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美动画电影母题比较分析

尽管艺术的母题十分丰富,但是作为动画电影的母题主要有:爱的母题、成长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尽管美国的动画电影受众定位早已不仅仅是儿童,而是包括几乎全年龄段的人群,但是其仍然主要关注人性中的各种美好情感、成长与自然。这三个母题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并不因“长大”而过时。在母题的表现形式上也是千差万别:一样的故事内核,不一样的叙事结构;一样的人物形象,不一样的性格发展逻辑;一样的技术手段,不一样的影像和画面风格。

1.中美动画电影对母题的侧重

美国动画电影三类主题都涉及,侧重表达英雄成长母题和爱的母题。动画电影三大母题在美国动画电影中都有表现(如《冰河世纪》就是关于自然主题的,三只性格迥异的动物充当人类的保姆,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主题;《熊的传说》中,主人公肯耐被大地精灵变成熊,以熊的视角去体验熊被人类猎杀的感觉;《森林保卫战》中,一群安居在森林里的小动物生活领地被人类侵占,绿地和食物都越来越少,不得不在浣熊的带领下开始反击;《疯狂动物城》中,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最后的和谐相处),但以美国英雄式的成长母题和爱的母题影响最为深远。从《白雪公主》开始,爱的母题一直是美国动画电影的永恒话题,这不仅包括细腻委婉、带有童话色彩的爱情故事,如《美女与野兽》《风中奇缘》《仙履奇缘》《睡美人》《小美人鱼》《人猿泰山》《小鸡快跑》《长发公主》等,也有表达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亲情的,如《海底总动员》《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熊的传说》《冰雪奇缘》等就讲述了饱含深意的亲情故事;还有表达友情的,如《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怪物史莱克》《马达加斯加》《赛车总动员》《霍顿与无名氏》等。成长主题主要表现的是美国式英雄——个人主义英雄的成长历程,如《小鸡快跑》《马达加斯加》《小马王》表达了对自由的钟爱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埃及王子》表现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珍视。在美国动画电影中,人物性格、故事结构、母题表现形式与时代审美趣味是互构的,比如在《怪物史莱克》中,传统的“王子—公主”式爱情模式被颠覆,这是与时代审美趣味的变化紧密相关的。美国动画电影对母题的表现存在着逐步现实化的过程,因为较少文化资源的负担,这种现实化过程显得更加自然。美国式动画电影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喜剧或正剧模式。

中国动画电影母题相对比较单一,侧重表达英雄成长母题。中国动画电影表现爱的母题十分笼统,如《小蝌蚪找妈妈》准确来说是一部科教片,而不是亲情片;《东海小哨兵》《小八路》等都是讲特定历史时期中小英雄的成长经历,虽然运用了剪纸、木偶等不同的艺术制作手法,但无论是《小八路》中一心想成为八路军的儿童团长虎子,还是《东海小哨兵》里与特务斗智斗勇的红小兵小红、小龙姐弟,或是《长在屋里的芦笋》中克制私欲、将芦笋交公的红小兵葵葵,这些小英雄人物的成长无疑都带着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体现出在他人引导下政治意识觉悟的“提高”,这些动画影片对“成长”的表达也相应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宝莲灯》中三圣母的爱情和沉香朦胧的爱情一样,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故事“导语”,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片段的叙事目的以及对整部影片结构所应起的作用。

自然母题是中国动画电影较少涉及的一个领域,尽管自然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中国人来说越来越迫切,但国人也是近些年来才愈发认识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平衡的重要性,加之传统文化中相关的文化题材不是随手就可以拿来用的,因而中国动画电影很少关注这一全人类共同的母题。在中国动画电影中最常见的是成长母题,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成长母题的表达也带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往往表现一个中国式的、正面的英雄在历经各种非常态的磨难之后,最终打败各种恶势力取得胜利的故事。英雄很少有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即便有,也是匆匆几笔带过,缺乏细腻的刻画和铺垫,显得非常生硬,人物的性格弱点几乎看不到。为什么他是英雄?因为他本来就是英雄,中国动画电影表达了中国式英雄应该是什么样的。英雄跟不平等、不合理的现状之间的斗争,成为叙事的主要线索。

2.中美动画电影对相同母题的不同表达方式

①对爱的母题的表达——以《公主与青蛙》《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

美国动画电影《公主与青蛙》是迪士尼的第49部经典动画长片,故事彻底颠覆了《格林童话》中经典的《青蛙王子》的情节——公主亲吻了青蛙,青蛙王子从邪恶的诅咒中解脱出来,恢复了迷人的样子,于是公主与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但如果亲吻青蛙的不是公主,会发生什么情况?

