突然性,一举歼灭南朝鲜军两三个师。现在由于遭遇战,过早地暴露了自己。敌人会不会发觉志愿军的战役企图?敌人下一步会如何行动?志愿军应如何应对?……一连串的问题,让彭德怀沉思许久。

但敌人的反应,却出乎我军意料。西线的“联合国军”仍继续分兵冒进,英第27旅先头部队已抵达南市洞,美第24师则进至大馆洞。原退回云山的南朝鲜第1师的先头部队,经过整顿之后,又发起进攻,企图抢占有利地形,掩护主力继续北进。

面对敌人仍以师、团为单位分散冒进的情况,为了适时捕捉战机,彭德怀又一次果断地改变了原定的作战计划,命令志愿军各军,抓住战机,分头歼敌!25日21时,他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报,向毛泽东报告了新的作战决心:“敌以坦克数辆和汽车十数辆组成一支队,到处乱窜。我企图一仗聚歼两三个师甚困难,亦再难保守秘密。故决定以军和师分途歼灭敌之一个团和两个团(今晚已开始),求得第一战役中数个战斗歼灭敌一两个师,停止敌乱窜,稳定人心,是十分必要的。”

毛泽东于26日14时复电,对彭德怀提出的分途歼敌的作战方针表示赞同。毛泽东在电报中指出:“先歼灭敌军几个团,逐步扩大,歼灭更多的敌人,稳定人心,使志愿军站稳脚跟,这个方针是正确的。”同时,毛泽东在电报中再次强调指出,志愿军第一次战役须确定以歼灭南朝鲜第1、6、8三个师为目标,“分为几个大小战斗完成之,然后再打美英军”。

10月28日,志愿军第40军在温井以东的龟头洞阻击敌人

10月26日,西线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部收到了很多一线部队发现“中国军队介入”的报告,但其研究后认为“不可能”,并且命令“联合国军”继续北进。于是,南朝鲜第6师第7团进至古场,该团1个营窜至鸭绿江边的楚山,并对江对岸中国境内目标进行炮击;温井地区的该师第2团在遭到志愿军打击后,退至熙川地区,与位于该地区的第19团会合。南朝鲜第8师师部及2个团进至熙川。南朝鲜第1师主力进至云山地区。美第24师、英第27旅分别进至龙山洞、博川地区。

26日晚,志愿军总部根据当前的战场态势,作出新的部署:第38军、第40军2个师、第42军125师首先歼击熙川地区之南朝鲜第6师一部及南朝鲜第8师2个团,于29日拂晓前完成攻击准备;第39军进至云山西北龙兴洞、鹰峰洞、利洞及以东地区,钳制南朝鲜第1师和美英军,使其不得向熙川增援,并相机围歼云山之南的朝鲜第1师,保证熙川作战的西侧安全;第40军第118师沿北镇向古场前进,第50军第148师从辑安渡江向楚山前进,两师对进,协同会歼楚山、古场洞之南朝鲜第6师第7团;第66军进至车辇馆、枇岘地区,准备阻止向新义州进犯之美英军,保障后方安全。同时,为了防备美第10军与南朝鲜第1军团向惠山、江界强攻,建议军委以一两个军置于临江、长白地区,准备随时参战。

志愿军各部队接到命令后,按照作战部署,开始展开行动。在西线战场,第38、39、40军,分别向着熙川、云山方向疾进。但此时,敌情又发生了新的变化。10月27日,南朝鲜第6师主力和第1师,为救援孤军深入古场、楚山地区的第7团,正向温井方向移动,与志愿军在温井以东、以南地区形成了对峙局面。

对此,志愿军总部判断,南朝鲜第6师主力可能经新兴洞、立石洞向温井推进,南朝鲜第1师可能经龙浦洞向温井推进,敌人总兵力可能会达到6—7个团,颇有合击温井志愿军部队的企图。彭德怀根据当前的敌情,同时鉴于第38军距熙川尚有60余公里,难以达成围歼熙川之敌的作战企图,遂再次改变作战计划,决定首先以第40军主力吸引各路进犯之敌于温井地区,诱使熙川、云山、球场的南朝鲜军增援,然后以第38、39军从东西两面出击,在温井地区聚歼各路敌军。

27日20时30分,志愿军总部下达新的作战命令:第40军主力于白龙洞、九头洞、龙头洞、凤至洞一线,坚决阻止各路进犯温井之敌,并抓住敌军,以待我主力合击;第38军及第42军第125师迅速坚决攻歼熙川之敌,得手后,立即经馆上洞向天水洞以南地区猛插,包围歼灭敌人;第39军1个团在利洞阻击云山之敌北上,军主力迅速集结于云山西北及以南地区,准备配合第38军向龙浦洞以南地区出击,包围敌人。

