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发展特点

(1)法律法规环境将成为影响当前智能驾驶进展的关键因素。从全球范围来看,政策法规的制定普遍落后于智能驾驶技术的进展。美国各州不同的自动驾驶道路安全法规标准不一、鱼龙混杂。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曾表示,目前缺少足够的自动驾驶汽车道路行驶数据来制定全面的监管法规。我国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进度仍落后于美国。不过,我国目前已经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逐步明确智能驾驶技术的创新应用法律法规。未来,智能驾驶产业必将面临来自技术能力、成本、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和消费者认知、保险赔偿等诸多方面的考验,营造有机生长的法律法规环境将显著降低智能驾驶的事故发生率,减小安全风险,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对智能驾驶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自主式和网联式融合发展是智能驾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驾驶的实现有赖于环境信息感知,从智能实现手段而言,智能驾驶的技术路线可分为自主式和网联式两大路线。自主式智能驾驶主要依赖车载传感器来感知信息,并辅之以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定位技术。在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尚未普及、V2X车用通信技术也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自主式技术路线是当前智能驾驶发展的主流路线。然而,随着智能驾驶向更高级别发展,自主式技术路线对车载计算芯片、传感器的要求迅速提升。从单个车辆来看,这无疑带来了成本控制、功耗控制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从整个交通系统来看,节点间交互的滞后降低了单节点高度智能化的效能,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无谓的浪费。未来,随着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以及V2X车用通信技术的快速产业化应用,局部交通道路信息感知、高精度定位等均可依赖外部提供,这样不仅可以大幅降低车辆的成本,降低对车载软硬件的依赖和要求,还能够提升精度和可靠性。因此,自主式和网联式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真正实现智能驾驶的必由之路。

(3)智能驾驶发展迅速,但L5级自动驾驶产业化落地仍需较长时间。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企业针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存在三种发展思路,一是渐进式发展思路,即逐步由L1级至L5级发展;二是阶跃式发展思路,即从L3级自动驾驶起步;三是激进式发展思路,即直接研发L4、L5级自动驾驶汽车。虽然智能驾驶已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资本活跃的热点领域,L5级自动驾驶也引发了人类足够的向往,但智能驾驶的蓬勃发展难掩L5级短期内难以落地的客观事实。在技术和产业化层面,从L3级到L5级,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提升,智能驾驶系统对环境感知、数据运算处理、决策执行、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等方面的要求迅速攀升,从此带来了算力、成本、功耗、可靠性、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巨大挑战。这些问题在技术层面的解决和产业化层面的成熟尚需时日。在法律道德层面,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争议和思考。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智能驾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对智能驾驶相关法律和道德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