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本书的主要观点与贡献

本书紧紧围绕“中国民间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主题,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展开研究,从理论论证到实证检验,得出了诸多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研究结论,就本书的创新之处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构建了民间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一,在对我国民间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制度基础论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演变事实,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论证了民间投资主要进入壁垒因素,表明民间投资的进入成本与行业垄断程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率具有负向作用,而民间投资研发投入比例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相关性。第二,基于单部门与双部门两个视角,依据结构主义增长理论数理论证了民间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民间私人部门主要通过直接效应与间接外溢效两个途径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第三,揭示了民间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结构效应。其一,民间投资主要通过创造效应与经济集聚效应促进劳动力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其二,民间投资影响产出水平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有需求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以及产业关联效应;其三,民间投资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作用渠道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进而促进效率水平产业结构升级。第四,提出了民间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效应。事实上,民间投资与劳动力水平、产出水平以及效率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三个子结构效应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综合三种子结构效应,即民间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效应。

(2)揭示了民间投资的动态运行特征以及民间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构效应。基于民间投资数据函数性特点,在绘制各地区1995—2014民间投资额B-Spline数据修匀图的基础上,绘制一阶导函数与二阶导函数的相平面图。研究发现,我国全国及东、中、西部民间投资的动能总体上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势能均有所波动,但近期全国及东、中、西部动能势能均呈下降趋势。同时,以我国199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混合效应模型(OLS)、变系数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民间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构效应存在性与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第一,民间投资的劳动力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客观存在,且该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即东、中部地区劳动力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且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大于中部地区劳动力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但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并未引起其劳动力水平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第二,民间投资充分发挥了产出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该效应在样本期内客观存在,且发现该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即该效应在东部区域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第三,民间投资的效率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且存在区域差异性,即该效应在东部区域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但西部区域该效应并不具统计上的显著性。

(3)分析了民间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效应。在深入分析民间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民间投资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效应的研究假设。从劳动力水平、产出水平以及效率水平三个方面设计诸多反映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建立全面系统反映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利用统计学上的因子分析法构建了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以1995—2013年我国30省份作为研究样本,以构建的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衡量变量,并利用动态Diff-GMM、SYS-GMM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民间投资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效应的存在与否以及该综合效应区域差异性的情形。研究发现,民间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效应客观存在,且公共投资对民间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同时发现,民间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区域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