28日8时,志愿军总部又电令第50军第148师迅速轻装前进,协同第40军第118师,歼灭南朝鲜第6师第7团。

对于志愿军总部的重新部署,毛泽东认为“聚歼部署极为正确”。28日16时30分,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邓华,对志愿军的初战胜利表示祝贺,同时指出:“目前全战役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确实抓住古场、楚山之伪第七团不使逃脱,如此则伪第一、六、八师非增援不可,有仗可打;二是我三个军全部到齐并完成战役展开,如此则我攻击时猛速有力,保证歼敌。”

志愿军各部按照新的作战命令,对敌发起进攻。10月28日晚,第40军主力对温井以东之敌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将南朝鲜第6、8师各两个营大部歼灭,缴获榴弹炮20余门,汽车60余辆,俘敌400余人。

10月29日傍晚,第40军第118师进到古场后,未等第148师赶到,即乘敌动摇之机,向南朝鲜第6师第7团发起攻击,战至次日晨,将其大部歼灭。同一天,第39军从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向云山压缩,完成了对南朝鲜第1师的包围。

就在志愿军部队屡屡得手的时候,第38军却因敌情判断有误,错过了歼灭熙川之敌的绝好机会,其后该军虽勇猛攻占苏尼洞,拿下飞虎山,但终使南朝鲜第8师退逃。

志愿军战役展开期间,第66军主力全部渡过鸭绿江,于29日进至龟城以西之塔洞、新市洞地区,其1个团进到古军营洞,并准备继续向龟城前进,以阻击美第24师和英第27旅。第50军作为志愿军预备队,其主力也正在过江,向铁山半岛集结。

如此,至10月31日,西线志愿军主力已在古军营洞、塔洞、泰川(北)、云山(北)、温井、熙川一线,完成了战役展开。志愿军在战役展开中,歼灭南朝鲜第6师大部和第8师2个营,三面包围云山地区的南朝鲜第1师,并占领熙川,为尔后作战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8

尽管各志愿军部队已经完成战役展开,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对于中国参战仍持怀疑态度,还做着在感恩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美梦。殊不知一场中美军队间的直接较量,将在云山猝然打响!

10月31日,麦克阿瑟调整部署:令美第24师进到泰川、龟城,并继续向朔州前进;英第27旅进到定州、宣川,并继续向新义州前进;美第1军预备队美骑兵第1师,从平壤调到云山及其西南的龙山洞,增援南朝鲜第1师。南朝鲜第1师为保障球场至军隅里方向翼侧安全,其主力撤至宁边,在云山只留下一个团。南朝鲜第8师退至球场,南朝鲜第7师东调德川。美第9军第2师由平壤北调安州,作为美第8集团军预备队。“联合国军”新的部署,虽然使清川江以北的兵力有所增加,但并未改变其兵力分散的状态,仍利于志愿军各个击破。

此时,志愿军在西线的部队可集中10—12个师、12—15万人作战,兵力居于优势。据此,志愿军总部决定采取向敌侧后实施战役迂回、结合正面突击的战法,集中兵力,各个歼灭云山、泰川、球场地区之敌,首先求得歼灭南朝鲜第8、7、1师,然后看情况再寻歼美、英军。

11月1日9时,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正式下达攻击部署:第38军迅速歼灭球场之敌,尔后沿清川江左岸向院里、军隅里、新安州方向突击,切断敌人退路;第42军第125师攻占德川,并在该地构筑工事,阻敌增援;第40军主力迅速突破当面之敌,于1日晚包围宁边之南朝鲜第1师,并相机歼灭之,得手后向灯山洞突击,切断敌人退路,同时留一部于云山东南上九洞地区,以防云山之敌逃窜;第39军于1日晚攻歼云山之敌,得手后向龙山洞地区突击,协同第40军围歼美骑兵第1师;第66军以一部于龟城以西钳制美第24师,军主力视情况从敌侧后突击,歼灭该敌。第50军主力进至新义州东南地区,防敌西犯,保卫新义州。第42军主力于原地积极抓住当面之敌,并相机歼其一部,策应西线作战。