影片故事背景设定在20年代美国爵士乐的故乡——新奥尔良,一位来自马尔多尼亚王国的王子莱文在新奥尔良中了邪恶巫师的魔法,变成了一只青蛙。他需要得到公主的拯救,却误将黑人姑娘蒂安娜当成了公主。蒂安娜吻了青蛙后,非但没能解开王子所受的魔咒,自己也变成了一只青蛙。于是两只青蛙前往密西西比河河口寻找老女巫去帮他们解除魔咒,在这个过程中,两只青蛙相爱了。最后,当他们举行婚礼时,王子吻了蒂安娜,魔法被解除,而蒂安娜因为嫁给了王子,所以也成了公主。

电影《公主与青蛙》剧照

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王子与公主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核历久不衰,但创新的叙事手法和像《怪物史莱克》一般精彩的人物设定,这种逆向思维以及新颖的视角,让这瓶旧酒散发出迷人的新香。除了不变的爱情,在人物设定上,该片也大胆创新,女主人公蒂安娜也是迪士尼动画电影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公主,因为故事发生地在美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南方老城、爵士乐的故乡——新奥尔良,因此主角也变成了一个黑人女孩,秉承着迪士尼动画一贯色彩明艳的画面、载歌载舞的场景,配乐也成为观影过程中的一场听觉盛宴。

中国动画电影《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根据有着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改编,家喻户晓的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千年,动画版的《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演绎了这段唯美悲戚的爱情故事:

好动活泼的女孩祝英台,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女扮男装到学校去上课。在前往学校的途中,遇到了新同学梁山伯,英台对清秀斯文又富有正义感的梁山伯一见钟情,两人结伴同行。在学校期间每日的相处,让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而身为女儿家的祝英台,对梁山伯的心意也愈发坚定。三年后,祝英台经不住催促而返家,临行前夜对梁山伯表白了自己的身份与情感,二人私定终身。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纨绔子弟马文才看到了。

回到家中,祝英台却发现自己被许配给马文才,英台不从,却无法抵抗马文才强势的父亲马太守。在师母点拨之下,梁山伯决定提早结束学业,先行前往祝英台家中拜访,才得知自己的心上人已被许配马文才,于是黯然离开祝家,终因悲伤过度而死去。梁山伯的死讯传来,祝英台哀痛不已,她穿戴成美丽的新娘,偷偷来到了山伯的墓前,墓碑崩裂,山伯温柔微笑,牵引着她,缓缓走入墓中,两人翩翩化蝶而去。

电影《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影片在悲剧爱情故事里添加了喜剧色彩,例如同为同学的梁山伯、祝英台与搞笑的马文才在求学期间的种种充满笑料的情节,前半部分的“喜”反衬了故事结局的“悲”,与美国动画电影中常见的“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式爱情不同,中国动画电影从诞生至今,旨在表现男女爱情的作品本就寥寥无几,《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其中的佳作,影片凭借原本就感人至深的民间故事与动画的演绎方式,讲述了一段在中国特定历史环境下人物不能与命运抗争的爱情悲剧。

②对成长母题的表达——以《鬼妈妈》《小虎斑斑》为例

美国动画电影《鬼妈妈》以独特的平行空间和对立的时间线贯穿整个故事,运用定格动画的制作手法,讲述了一个与《千与千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少女拯救父母、获得成长的故事:

十来岁的小姑娘卡洛琳随着父母搬进一幢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忙碌的父母无暇顾及卡洛琳,妈妈敷衍了事的饭菜,让卡洛琳觉得自己在吃一堆烂泥巴;带她去商店的妈妈不肯给卡洛琳买心仪的小手套,更别提漂亮的衣服;爸爸没时间打理门前的花园,让卡洛琳请好朋友来参观的计划落空;每天睡觉时,爸爸妈妈不会给她讲睡前故事,房间也布置得不够温馨……百无聊赖的卡洛琳在户外认识了房东的孙子——韦伯和他的黑猫,这个男孩子总是神秘兮兮地说着关于老房子的事情,并且送给她一个长得和自己一模一样、有着两粒纽扣眼睛的布娃娃。邻居们也显得很是奇怪。总之,生活中的一切都让卡洛琳不满意。

