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
- 孙国富
- 1944字
- 2021-03-28 23:11:26
16.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孙士奇
“叮铃铃……”寒假开学后的一天晚上,我10点多刚从实验室回到宿舍,电话就响了。这学期要准备开题,每天回来得都比较晚。
“孙国富,肯定是你的电话。”室友正趴在电脑前写报告,头也不抬地跟我说,“我连接都不用接,晚上武玉红给你来过电话,你没在。”
“喂,你好。”我抓起听筒,用习惯的问候语应答。
“是我,”妻子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今天儿子遇到大问题了。”
“啊?怎么回事?”前一阵妻子把儿子的脚弄伤,我还心有余悸,听到她这么一说,担心又出什么乱子。
“不是坏问题,你别紧张,但确实是个大问题。”
“那你说说呗。”我感到轻松了许多,“儿子呢?”
“他睡了。是这样的,今天我下班回来的时候,感觉很累,吃了点东西就先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会儿。”
“你不能总是没白没黑地干,咱还得要命呢。”妻子现在负责公司的销售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也是每天都忙到很晚,她身体又不太好,我总是劝她要学会劳逸结合。
“儿子把我叫醒了。”
“嗯。”
“他问我:‘妈妈,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你怎么说的?”
“我说:‘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呀。’”
“然后呢?”
“儿子说:‘不是。’我说:‘怎么不是?不信你看看妈妈肚子上的刀口。’反正我是剖腹产,就让儿子看了看。”
“你还真让儿子看啊?”
“那有啥?自己的孩子嘛。我说:‘大夫把妈妈的肚子切开,就把你取出来了。’”
“后来儿子咋说?”
“他说:‘我说的不是尨尨!’”
“那是谁呀?”
“我也这样问儿子,他说:‘是别的孩子。’”
“那你咋说?”
“我说所有的孩子都是从他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对呀,那儿子又怎么说的呀?”我对儿子的表现十分好奇。
“他说:‘那比尨尨大的孩子呢?’”
“有意思的问题。”我感觉儿子的问题非同一般。
“我说:‘比尨尨大的孩子也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你哥哥就是从大姨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结果呢?”
“结果他有点急了,说:‘我说的也不是哥哥,是更大更大的孩子。’”
“嗯。”
“儿子急得抓耳挠腮的,可有意思了。我坐了起来,一本正经地问他:‘那你到底说的是哪个孩子呀?’”
“后来呢?”
“他说:‘我是说很早很早以前的那个孩子。’”
“这个问题厉害。”我从跟儿子的交流中,早已感觉到他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穿透力了,但没想到他会提这么高深的问题。
“我当时没意识到,就说:‘多早的孩子都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呀,只有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然后儿子怎么说?”
“他急得都快哭了,我一直劝他慢慢说。”
“是不能着急,他还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比思维慢很多。”
“是呢,我抓着他的手,让他慢慢跟我说。”
“这就对了,不能着急。”
“他突然蹦出来一句:‘我是说第一个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我确实被震惊了,脑子飞快地转着,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儿子的问题。
“喂?你听得到吗?”妻子没听到我的回应,怕我断线。
“我在呢。”
“你说我该咋回答呀?”妻子问我。
“你是咋回答的呢?可别瞎编啊。”
“这不有你嘛,”妻子在电话里跟我说,“我又不敢瞎回答,就说:‘你爸爸是博士,咱们问爸爸吧。’后来我们给你打过去电话,室友说你还没回来,我就让儿子看了会儿书,打发他睡了。我现在躲在爸妈这个屋给你打电话呢,怕把他吵醒。”
“我也不知道答案。”
“亏你还是个博士。”
“这不还是‘博士生’吗,等懂了就‘博士熟’了。”我知道儿子睡了,就跟妻子开了个玩笑。
“真的该咋说呀,明天儿子肯定揪着我问,睡前我都答应人家要问你的。”
“你就告诉儿子,爸爸不知道答案。”
“那儿子还不急死?”妻子知道儿子凡事都爱问个究竟,不会就此罢休的。
“你就老实说,这个问题问过爸爸了,爸爸也不知道答案,希望你长大了自己去探索。而且还要对他说,世界上有很多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也等着你长大了去寻找答案呢。”
“就是啊,这样还能激起他的学习兴趣呢。”
“韩愈的《师说》里不是说过吗,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咱们有不懂的,就老老实实告诉孩子,可别糊弄他。”
“我也不想糊弄他。”
“这就对了,实事求是嘛。师不必贤于弟子,博士不必无所不知。”我在韩愈的话后面加了一句自己的话。
“我也困了,爸妈还等着睡呢,明天我就这么跟儿子说。”
“嗯,一定要鼓励他多提问题。咱们也得多学习,要不真还没法跟儿子对话了呢。”
“就是,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孙士奇。”妻子想出这么一句话,说了声拜拜,愉快地挂了电话。
卢勤知心话
3岁多的孩子能问出“第一个孩子是从哪里来的?”的确很了不起。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给北京的中学生题词:“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能提出新的问题不是幼稚,而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要给他“句号”,要给他“问号”和“叹号”。保持孩子求知兴趣的最好办法,是让孩子自己找答案。那种自己动手寻找答案的成就感,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