11月1日黄昏,志愿军西线部队根据上述部署,开始对清川江以北地区的南朝鲜军和美、英军展开猛烈攻击。

担任攻歼云山之敌的是志愿军第39军。早在10月30日,第39军即已完成对云山的三面包围。该军最初建议在10月31日19时30分发起总攻。但志愿军首长认为,总攻云山,应待第38军主力攻占球场、院里,威胁安州,调动美第24师回援时为好。11月1日上午,彭德怀鉴于当前的敌情,电话指示第39军军长吴信泉,要其于11月1日晚,在第40军协同下,围歼云山之敌。

第39军根据彭德怀的命令,迅速作出了决定:以第116师担任主攻,由西北方向沿三滩川两岸山麓经龙埔洞、262.8高地、间洞、朝阳洞向云山攻击前进,并以一部兵力向上九洞方向发展进攻;第117师主力由东北方向实施助攻,首先歼灭三巨里之敌,尔后在间洞与第116师左翼团会合,从东面进攻云山,配合第116师围歼云山之敌,另以1个团迅速插到上九洞断敌退路;第115师以1个团由云山以西的诸仁洞沿公路两侧向立石上洞、立石下洞、栖凤洞、下草洞攻击前进,另以1个团进至云山至龙山洞公路之龙头洞,切断公路,阻击由龙山洞增援云山之敌。第115师第344团仍留置泰川以北,阻击美第24师,确保侧后安全。同时规定,各部务必于17时前完成一切战斗准备,19时30分对云山发起总攻。

9

云山城地处朝鲜平安北道,虽只有千户人家,却是朝鲜北部主要的交通枢纽。从云山,向东北的有云(山)温(井)公路,向西北的有云(山)昌(城)公路,向东南的有云(山)宁(边)公路,向西南的有云(山)博(川)公路。并且北有三滩川,东有温田川,西有龙兴江,南有九龙江。城区周围群山连绵,山上密林覆盖,山谷河流纵横,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正在志愿军第39军进攻云山战斗部署得到志愿军总部批准的时候,云山的敌情却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南朝鲜第1师遭到志愿军部队的坚决抵抗,前进受阻,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遂令其位于平壤的美军预备队骑兵第1师向云山增援,接替南朝鲜第1师,继续向朝中边境推进,以实现“迅速占领全朝鲜”的原定计划。

10月31日,美骑兵第1师第8团开始进占云山,师主力则进至云山以南的龙山洞。一时间,小小云山汇集了美骑兵第1师主力和南朝鲜第1师所属第15团和第12团一部。

志愿军第39军吴信泉军长获知“美骑第1师已进至龙山洞地区”的敌情通报时,已是11月1日的早晨了。为了防止美军北上增援,吴信泉军长当即命令第115师第343团迅速南下,赶到龙山洞至云山的公路上构筑阻击阵地。

由云山通往龙山洞的公路,是美骑兵第1师的主要补给线。这条公路,沿着九龙江的河谷曲折延伸,形成了两个很大的弯曲部。其中,在云山城南约5公里处的一个弯曲部,龙兴江在此处注入九龙江,两江的交汇处,还建有一座公路桥,即诸仁桥。由于这个弯曲部酷似“骆驼鼻子”,美军遂把诸仁桥周围的地区,叫做“骆驼鼻子”。由“骆驼鼻子”向南几千米,九龙江形成了第二个弯曲部,形状酷似一个“乌龟头”,其突出部位正对着龙山洞,美军称其为“龟头鼻子”。“骆驼鼻子”和“龟头鼻子”是美军北进南撤的必经之路,位置十分重要。

正午时分,美军侦察机发现了正在行军的第343团,并把这一情况报告了美骑兵第1师师长盖伊。盖伊接到报告后,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他清醒地意识到,对手正在企图切断龙山洞通往云山的公路。于是,立即命令驻扎在龙山洞的第5骑兵团指挥官约翰逊上校派部队向北巡逻;命令云山的第8骑兵团派兵驻守诸仁桥,保证公路畅通;同时命令空军和炮兵严密封锁通往“龟头鼻子”的山路。

美军接到命令后,即刻出动,并开始实施猛烈的炮击和轰炸。但志愿军第343团不畏敌人,坚决地冲破了敌人的封锁,抢先一步到达“龟头鼻子”处。

志愿军部队还没来得及构筑好工事,美军的北上巡逻分队就到了。随着一声令下,战士们突然开火,领头的一辆美军吉普车被打得轰然起火,尾随的卡车也被打得歪倒在路旁。美军尚未弄清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打倒在地,片刻工夫,一场战斗就干净利落地结束了。美军派出的60人巡逻队,只有几个逃回了龙山洞。

