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哲学: 任正非的企业之道
- 周留征
- 1811字
- 2021-03-25 15:28:52
推荐序二
探索新常态下的中国企业持续发展之道
周留征博士是我当年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任教时的MBA学生。记得他在求学的时候,一直在企业担任高管。我们多年不见,近期通过微信才刚联系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些年,他不仅攻读下了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还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工作站做研究。他的新书即将出版,力邀我为其写序,我欣然应允。
不过,我多少又有些担忧:市面上研究华为的书籍和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留征是否也不能免俗呢?阅读完书稿之后,心中的石头落地了。这是一本充满哲学思考的理论书籍,但是,他没有故作高深,让人难以琢磨,也没有就事论事、停留在表象,而是基于翔实资料,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抓住事物变化的本质,体现了作者对企业哲学研究的执着和认真。他不仅清晰地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美国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积极反思,深刻调整,近年来经济状况整体向好,更在2014年第三季度创下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的佳绩。欧洲经济一度陷入主权债务危机漩涡,但现在也已整体走出了困境。中国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现在转而进入“新常态”时期。“新常态”不仅意味着增速放缓,更意味着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变。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将要持续面对巨大的下行压力。在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
对中国来说,过去靠增加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现在已经不可持续了,未来经济发展必须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应该说,在创新方面,华为公司是有口皆碑的,也是令人尊敬的。近年来,华为公司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令一些竞争对手感到威胁。深入总结华为过去的成功经验,不仅有助于华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也可对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华为公司时讲到,“没有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就无从依附”,可谓一语道破真谛。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也必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技术与制度创新的主体。中国的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如何在经济发展大潮中主动求变、努力创新,在适应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持续进行技术与制度创新,这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企业如何持续发展、永葆基业长青?用什么样的方法论剖析成功企业的共性、提出企业长久发展的理念,便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的问题,因此也就有了哲学思考的必要。哲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科,一直指引着人类社会进步,特别是为近代西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讨“思维”和“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将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应用于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中,揭示企业成功的共性特征和普遍规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周留征博士对此做出了大胆探索,生存、发展、经营、管理、文化,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在周留征博士的新书中都得到了灵活应用,并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魅力。
华为公司堪称中国创新型企业的标杆之一。前不久,华为入选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2014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是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国大陆企业。2014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达到了惊人的2882亿元,其中约63%的收入来自海外,华为毫无悬念地超越了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提供商。作为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成立不足30年的华为,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超越众多百年老字号的跨国企业,创造了中国企业空前未有的传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企业哲学思想。
依我看来,相比华为在物质上创造的巨大财富,任正非的企业哲学思想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启示更加弥足珍贵。周留征博士的新作第一次从哲学角度,梳理了华为的成长历程,剖析了华为的生存哲学、发展哲学、经营哲学、管理哲学和文化哲学,为我们全面深刻了解华为、读懂任正非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能够真正洞察华为成功之道,学习华为传奇背后的商业逻辑。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我希望,周留征博士能够再接再厉,持之以恒地深入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的鲜活实践、核心问题和基本规律,为广大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理论贡献。
徐洪才
2015年1月25日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著名经济学家、中央电视台特约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