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开放式创新研究的动机维度

目前,学者们关于开放式创新动机的研究从多个视角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包含交易成本与价值视角、实物期权理论视角和资源能力理论视角。

(1)交易成本与交易价值理论视角

威廉姆逊(Williamson,1985)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主要强调,企业进行商业活动,尤其是联盟、合资等活动时,会主动选择相对公平的交易,或者采用等级控制和中间治理等手段,减少机会主义的威胁。而交易价值理论则聚焦于相对交易成本视角阐释了开放式创新的动机。对于当前的企业来说,采取开放式创新这一模式是为了达到利用开放式创新的社会背景取得最大化交易价值的目的,而不是单纯地减少交易成本。麦迪霍克和托尔曼(Madhok & Tallman,1997)基于此提出,交易所耗费的相关支出不能被当作成本,而应该被看作一笔即将获得价值的投资。扎亚茨和奥尔森(Zajac & Olson,1993)提出,开放式创新网络的合作伙伴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交易成本最小化,只要收获的预期利益能够大于投入的交易成本,这些合作伙伴甚至会投入更高的交易成本。因此,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取得更多的交易价值。这两个理论分别从交易成本和交易价值的视角阐释了开放式创新的动机。

(2)实物期权理论视角

阿姆拉姆和库拉蒂拉卡(Amram & Kulatilaka,1999)提出实物期权是企业“在未来采取一项行动的权利”,这也是很多文献用来解释企业减少创新活动不确定性的原因的一种理论工具。开放式创新行为和初创企业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一般会对多个技术进行评估和期权,进而尝试性地投入一部分资金用来试探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小规模的尝试性投资行为就是一种实物期权。在市场的不确定性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企业会再次决策是要追加投资还是终止投资。实物期权理论形象地解释了企业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时的行为,以及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时采取的一系列决策行为。

(3)资源能力的视角

戴尔和辛格(Dyer & Singh,1998)提出资源是不以企业为物理边界的,很容易跨越企业的界限,并且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可以产生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广泛地利用外部关系网络的资源能力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首先,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切萨布鲁夫提出企业单独进行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难度日益增大,蒂斯(1986)、哈格顿(1993)和陈劲等学者也陆续提出企业的外部关系网络可以为其提供丰富的资源。其次,万豪韦贝克(Vanhaverbeke,2006)认为,企业与合作伙伴保持关系不仅是资源的互惠互利,更是为了发现并保持与新技术的距离。最后,阿华加(Ahuja,2002)、蒂兹(Deeds,2004)、艾森哈特(Eisenhardt,1996)、哈格顿(2002)等提出,企业关系网络之间的合作形成的知识流动与转移,也是为企业创新注入活力的一个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