约翰逊得知巡逻队遭到伏击,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遂命令第1营向北攻击前进。他自己也随后率领着第2营赶到“龟头鼻子”处,并亲自指挥部队向志愿军阵地发起了轮番进攻。

双方交战十分激烈,志愿军打得非常顽强,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战至黄昏时分,美军疲惫不堪,攻击势头明显减弱。志愿军第1营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出击,打得敌人狼狈逃窜。战斗中,第1连以勇猛的战斗动作楔入敌阵,全歼美军B连,计100余人,缴获迫击炮3门,创造了以一个连歼灭美军一个连的模范战例。

第343团首战告捷,奏响了云山战斗的序曲。不过,美军第8团团长帕尔莫却依旧在做着进军鸭绿江的梦,他没有命令部队转入防御,只是要求第3营在“骆驼鼻子”处应加强防范,同时命令部队继续做好推进准备。

10

对于云山之敌,第39军已决定于11月1日19时30分发起总攻。但1日上午,南朝鲜军向志愿军阵地发动多次进攻后,除了损失惨重外,一无所获。到了下午,南朝鲜军不顾美军阻拦,准备撤下阵地,扬长而去。美骑兵第8团无奈,只得提前安排接防。一时间,云山城内,人声鼎沸,车辆如梭,一片混乱。

这一切都被密切注视敌情的我前方观察员看在眼里。1日15时,观察员向第116师指挥所报告:南朝鲜部队正在撤出阵地,公路上发现有车辆、人员向南移动。师长汪洋亲自来到观察所,用炮对镜观察敌阵地,结果发现敌阵地上约有一个连的南朝鲜军登上汽车,向后方推去;云山东北方向,也有敌坦克、汽车和步兵向后转移。

当时,第116师师长汪洋并不知道美军正在云山接防,眼前的情况使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敌人想逃跑!他立即指示部队做好提前出击的准备,并将情况迅速报告军部,建议提前发起进攻。军长吴信泉当机立断,命令部队乘敌后撤混乱之际,提前发起总攻。

15时50分,第39军电告志愿军总部:“云山敌于一日十五时三十分开始撤退,我已下令出击。”志愿军总部批准了第39军的决定。

战机稍纵即逝,早在15时30分,第39军的炮兵和配属的炮兵2个团又1个营,已经开始向云山猛烈射击,炮火准备持续了20分钟。16时,担任助攻任务的第117师首先从云山东北方向,向云山外围高地发起勇猛进攻。

云山战斗,第116师沉重地打击了美军和南朝鲜军。图为第348团第4连向敌阵地冲击

第117师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三路出击,很快突破了南朝鲜第15团的前沿阵地。南朝鲜军急忙收缩防御,死守三巨里核心阵地。志愿军勇猛冲上高地,与南朝鲜军展开了肉搏战。同时,志愿军派出一支部队,向美军炮兵阵地猛扑过去,美军见势不妙,抛下南朝鲜军先行南撤。南朝鲜军在志愿军部队的打击下,顿作鸟兽散。志愿军部队于当日21时攻占三巨里。至23时,基本消灭了云山东北方向的南朝鲜第15团。

与此同时,志愿军第116师也在云山西北方向发起了主攻。为了突破外围高地,师长汪洋仔细研究地形后,命令第347团以第2营首先出击,截住后撤的南朝鲜军,争取吸引高地上敌军的火力,以掩护师主力隐蔽接近。

志愿军第347团第2营受领任务后,旋即冲向山谷,转眼间即在龙浦洞附近抓住了后撤中的南朝鲜第12团1个营。路旁高地上刚刚占领阵地的美军见此情景,急忙以火力支援南朝鲜军撤退。

第116师主力抓住美军注意力被转移的时机,迅速进入了进攻出发位置。随着一声令下,第347团主力和第348团如两把尖刀,猛然插向敌人的阵地。

这时天渐渐暗下来,高地上、河谷中到处枪声一片,军号声大作。美军被搞得晕头转向。忙乱中,美军用机枪在阵地前打出一道火墙,致使志愿军部队正面进攻受阻。但迂回分队则在夜幕的掩护下,由侧后冲上了美军阵地。

战至22时,两颗绿色信号弹从美军阵地腾空而起,美军残部开始向云山城内狼狈逃窜。这时,志愿军士兵才惊奇地发现,对手竟是黄头发、大鼻子的美国兵!

