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坎特伯雷故事》导读

【法】哈菲·本·萨拉

(兰斯大学)

英国文学史上也有自己的但丁——杰弗里·乔叟。提起他的《坎特伯雷故事》,我由衷地对这位诗人、学者表示敬意。

这个出身于英国一户富裕市民家庭的小幸运儿,虽然出身并不高贵,但他那做了皇室食品供应商的祖父和父亲却给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他能够自由出入于王室皇宫,并做了王室侍卫。而后来他所娶的那位高贵的妻子——一位爵士的女儿,由于有一个嫁给了摄政大公的好妹妹,所以,这个叫杰弗里·乔叟的人在他以后的岁月里过得既顺畅又惬意,只除了一件事让他不开心:他美丽的妻子菲莉帕在他们结婚到二十年左右的时候生病了。为了给妻子治病,杰弗里·乔叟做了许多努力,包括到著名的朝圣地坎特伯雷去朝拜,但是,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人或任何事都不可能改变死神的意愿。因此,到1387年,那不幸的妇人终于上路了。

在为妻子朝圣的路上,乔叟遇到了一伙很有意思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属于不同的阶层,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他们的教养和受教育程度也各不相同。这群人中有老人也有青年,有男人也有女人。虽然他们操着不同地方的方言,但他们的目的地却只有一个,就是那神圣的坎特伯雷。

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乔叟看到了很多有创作价值的东西,那活泼的英语方言启发了乔叟要用一种平民的语言,即英语而不是当时的官方语言拉丁语,创作一部属于平民的作品。这样就有了《坎特伯雷故事》的最初构想。后来,又经历了许多俗事以后,他终于平静下来,躲进自己的书屋,把这个思想变成了现实,从此,欧洲英语文学史上多了浓墨艳彩的一笔。

《坎特伯雷故事》,一部不朽的诗歌巨著,无论是在15世纪的社会,还是在我们今天的世界里,都有它不可磨灭的光辉。这部诗歌体故事集,包括“总引”八百五十八行,各故事前后的小引、开场语和收场语共二千三百五十余行,此外便是各类的故事二十四篇,不仅保持了原来讲述人的风格,而且有深厚的生活真实性。那其中的人物,有的来自教会界,有的来自法律界,还有的来自医学界、商界、手工业界、自由农界、苦力界等等,几乎囊括了14世纪整个英国教会社会的全部阶层。他们讲述的故事,根据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身份地位的不同,以及职业、文化修养等的不同,各有各的内容,各有各的特色。如果从故事结构上来说,完全可以把它们都分为一种框架故事的代表。如骑士所讲的是“骑士传奇”一类的故事,女修道士所讲的是“圣母奇迹传说”故事,随从所讲的是“浪漫传奇的故事”,赦罪僧所讲的是“说教示例故事”,帕瑟妇人所讲的是“示例童话故事”,磨坊主、管家、厨师和水手所讲的是“短篇俚俗故事”,小地主讲的是“布列顿式短篇叙事诗”,教士所讲的是“鸟兽寓言”,第二个女修道士所讲的是“圣徒传”,学者、律师和商人所讲的是“民间传说”,还有其他人讲的“实际生活的讽刺故事”等等。这些故事类型,在14世纪以前虽已经广为传播,但把它们总汇在一起集中表现的第一人却是杰弗里·乔叟。这些故事,从内容上说,完全符合每位讲述人的身份、经历和思想,因此,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礼崩乐坏。简言之,在中世纪文学的装腔作势、连篇累牍地演绎《圣经》、圣迹和《列王传》窒息人们心灵数百年之后,新鲜有趣的世情和社会主题作品在英伦的传诵,确实赋予了英语文学新的生命力。不能不提及的是,这部诗歌还关注到妇女的痛苦和压抑,这一重要探究早于薄伽丘一百多年。《坎特伯雷故事》语言独特,我是说它不同于以往的拉丁文作品;结构巧妙,比如那个旅店主人先生,虽然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却从始至终存在于全文,让我们从他不时的议论或叙述中体会出他的性格;还有第三个特点就是那独特的寓意化风格,反讽、趣味、幽默和伤感的自然配合,充满戏剧性的对话和复合的想象力完美结合,是乔叟一生中最后十年间对英国文学的贡献,也是他毕生创作的巅峰。该书那种节奏铿锵有力、风格雄浑宏大的“十音节双韵体”形式,后来演变成了著名的“英雄双韵体”,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成为英语文学的新古典主义诗体的典范。

《坎特伯雷故事》对后来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等人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作者杰弗里·乔叟死后,被埋进了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在此后,就形成了有名的“诗人角”,许多著名的英国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包括威廉·莎士比亚、本·琼斯、约翰·弥尔顿、爱德蒙德·斯宾塞、托马斯·哈代、查尔斯·狄更斯等都被相继葬到这里。就连那些神学家和其他人物也以能在那里竖立雕像和纪念碑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