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的艺术:Photoshop图像处理深度剖析(第3版)
- 关文涛
- 3008字
- 2020-08-26 23:34:47
1.10 “选择”菜单
什么是选择
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选择是什么呢?简单地说,选择就是抓住你想要的,摆脱你不想要的。
我想吃饭,可不想做饭;我想上大学,可不想交学费;我想把老婆娶进家门,可不想丈母娘也跟着进来。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可世间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世间如意事只得二三。选择来选择去,结果往往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烧香也能引出鬼。
Photoshop本质上就是选择的艺术
图像处理中的选择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操作。困难和复杂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知道,一幅图像动辄成千上万的像素,要从千千万万的像素中准确“捕捉”到需要的像素,排除不需要的像素,就像将一把米撒到沙子中,然后从沙子中挑出米来一样困难。
更为不幸的是,这还不是最困难的。如果将一把米换成一把面,让你从沙子里挑出面来,你能迎接这个挑战吗?
这个说法肯定会让你目瞪口呆。幸运的是,Photoshop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困难任务变成了一项轻松愉快的工作。
一位Photoshop大师曾经说过:“Photoshop本质上就是选择的艺术。”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它能够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颜色世界中跳出来,深入思考Photoshop最核心的问题。
“通道”最重要的功能是为选择服务
解决了选择问题,Photoshop的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然,解决选择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Photoshop中最晦涩难懂的“通道”主要就是为选择服务的。
“通道”是记录颜色信息的载体。然而在Photoshop中,这只是它功能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通道更重要的功能是记录和创建选择,甚至连颜色通道也不例外。不过,现在不是深入讲述这个问题的场合,我可不想让读者一开始就坠入“通道”的深渊。这里提到通道,只是为了强调选择很重要,为了选择,通道极端重要。
大部分的选择不能依靠“选择”菜单
讲述了这么多选择的重要性,我们下面将打开“选择”菜单来看看了,如图1.10.1所示。
图1.10.1 虽然名为“选择”菜单,但是读者不妨将它看作是一个“选择”的收发室
世界上经常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事,“选择”菜单就是如此。尽管名为“选择”菜单,可用户想依赖这个菜单解决全部的选择问题,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大部分复杂的选择都不是依赖这个菜单中的命令做出的。用户可以用这个菜单中的命令对已经建立的选择做一些简单的后处理,然后把它存储在通道里。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它看作一个选择的“收发室”也许比较合适。
那么,复杂的选择是依靠哪些命令来完成的呢?
“选择”操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各种工具和命令的综合运用。这些工具和命令散布在Photoshop的各个工具箱、菜单栏和面板里,应用起来非常灵活,所以,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的。不过,只要读者有足够的耐心,随着我们讨论的深入,如何选择的思路会在读者的脑海中逐渐明晰起来的。
Photoshop的刀功和火候
厨艺讲究刀功和火候,类比起来,Photoshop也有它的刀功和火候。
Photoshop的刀功和火候是什么呢?