11

与美军交火的消息,逐级上报到志愿军总部。正在指挥作战的彭德怀,只答复了一句话:“坚决消灭美军王牌师!”命令传达后,志愿军部队听说对手是美军王牌师,斗志更加旺盛。

1日23时,志愿军攻克云山外围的全部高地。汪洋师长立即命令预备队第346团投入战斗,向云山城内发动进攻。第346团团长吴宝光亲自到尖刀连——第4连布置任务,要求他们直插云山城内,来个中心开花,为团主力打开通路!

第4连受领任务后,跑步通过美军炮火封锁区,进至云山城边的三滩川大桥附近。三滩川大桥是进入云山城的必经之路,美军布防严密。第4连官兵隐蔽前进,直到距桥150米时才突然开火,发起冲锋。刹那间,尖刀排冲上桥头,迂回分队则迅速解决了美军迫击炮阵地。趁敌混乱,全连突入云山。

第4连突入云山后,与美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对此,美军战史详细描绘道:

中国人胡乱开火,不断向车里扔手榴弹、炸药包,车被打着了。可指挥所周围的有些分队还在狐洞或隐蔽工事中呼呼大睡,显然他们在等待撤退的命令。其中一个士兵以后回忆说,醒来时仗早已打响了……有人叫醒我后问我听没听见一群马在奔腾嘶鸣……片刻间我们的驻地被打得千疮百孔……当我听到远方的军号声和马蹄声,我以为我还在梦乡,敌人仿佛腾云驾雾般从天而降,人影模糊不清,他们见人就开枪,甚至用刺刀捅。

美军面对着英勇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一时全无斗志。战至2日3时30分,第116师攻占云山城。至此,敌人在志愿军部队的猛烈进攻下,已无力继续防御,只得利用夜暗分头向立石、宁边、龙山洞逃窜。

第39军对逃窜之敌,立即展开了坚决的阻击和追击。第116师第348团第2营主力于2日1时30分,在云山南2公里的公路交叉口处,与美军1个营遭遇,即给予坚决打击,歼敌100余人,缴获坦克4辆,汽车30余辆,榴炮9门。第116师第347团3营主力沿三滩川东岸向云山东侧攻击前进,于2日3时进至云山东南5公里处,切断云山至上九洞的公路。

2日清晨时,美第8团和南朝鲜第15团大部被歼,余下的美第8团指挥机构和第3营被志愿军第115师第345团压缩包围于云山城南诸仁桥以北、立石下洞公路以西的河滩开阔地上。他们在坦克掩护下,多次向诸仁桥发起冲击,企图向龙山洞突围。但第345团的1个连凭借桥头两侧有利地形,在团主力的支援下顽强阻击,未使美军前进一步。美军见突围无望,遂构筑工事固守待援。

为了解救被围的美骑兵第8团余部,美骑兵第1师主力在美第1军军长米尔本和骑兵第1师师长盖伊的亲自指挥下,向龙头洞的志愿军阵地发动连续猛攻。但出乎敌人意料的是,在龙头洞担负阻击任务的志愿军第115师第343团,面对飞机、大炮,坚决死守。尽管美军的炮火和凝固汽油弹,将志愿军的阵地炸成了火海,摧毁了工事,但该团官兵以“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革命精神,顽强地守住了阵地,击退了美军的多次进攻,并毙伤美军400余人,迫使其最终放弃了北援云山的企图。

3日,固守待援的美骑兵第8团余部,看到救援无望,决定入夜突围。但志愿军的攻歼行动更快。3日18时,第115师第345团向诸仁桥北被围美军发起最后进攻。经一夜激战,美军第8骑兵团第3营全部被歼,营长、营参谋军官和四个连长或死或被俘,美军损失惨重。

对此,美国记者罗素·斯泊乐在《韩战内幕》一文中写道:

迄今为止,美第一骑兵师已经历了朝鲜战争中最艰苦的战斗,代价十分惨重。1950年11月1日下午,第一骑兵师师长霍巴特·R.盖伊少将意识到第八团的处境危险、它侧翼的南朝鲜各师即南朝鲜的最精锐部队,正迅速崩溃,数千名惊恐万状的士兵正在向南方逃窜,抛弃了大量的装备和辎重。在盟军进攻法国时,将军曾任巴顿将军的总参谋长,他从不习惯撤退的行动,进攻是他的一贯信念。此时,战事发生了急剧变化,他备感无力应付局面,要求撤离云山,但遭到拒绝。这时,一切已经太晚了。向围困于云山的伙伴靠近的增援部队发现,敌军已在周围的小山上修筑了工事,并阻塞了通道,炮火和飞机都无法支援他们,到夜幕降临之时,第八团已陷入被优势敌人的三面包围之中。