卡洛琳无意间发现屋里的墙上有道小门,为了摆脱她的纠缠,妈妈无奈拿出钥匙,打开门后,卡洛琳看到里面已经被砖头堵死。晚上,梦中的卡洛琳在小老鼠的带领下,经过这扇门,到达她的“另一个家”。在这个家里,妈妈和爸爸不再那样忙碌,而是将全部的时间和爱心都给了卡洛琳,他们为她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晚餐,在漂亮的卧室里哄她睡觉;爸爸离开电脑弹起了钢琴,屋外美妙的花园为她绽放,被缝上嘴巴的韦伯陪着卡洛琳去看邻居的精彩表演……

每天,卡洛琳在现实中的失落与不满,在夜里的“另一个家”家中都会得到补偿与满足,当白天她向妈妈讲述夜里的奇遇时,妈妈总是不屑一顾。直到有一天,“另一个妈妈”提出,要卡洛琳永久地成为他们的女儿,他们保证会永远爱她、满足她,前提是她必须被钉上两粒纽扣眼睛。卡洛琳这才开始感到害怕,在黑猫的帮助下,她见到了另外三个被鬼妈妈骗走眼睛的小灵魂,他们等待着卡洛琳的拯救。卡洛琳返回现实的家中,却发现自己的父母已经被鬼妈妈囚禁,在伤心和孤独中度过了一天一夜后,她勇敢地返回“另一个家”中,向鬼妈妈提出挑战,要用游戏来拯救父母和那三个小孩子的灵魂。在黑猫、韦伯和邻居姐妹以及鬼爸爸的帮助下,卡洛琳集齐了三粒鬼魂眼,与鬼妈妈斗智斗勇,最终解救了父母,帮三个小孩找回被老巫婆藏起来的眼睛,他们变成了天使。

而这一切,卡洛琳的父母一无所知,现实中的他们刚刚完成工作任务回来,爸爸难得地陪卡洛琳玩耍,妈妈在她被窝里塞进那双当初拒绝买给她的手套。次日,开满郁金香的花园里,邻居们和卡洛琳一家举行了一个开心的派对。

电影《鬼妈妈》剧照

这部由亨利•塞利克打造的充满黑暗童话风格的动画电影,以其超现实主义和现实交融混合的风格、超现实空间的幽闭恐怖场景和奇特的幽默感,展现了主人公卡洛琳的成长历程。

通过连接白天与黑夜的那扇神秘之门,卡洛琳一次次进入那个与现实平行的世界。从物象上看,那个世界堪称是现实世界的镜像复制,其中的事物与现实里的几乎一模一样,甚至更加妙不可言,但终归显现出它狰狞的一面——另一个世界里的父母对卡洛琳百依百顺,竭力满足小姑娘的一切欲望,其代价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影片以平淡的现实场景(老旧的房屋、难吃的餐食、枯败的花园),对照着美妙的梦境场景(温馨舒适的房间、精心烹制的晚餐、鲜花怒放的室外),及至最后的狰狞黑暗场面(阴森恐怖的囚禁室、布满蛛丝的通道、狰狞可怕的鬼妈妈),在不断升级的场景对比中,影片主题清晰凸显:历经了成长和救赎的卡洛琳终于明白,现实中的父母才是最爱她的那两个人——他们无暇充分顾及自己的感受,但绝对不会以爱的名义去绑架、去伤害自己,也许生活就是这般平淡无奇,不能每天都是绚丽多彩。父母之爱不是对孩子所有要求的百般逢迎,更不是丧心病狂的控制与绑架。这个略显深刻的主题,以一种带有些许恐怖色彩的镜头语言和黑暗色调表达出来,也是对爱的主题的另类表达方式。

中国动画电影《小虎斑斑》讲述了一只名为斑斑的小老虎经历磨难的成长故事:

为了拯救被污染的森林,小虎斑斑历经艰辛取来了仙露,却被垃圾怪人骗走。斑斑差点被垃圾怪人用去做动物溶解实验;它在逃跑途中得到了土地爷爷的帮助。斑斑的逃跑惹恼了垃圾怪人。垃圾怪人抓走了斑斑的母亲,并将抢走仙露、破坏森林的罪名嫁祸给斑斑。被诬陷的斑斑遭到了其他动物的唾弃,又失去了母亲,受到了双重打击,斑斑绝望了。土地爷爷鼓励斑斑勇敢面对挫折,斑斑勇敢地冲向了垃圾怪人的巢穴,与之进行了英勇的搏斗。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中了毒的怪兽不顾自身安危替斑斑挡住了垃圾怪人的毒爪,原来那就是斑斑的母亲。这一切更加激怒了斑斑,他大吼一声冲上去,将垃圾怪人打翻在沸腾的岩池中,夺回了仙露,拯救了森林。斑斑再次用真诚赢得了动物伙伴们的信赖,森林变得美好如初。

电影《小虎斑斑》剧照

作为中国第一部全数字计算机三维动画,该片的制作技术和表现形式与美国的《玩具总动员》相似,但从故事内容本身来看,主要受众还是定位在低龄儿童,因此还是无法脱去“低幼”、剧情缺乏吸引力的标签。

上述两部影片选择了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成长历程。不论电影是以手工还是电脑技术制作而成,不论影片的主人公是人类还是动物,影片想要表达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成长必须经历苦痛,方能雨后见彩虹。但是如何将这个母题以观众不排斥、不厌烦的形式娓娓道来并让人心有所感,就是叙事手法高下立现的地方。

③对自然母题的表达——以《篱笆墙外》《麋鹿王》为例

美国动画片《篱笆墙外》讲述了人类扩张与野生动物生存之间的矛盾:

单身小狸猫RJ想偷走还在冬眠的大狗熊的一车零食,不料却弄巧成拙地被公路上的大卡车压碎,大狗熊要求RJ在一周后的满月之时把这车零食还给他,要不就把他吃掉。于是,RJ开始了拼命找食物偿还窃债的旅程。

另一边,冬眠醒来的动物们发现食物所剩无几,而且他们面前出现了一道看不到尽头的篱笆墙。乌龟沃尼打探后发现篱墙的另一边居住的人类十分危险,那里原先是他们采集食物的区域。RJ为了还债,只能竭力“动员”这些“食物收集员”与他一起翻过篱墙去寻找食物。正当大家犹豫不决时,RJ拿出从自动售贩机中得到的一包薯片,这种食物以独特的香气和口味,立刻征服了森林中从未吃过薯片的小动物们。于是,在RJ的带领和部署下,小动物们开始翻越篱墙,入侵人类的生活。

被小动物搅得焦头烂额的人类马上召开业主委员会,请来灭害专家对付这群难缠的小东西。由RJ带领的动物冒险偷到了一大车零食,就差一包薯片时,南茜发现了这些入侵者。RJ在紧急关头被迫说出了带领他们偷食物的真正目的。RJ顺利逃跑,其他动物被捕。RJ还了零食后,发现自己并不能成为如狗熊一般只顾自己的“独行侠”,而是非常需要那些被狗熊称为“傻瓜”的伙伴们,于是踩着零食车去拯救沃尼们。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直想将这些动物彻底消灭的业主委员会主席南茜,也战胜了大狗熊。最终,RJ不再孤身一人,而是成为以乌龟沃尼为首的幸福“大家庭”中的一员。

电影《篱笆墙外》剧照

这部由同名漫画改编、由《小蚁雄兵》的导演蒂姆•约翰逊和《小鸡快跑》的编剧卡瑞•科克帕特里克联合执导,《玩具总动员》《泰山》制片出马,《怪物史莱克》《马达加斯加》幕后人员助阵的《篱笆墙外》,与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平成狸合战》相似,将人类扩张与野生动物生存之间的矛盾精彩地呈现出来。影片故事的构思很巧妙,再加上惯有的美国式幽默,可爱的动物与人类充满对抗性的情节,《篱笆墙外》成为一部成功的商业动画电影。

与《篱笆墙外》不同的是,中国动画电影《麋鹿王》在表现动物与人类的斗争中,反而加入了爱情元素:

远古时期,传说麋鹿是能够让大地回春的神兽。云梦国国王企图从麋鹿身上获得神的力量,举兵围捕麋鹿。麋鹿群奔逃向向云梦泽深处。危急关头,云梦之神——麋鹿王把麋鹿们带到了麋宫山。自此,云梦泽里再无麋鹿,也滴雨未下。六百年后,云梦泽一片荒芜。云梦国的王子灿为了让大地回春,带领军队来到了云梦泽,欲请麋鹿降下甘霖。同行的国师暗自偷了《麋王化生图》想借此获得麋鹿王的神力。

人类军队的到来,使得生活在麋宫山脚下的麋鹿们被迫向深处迁徙。麋鹿公主攸攸无意中吃下仙草鹿含草,长老得知后告诉攸攸远古的事情,攸攸决定相信爱和善,与王子一起面对邪恶的挑战。

怪兽海栖马本是云梦国国宝,因吃不上水草而变得嗜血成性。海栖马首领青木带领同伙化身野马,将王子灿带到了麋宫山下湖畔意图加害。攸攸无意间看到这一幕,为救王子一同坠崖。下坠的过程中,攸攸在一捧金光中化身为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王子灿对她一见倾心。

怪兽海栖马为了恢复被封印的法力,也加入到寻找麋鹿王的队伍中来。灿和攸攸一起与国师和青木斗智斗勇,灿被国师杀死,攸攸将鹿含草的法力给了王子,王子复活,而她变回白色麋鹿。当国师将《麋王化生图》打开时,王子灿突然出现并挑开了国师的面具,邪恶的国师在金光中化为了灰烬。最后,王子灿变身一只美丽的雄性麋鹿,和攸攸及鹿群一起奔向大自然的怀抱。

电影《麋鹿王》剧照

麋鹿,国人称为“四不像”,传说中它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把春天带回大地。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朝,古人对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它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民间文化更是对它敬若神灵,甚至传说古代“三皇”之一的炎帝就是它的后代。

《麋鹿王》完全取材于《山海经》,并吸收了大量中国神话、民间传说的元素,借助于这一神兽形象讲述了一段人兽之恋(麋鹿公主和人类王子的恋爱)。影片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了大量养分,以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视觉元素如场景设计、角色形象、服装道具等,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对比中美动画电影对母题的侧重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发现:

成长母题是中美动画电影都关注的母题,但是成长的对象和成长过程完全不同。“动画片须迎合一般父母教育下一代的温和的保守心理,这样才有可能使他们掏钱为自己的孩子购票。这样一种‘家长’观念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变,特别是在欧美。即便近几年崛起的成人动画电影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主流这一趋势。”(4)“美国动画也有很浓的英雄情结。它是动画艺术与美国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人们渴望象征希望和力量的超级英雄出现,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这样的人物,于是人们便转而在杜撰的精神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5)美国讲述的是个人主义英雄成长的故事,中国动画电影的英雄形象比较单一,主要是在与现实的矛盾中体现英雄大公无私、愿为集体利益牺牲自我的美好品质。

爱的母题在中国动画电影中是一个附属的角色,往往被几个镜头带过。美国动画电影的女性通常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天真、美丽、可爱、无知、无私的‘仙女’”,与之相对的一类是“复杂、丑陋、刁钻、自私、蛮横的‘恶魔’”。“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经典动画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坚持这种对女性的二元塑造,对于某些角色的模式化设计甚至比《格林童话》更为彻底。”(6)“深谙童话的人都可以熟练地讲出童话以及经典童话为蓝本的迪士尼动画模式:善良美丽的公主与英俊勇敢的王子相遇,经过种种磨难,最终战胜了邪恶的力量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7)中国动画电影过多地注重动画电影的教化作用,在亲情的关系处理上,往往要建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二元对立的关系,跟在现实中中国人的情感不外露一样,动画电影对亲情的表现相对轻描淡写,因为长期以来把动画电影的受众定位在儿童,早期动画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则更少。

对母题的关注与当下人的生活现状有紧密的关系。美国的动画电影之所以关注自然母题,与其较早地完成工业化有关。其次,随着社会的原子化和后现代化转型,美国动画电影对母题的表现形式本身也发生了契合时代心理的转变。故事的结构只是一个可资借鉴的框架,如何演绎,主要要与时代审美意识相契合,而不能闭门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