刀功是“选择”,火候是“色彩调整”。
提示 本节的重点不是讲述各个菜单和工具的用法,而是教读者去认识它。我们期望帮助读者建立Photoshop一些最初的概念及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些概念和方法会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得到逐步丰富和深化。
另类的“色彩范围”
“色彩范围”在“选择”菜单里似乎是个另类,显得不太合群。实际上,这是整个“选择”菜单中唯一具有强大功能的选择工具,放在“选择”菜单里,就像是羊群里的骆驼,鸡窝里的凤凰。
那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在Photoshop所有的选择工具中,它是第一个最明确指出选择是一个范围,而不仅仅是一个轮廓区域的工具,这是选择概念上一个重大的变革。
蚁行线(就是选区周围蚂蚁搬家般的那些虚线)的存在虽然能让Photoshop用户方便地识别选择,但也带给人们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那就是认为选择是一个明确的区域,而没有想到选择更是一个范围。这恐怕是Photoshop始料不及的。
提示 关于“色彩范围”的进一步讨论可参见本书第8章。
有趣的“羽化”
“羽化”命令的英文是“feather”,意思是羽毛、绒毛。大概这个命令能制造一种毛茸茸的效果(常常用来制造图示的晕影效果和发光效果),所以Photoshop给它取了这么个有趣的名字,不知怎么到中文里就成了“羽化”,如图1.10.2所示。
图1.10.2 用羽化命令制作的晕影效果,常用在人像的处理上
当然,用了这个工具也不会使用户“羽化登仙”,顶多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随着对Photoshop了解的深入,读者终究会知道,这不过是将选区的蒙版应用了一下“高斯模糊”滤镜而已。
“调整边缘”命令
在CS3中,Photoshop增加了“调整边缘”功能。这是Photoshop在选择方式上所做的重大改进之一,尽管最初这种改进并不完美和成熟。CS3中的“调整边缘”只是几种选区标示法和选区修改法的集合,与CS6中的“调整边缘”功能有着天壤之别。CS3中的“调整边缘”功能,如图1.10.3所示。
我们知道,Photoshop是以选择方法众多而著称的,这使用户处理图像时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所有的选区表示方法中,Photoshop最先使用的选区表示法是蚁行线表示法。不幸的是,这是所有方法中最简单但副作用最大的。为此,不少Photoshop用户付出了沉重代价。闪烁的蚁行线使用户的选择思想简单化,迟迟不能建立部分选择的概念。
尽管后期Photoshop做了不少补救,如一度隆重推出又无奈取消的“抽出”滤镜中就用蒙版代替了蚁行线进行选择,然而所谓先入为主,蚁行线的影响是巨大的,至今仍然桎梏着Photoshop用户尤其是初学者的思想。
图1.10.3 CS3中的“调整边缘”只是几种选区标示法和选区修改法的集合,与CS6中的“调整边缘”功能有着天壤之别
“调整边缘”命令可以说是这种最新的补救行动之一。在CS3中,这个命令并没有提供什么新功能,因为它的功能别的命令或工具完全可以达成。它把几种常用的选择和修改选择方法集合在一起,用户在修改选择的过程中,可以以不同方式查看选择的形态。
到了CS6,“调整边缘”功能终于修成了正果,它能够将一个简单粗陋的选取变为一个纤毫毕现的精细选区。“调整边缘”踩着倒霉而笨拙的“抽出”滤镜的尸体,吸收了它的精华,圆满解决了发丝背景抠除的难题,如图1.10.4所示。
图1.10.4 CS6中的“调整边缘”功能终于修成了正果,圆满解决了发丝背景抠除的难题
提示 “调整边缘”不仅可以调整选择工具创建的选区,还能够调整图层蒙版。
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向Photoshop这种对用户负责的态度致敬!
“修改”命令组
“修改”命令组的4个命令并不难理解,功能都是对现有选区进行修改。不过,在实际应用时,主要是针对规则选区。例如,在制作按钮时,就需要用“平滑”命令去除尖角,用“扩展”命令增加边框。这些命令的运用需要多加实践。
提示 “边界”在Photoshop 7.0中叫做“扩边”,很容易和“扩展”命令混淆。
读者可能对4个命令的像素值输入之后,选区究竟怎样变化不太清楚。以输入值20像素,原始选区100像素×100像素为例,如图1.10.5所示,“修改”命令之后选区的变化以供参考。
图1.10.5 4个修改命令的选区变化
“选区变换”
“选区变换”不是和“修改选区”同种类型的命令。“选区变换”是变换选区自身,不是选区内的图像。若说与它是同一类型的,应该是“编辑”菜单中的“变换”命令。正如在讲述“编辑”菜单时讲到的,“变换”命令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除了可以变换图层之外,还可以变换选区内的图像、选区本身、路径及蒙版。
图层的选择
图层的选择不是应该在图层菜单吗,怎么跑到选择菜单来了呢?
这确实是一个不解之谜。这些命令里有一个“相似图层”的选项非常有用,它可以一次性选择性质相同的图层,如文字图层、形状图层,然后使用图层组功能将其组织在一起,方便图层的管理。
提示 在CS6中,Photoshop将这种图层选择思路应用到了“图层”面板,增加了一个复选框。用户可以通过复选框选择和识别相似的图层。可参见本书第10章关于图层组织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