美军第8骑兵团遭到如此重创,其第3营作为一个建制单位,被志愿军予以全歼。11月6日,美国陆军被迫撤销美骑兵第3营番号。

云山之战至此全部结束。中美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次较量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终。在两天三夜的战斗中,志愿军第39军重创美骑兵第1师,歼灭南朝鲜第1师第15团大部,共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取得了志愿军与美军第一次较量的胜利。

美骑兵第1师,这支正式建于1921年9月,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的“常胜师”,万万没有想到,在小小云山留下了一大败笔。美军在云山的失败,震惊了美国,震动了世界。战后,李奇微在《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

该师(美骑兵第1师)技术装备先进。然而,他们被小米加步枪、加点小炮装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所打败。这是麦克阿瑟和沃克用兵不可预测的惨败。中国人对云山西面第八骑兵团第三营的进攻,也许达到了最令人震惊的突然性……第八骑兵团在云山总共损失一半以上的建制兵力和很大一部分装备。

对于志愿军部队而言,云山战斗则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这一战斗的胜利,极大地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也进一步坚定了志愿军官兵的战斗信心!

12

志愿军第39军取得云山战斗胜利的同时,西线志愿军第40、66、50、38军等部队按照志愿军总部的命令,向当面之敌展开了勇猛攻击。

第40军于11月1日晚,以第119师为左路,第120师为右路,向宁边、博川方向攻击前进。第120师在石仓洞歼灭美骑兵第1师1个炮兵连,第119师在曲波院歼灭由球场救援云山的南朝鲜第8师一部。2日,第40军主力逼近宁边。

第66军于11月1日进到龟城以西的大星洞、犁邱洞、白云洞、青龙洞地区,阻止和牵制美第24师。当晚,美第24师第5团进至大安洞以南的八安岭,志愿军第66军部队坚决阻击,与敌形成对峙状态。

第50军11月1日接到命令,迅速过江,迎击美第24师第21团。当天,第50军第150师从安东过江,进至新义州以南白马一线构筑阵地,阻击西窜的美军;同时令第149师迅速进至大馆洞、枇岘地区,准备协同第66军歼灭美第24师。

第38军担任战役迂回任务,其第112、114师沿清川江一路攻击前进,于11月1日18时攻占球场,随即向军隅里、价川方向猛插。第112师先头第336团于2日18时攻占院里,从而对清川江以北地区美第8集团军的翼侧构成了威胁。

面对志愿军部队的连续突击,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意识到,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因为如果志愿军占据了清川江沿线的博川、安州、军隅里等地,将会严重威胁第8集团军的战略后方。这样,不仅使“联合国军”的防线变得支离破碎,而且会导致泰川、定州地区的美第24师和英第27旅陷入包围。并且,一旦后路被断,其在清川江以北的部队将面临着各个歼灭的危险。为了摆脱不利的态势,沃克不得不做出决定:暂时放弃向鸭绿江推进的计划,立即组织部队向清川江以南撤退。

11月1日晚,就在志愿军向云山之敌发起总攻之后,沃克电令美第1军停止向鸭绿江的进攻,转而令其立即向清川江方向撤退。随即,沃克又下达了美第8集团军全线后撤的命令。

此时,志愿军总部已经发现清川江以北的美第8集团军部队有全线后撤的迹象。11月3日凌晨3时,彭德怀、邓华、杜平联名发出“全歼窜入清川江以北之敌”的动员令。动员令指出:“窜犯清川江西北之美李匪军,因连续遭我歼灭性的打击,已感到我军威力之强大与兵力十分雄厚,深恐遭受全部覆没的危险,据悉,目前西战场之敌均有全线龟缩或撤退模样。我各部队应立即采取一切方法,迅速抓住敌人,不让敌人逃脱我之铁拳打击,全部彻底歼灭敌人于我有利之地区。”动员令同时要求“所有部队应不顾连续作战之疲劳,不怕供应不上之困难,轻装前进,大胆插入敌后,实行破坏交通,堵住、截断敌人退路,抓住敌人然后分别包围歼灭。……只要抓住与分割了敌人就是胜利,只要坚决执行上级命令,胜利就有保证”。

入朝的志愿军炮兵第3大队召开动员大会,号召指战员们英勇作战,夺取胜利

11月3日,清川江以北的美第8集团军部队,向清川江以南全线撤退。美军和南朝鲜军凭借现代化交通工具,在大量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下,后撤速度极快,很快便在清川江一线构成新的防线。

