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是企业哲学的核心课题

企业哲学主要研究企业组织发展变化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企业哲学既关注思想层面,也关注实践层面,但归根结底是实践层面。企业哲学是关于企业运营的科学知识,但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抽象的知识;企业哲学是关于企业运营的一般思想,但不是割裂的思想,而是系统的思想;企业哲学是关于企业运营的智慧,但不是终极智慧,而是发展的智慧。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离不开人与环境的制约。如何对待人与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因此,准确把握人与环境是企业哲学的核心课题。

和企业有密切关系的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的人,我们称之为客户。客户是决定企业生死的人,所以我们说“顾客是上帝”“以客户为中心”。任正非看得更远,宣称“为客户创造价值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如果企业不把客户的位置摆正确,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位置了。如果企业试图对客户“说一套,做一套”,玩欺骗的把戏,客户会越来越少,对手会越来越多。如果企业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那客户一定会弃你而去成为其他企业的客户。另一类是内部的人,我们称之为员工。员工有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区别,有白领和蓝领的差异,虽然岗位各不相同,但是却掌握着企业各项职能的日常运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员工可以说是掌握企业生死的人。总之,企业的命运由客户来决定,由老板来主导,由员工来维系。

企业老板是不是企业员工?严格来说老板一般是企业的创立者或者所有者,是企业组织的一分子,也是企业员工。但是我们在企业中经常发现,有些老板不把自己作为员工,而是员工的所有者或者对立者。换句话说,老板是“皇帝”,员工是“臣民”。老板不仅对企业所有的人和事都有“生杀予夺”大权,还不受任何规章制度约束,这样的企业结局是显而易见的。

如何看待“以人为本”?我们知道,诺基亚一直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这也是很多西方高科技企业的普遍做法,可以说是企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诺基亚曾经在手机终端领域长期傲视全球,唯我独尊,但是在与苹果智能手机的竞争中却失败了。世人皆知苹果老板乔布斯是极端挑剔、极端偏执的人,但是苹果手机却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与追捧。2014年7月已经属于微软的诺基亚北京工厂裁员不但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且还暴露出了诺基亚北京工厂管理松散、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状。甚至有诺基亚员工也承认,正是这种人浮于事的管理使诺基亚走向了衰落。

华为的企业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的胜利之本。”以“奋斗者”来取代“人”不仅是对企业员工的一种要求,也是一种约束,提倡“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则是一种警醒。这也说明,华为没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空泛化,避免给华为人带来理解上的偏差而导致心态的松懈,而是做了更精确的定位和表述。如果因为“以人为本”而导致企业衰败而至死亡,那就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因为如果你是真正以客户为本,客户不会放弃你而导致业绩下滑;如果你是以员工为本,企业死亡相当于砸了员工的饭碗,员工也会心怀不满。

京东商城创始人兼CEO(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认为,所有的失败,最终都是人的失败。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所有的成功,最终都是人的成功。因此,企业哲学关注的首要对象就是人。

企业存在的环境,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环境,也可以说是外部环境,包括行业状况、技术趋势、金融机构、媒体资源、政府关系等,这是任何企业都要面对的大环境,能否适应环境甚至创造适合企业的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另一类是小环境,也可以说是内部环境,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的制度流程、团队氛围、信息机制、企业文化等。企业很难改变大环境,但是可以创造小环境。企业必须融入大环境,通过分析与判断把握机遇,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顺势而为。企业也必须优化小环境,为员工建设良好的工作平台,为企业提供健康的运行平台。如果企业试图对抗大环境,逆势而动,老板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万达集团总裁王健林是依靠房地产起家的企业家,但是他却提倡“亲近政府远离政治”,而且还认为做企业“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说明他在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处理上,确有高明之处。

一般企业比较重视外部环境而忽视内部环境,但是优秀企业却是对内外环境同等重视,甚至更重视内部环境的营造。忽视内部环境的企业员工缺乏安全感和秩序感,员工满意度低,员工离职率高;工作效率低,企业成本高;既留不住人才,也吸引不到人才。相反,内部环境好的企业经常是“最佳雇主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高,效率高,创造力强,主动离职意愿低。

华为对外界宣传的员工离职率基本是5%左右。2013年,据说华为内部制定的指标是要达到10%,一方面强制淘汰优化中间层,另一方面大幅提升基层员工的薪酬,称之为“瘦腰强腿”行动。这说明华为认为中间层出现了成本高而效率低的状况,需要进行人力资源优化。

关于员工离职率,一般人都会有一些误解。比如认为员工离职率越低企业越健康,华为5%的员工离职率太高。首先,离职率分为主动离职率和被动离职率两种,我们谈的主要是主动离职率,因为主动离职率是企业计划之外的,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其次,离职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好,过高影响企业稳定性,过低则影响企业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效率提升。全球知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怡安翰威特发布的《2012全国人力资本情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员工的平均离职率高达18.9%。2013年,前程无忧发布的中国员工平均离职率为16.3%。但是根据我对一些机构调研过程的了解,这些数据都应该含有一定的水分,主要原因在于被调查公司一般不会把真实数据告诉调查机构,而是经过了一番修改后提供的。那么真实的数据肯定比17%要高,我认为应该在20%~25%之间。因此5%~10%的离职率应该是比较正常的水平。因为按照韦尔奇“活力曲线”,企业每年要有10%的淘汰率。如果参考“二八原则”,企业中80%的收益是来自20%的员工,则合理的人员流动是保持企业活力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2000年以前进入华为的员工对公司的认可度是最高的,也是对华为最有感情的。这些员工很多成了华为的中高层管理者。即使是离开华为的,也普遍对华为有着割舍不去的情结。曾经和我同事多年的原华为财经管理部员工杨少龙,在离开华为之后竟然用了四年时间写了一部关于华为的发展史。他是散文诗作家,语言驾驭能力很强,因此著作非常具有可读性。我读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杨少龙对于华为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这或许也正是华为的魅力所在。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华为员工队伍的扩张,我也了解到华为的人员流动率有增大的趋势,而且离职员工的不满情绪也明显增强,需要引起华为的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