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内分工、贸易利益分配与中国对外贸易失衡
- 张纪
- 1111字
- 2020-08-26 14:56:43
2.2.1 德国的贸易失衡
综观世界各国各时期的贸易失衡状况,中、德两国尽管都表现出贸易长期顺差的状态,但有所不同的是,德国贸易顺差出现的时间节点要远远早于我国。德国的贸易主要受到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西德)和日本则承接了来自美国的产业转移。
本章对德国的考察主要是1948—1990年,贸易数据主要来源于《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由于德国在1988年之前分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在数据处理上,1988年之前的德国进出口数据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进出口数据之和。其贸易平衡分布统计结果见图2-3。
图2-3 1940—1990年德国贸易平衡分布
可以看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德国主要表现为贸易逆差状态,随后则主要表现为连续的贸易顺差状态。
美国由于在“二战”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一跃成为世界的霸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带来了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改变。扁平型分工模式正逐步取代原有的垂直型专业化分工模式,而这进一步提高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专业化程度,国际贸易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二战”后,德国实施了经济复苏计划,通过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生产,在短短两年内将经济恢复到了“二战”以前的水平,并且快速超越英、法,成为当时西欧经济最强的国家。其后,德国进入了被称为“黄金的50年代”的快速发展时期,对外贸易连续多年处于顺差状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德国的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46亿美元,猛增到1970年的646亿美元。在德国持续多年的贸易顺差中,英、法、美三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平均贸易顺差从20世纪50年代的22亿美元迅速扩大到20世纪60年代的87亿美元。与此同时,德国的黄金储备急剧增加,到1970年,已经占到资本主义国家总量的15.2%,超越美国,成为世界黄金储备第一大国。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同期爆发的世界性石油危机,使联邦德国的经济进入了长达10年的滞胀时期。尽管这一时期经济前景不容乐观,但是德国经济所受的影响并不大,在大部分年份依旧保持增长。德国贸易总额由1971年的853.13亿美元迅速增长到1979年的3919.13亿美元。而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德国进出口都持续增长,贸易顺差逐年拉大,贸易顺差由1971年的31.29亿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57.49亿美元(见表2-4)。
表2-4 1971—1979年德国进出口贸易总体概况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进入20世纪80年代,德国经济持续放缓,但对外贸易依旧保持快速增长,除了在1980年出现贸易逆差,其余年份都保持较大的贸易顺差。同时,1986—1990年,德国出口规模急剧增大,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仅1989年,德国对外贸易总额就达到了7203.50亿美元,出口增长率高达10%(见表2-5、图2-4)。
表2-5 1980—1989年德国进出口贸易总体概况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图2-4 1980—1990年德国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