美第1军在清川江北岸建立桥头堡,以英第27旅在博川附近,以美第24师第19团在苎岘,夹大宁江两岸占领阵地,屏护安州渡口,掩护主力向清川江南岸撤退;在安州以西,南朝鲜第2军团以第7师和第6师残部固守价川、军隅里,阻止志愿军向安州方向迂回,同时将第8师移至德川、宁远地区整顿,保护第8集团军的右翼安全。

11月3日晚,就在美第8集团军匆忙后撤的同时,志愿军西线各部队接到命令,对撤退之敌展开猛烈的追歼作战。

第39军在云山战斗结束后,发现敌人南撤,遂以第115师在云山肃歼残敌,军主力则迅即向苎岘、博川方向展开追击作战。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也电令第39军:“为各个抓住龙山洞、宁边之敌,你们必须大胆渗透,先切断龙山洞通博川及宁边通安州公路,不让敌人跑掉,执行渗透包围敌人之部队,必须不顾飞机威胁,白天轻装疏散隐蔽迅速前进,才能完成任务,望令所部坚决执行。”遵照这一指示,第39军于4日晚,进至博川、大杨洞、上甘城、苎岘地区。其第117师在博川东南上杨五里附近,截住英军一部,遂展开激战。至5日下午,英军在志愿军的猛烈进攻下,仓皇撤至清川江以南。

第40军向宁边地区攻击前进,经连续突破,于3日晚逼近宁边。当志愿军对宁边发起进攻时,发现南朝鲜第1师已于4日凌晨3时弃城南逃。第40军迅即展开追击作战。部队不顾敌机封锁,白天徒涉九龙江,沿清川江左岸向安州方向展开追击,进至宁边西南的龙渊洞、龙兴洞地区,与美第24师部队遭遇,展开激战。第120师连续攻占了坪洞、龟项洞、忠店山等数处敌阵地后,左路第358团首先击溃美第24师第19团第1营。右路第359团秘密渡过九龙江,进至龙渊洞,全歼美第24师第19团第3连。与此同时,第119师第355团也追至龙渊洞,歼灭美骑兵第1师第8团一部。5日晚,第120师主力和第119师第355团对龙兴洞之敌展开进攻,迫使美第24师主力撤至清川江南岸地区。

第38军主力担任对敌实施侧后迂回的任务,按照毛泽东主席和志愿军首长的指示,第38军应“以猛速动作攻占军隅里、价川、安州、新安州一带,隔断南北敌人联系,并坚决歼灭北进的美军第二师。”这直接关系到能否打乱敌军部署,实现在清川江地区分割围歼敌军的计划。军主力于3日晚开始行动。但因南朝鲜军全力防守温井站附近高地,加上天黑雨大路滑,部队前进速度较慢,至4日拂晓4时,才向军隅里之敌发起攻击。战至4日15时,攻占军隅里东北之龙登里、飞虎山、龙浦里、侠下站等地。南朝鲜军和美军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立即展开反扑,双方形成对峙。最终,第38军未能完成迂回侧后,断敌联系的任务。对此,彭德怀大为光火,战役结束后,在作战总结大会上,狠狠批评了38军军长梁兴初。

战至11月4日晚,志愿军部队在西线战场上,已全线进至清川江北岸。美第8集团军除以少数部队扼守清川江北岸桥头堡阵地外,主力部队全部撤退到清川江以南,并在新安州至价川一线占领沿江阵地,构成了新的防线。

11月4日15时,鉴于敌军已完成防御部署,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朝北反攻战役已结束。此次战役消灭敌人仅6至7个团,但对稳定朝北人心,使我军站稳脚,坚持继续作战,是有意义的。因消灭敌人不多,我军实力尚未完全暴露,美伪军还可能重新组织反攻。根据我军当前已很疲劳,粮弹运输困难,且寒冬将至等情况,我们拟采取巩固胜利,克服当前困难,准备再战的方针。

11月5日1时,毛泽东复电彭德怀:“十一月四日十五时电悉。同意你的部署,请你按当面情况酌量决定。”

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遂于11月5日9时,命令西线各军停止进攻。

当志愿军在西线战场偃旗息鼓的时候,东线仍处在热战之中。志愿军第42军自10月25日拂晓,抢占黄草岭以后,已经顽强地与敌人战斗了12个昼夜。敌人虽然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每天都发起集团进攻,但面对钉子般的第42军,始终未能突破志愿军的防线。

11月6日,志愿军主力在西线的反击作战已胜利结束,第42军配合西线作战的任务已圆满完成。同时,志愿军第9兵团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开始渡过鸭绿江,向长津湖地区隐蔽开进。

6日10时,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从战役全局考虑,指示第42军撤离黄草岭,采取节节阻击的战法,诱敌至长津湖地区,为第9兵团围歼敌人创造条件。

第42军部队接到志愿军总部命令后,遂于11月7日主动撤离黄草岭阵地,以第378团节节阻击,诱敌深入,主力则撤至柳潭里地区构筑阵地,准备再战。

至此,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

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中,共歼灭“联合国军”2个团又5个营,击溃3个团又12个营,毙、伤、俘敌1.5万余人,其中包括美军3518人,英军等“联合国军”其他国家部队147人,南朝鲜军12325人,缴获坦克12辆、装甲车3辆、汽车650辆、各种火炮529门,以及大批各种军用物资。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共阵亡、负伤、失踪10700余人。

第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朝鲜战局极端恶化的情况下,仓促投入作战的。志愿军武器装备状况极差,没有空军掩护,没有坦克装备,炮兵数量很少,尤其缺乏高射炮和反坦克炮,物资补给运输也极为困难,并且对朝鲜的民情地形不熟,对美军的作战特点不了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采取在运动中各个歼敌的方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清川江以南,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于“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结束战争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朝鲜人民军后撤和整顿赢得了时间,同时积累了初步经验,为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结第一次战役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

第一,根据战场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修正作战计划和提出新的作战方针,是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所在。志愿军入朝以前,基于对敌人占领平壤、元山一线后向北推进尚需一定时间的判断,曾计划入朝后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弄清各方面情况,稳定战场局势,再争取时间准备反攻。志愿军入朝之后,发现敌人前进甚速,已不可能先敌到达预定地区组织防御;但敌人尚未发现我军入朝,继续分兵冒进,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及时改变原定作战计划,提出了分途歼击、逐步扩大的作战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决定以一部兵力阻击东线之敌,而集中主力于西线,诱敌深入,从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而使我军在交战开始便取得了先机之利,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第二,根据战场情况的不断变化,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以创造有利态势,适时把握战机,予敌坚决打击。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指挥员为了造成有利于我的、不利于敌的战场态势,在战役进程的各个时节,从不同层次给予了极大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一是在与敌人接触前,一再强调隐蔽行动,严守秘密,以达成战役作战的突然性;二是强调控制小白山、妙香山、杏川洞等要点,以割裂东西线之敌;三是变更歼敌地区,放敌进入龟城、温井、熙川一线,以空间换时间,先敌展开,待机歼敌;四是以第38军猛插军隅里、新安州方向,以割断清川江南北敌人的联系,使我以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清川江以北之敌。由于采取了以上有力措施,志愿军始终处于有利态势,连续取得两水洞、温井、龟头洞、古场等几次战斗的胜利,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第三,采取近战、夜战和实施战役迂回,切断敌人退路,是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和战胜敌人的有效方法。美军的长处是拥有高度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火力强,机动快,又有制空权。而其短处,一是攻击精神差,对空、炮火力和坦克的依赖性大,既怕近战、夜战,又怕被分割,二是由于其机械化程度高,装备重,消耗大,由此所带来的对道路和后方补给的依赖性极大,因而对其侧后十分敏感,最怕后路被我切断。此次战役,我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广泛实施近战、夜战,不仅减少了敌空军和炮兵对我军的威胁和杀伤,而且增大了我军战役战斗的突然性。同时,我针对敌人的弱点,正确地采取了穿插分割、迂回包围战术,并取得成功。如我第38军迂回至院里地区时,敌人即全线动摇,迅速全线撤出。事实证明,我军只要大胆实施战役迂回,断敌退路,就可打乱敌人的战役布势,造成歼敌的有利条件。

第四,作战虽然取得很大胜利,但未能歼灭更多的敌人,除客观因素外,在作战指挥等方面有很多教训。这次战役未能达成预定歼敌的企图,其原因除了敌我装备优劣悬殊,限制了我军不能随时根据战场变化而迅速实施机动外,还有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地形不熟,语言不通等原因。从主观上讲,主要是初次与美军作战,有的指挥员对美军估计过高,在战术上不敢大胆地以主力插到敌人侧后、断敌退路;有的对分散冒进、立足未稳之敌采取了对固守阵地之敌的攻击部署,以致错过了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