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女生不放弃自我提升有多重要?
- 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敢向命运叫板
- 丁鹏
- 3251字
- 2020-07-31 18:58:12
微博上收到一位学妹私信,她今年三本三跨上海某985的社会学,以初试第三,复试第十被刷,录取8个人。她承认自己复试没有发挥好,但并不甘心失败,想“二战”。她的父母因为她是女生,一直想让她安定一些,这次考研的失败也令她对父母感到抱歉。她纠结下一步路该怎么走,想听听我的建议。其实类似的事情很多,因为是女生,在学术这条路上受到的质疑就要远大于受到的尊重,承受的压力就要远高于获得的支持。
曾经有一个本科环境科学专业的女生想出国读博,咨询一位本校老师的建议,老师反问道:“女生读博要考虑的是你是否要成为居里夫人?即便是居里夫人她的个人生活是否幸福我们也不得而知。”我听了感到很震惊,从来没有一个男生在选择读博的时候有人质疑他是否能成为爱因斯坦,即使成了爱因斯坦,个人生活又是否幸福呢。
有人调侃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甚至从一个女生嘴里听她津津乐道女博士是UFO(不明飞行物),ugly(丑陋的)、fat(肥胖的)、old(老的)。也就不难理解女HR在招聘的时候对女生性别歧视。有些人因为自己不是女博士、不需要找工作,对性别歧视就可以置身事外,甚至加入对女性的侮辱与损害之中。
或许你也有这样的经历,过年回家,亲戚邻居,甚至动车上坐你旁边的阿姨在得知你考研/考博的计划后都会激动地拉着你的手,以救苦救难的姿态苦口婆心地跟你讲,女生学历高没有用,学历越高越不好找对象,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女人最大的资本是年轻,过了25就迅速变老,女人最佳生育年龄是23~30……你王姨家的小红姐,海龟博士毕业,30了还没对象,学历高,心气也高,一般人看不上;最好的岁数又过去了,条件好的又看不上她,往后是越来越难找了,啧啧啧。相反,你李叔家的小兰姐,虽然学历低,但考上了公务员,早早嫁了人,现在都怀二胎了,生活稳定,真是让父母省心……
经过五次三番的摆事实讲道理,不少女生是服气的。亲戚朋友总不会害你吧,长辈的经验教训总有借鉴的意义吧。回想学校生活,当你背着笨重的书包在为报告而灰头土脸地泡图书馆时,你的舍友发个朋友圈就有好几个师兄自告奋勇鞍前马后地帮着做。你永远有新的报纸要看、新的单词要背,你的舍友永远有新的鲜花要签收、新的套路要怼回去……看到你的目光不再坚定,面露迷茫之色,这时候长辈们才长长地舒了口气,一种劝人从良的崇高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经过怀疑、动摇,否定与自我否定,最后,你决定要做个大人了,你决定把媚俗从众当成深谙世故;你决定要做个普通人了,你决定要心安理得地贪图安逸。一毕业就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首选当然是公务员、事业编,不管你适不适合、有无兴趣、待遇怎样、发展怎样,起码看起来既稳定且正经,最重要的是让父母有面子。接着,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相亲,早早地把自己嫁出去。等什么等啊,还要嫁给爱情?还要嫁给你喜欢的?年轻才是女人最大的筹码,遇到条件合适的就应该嫁了。还要早早生个大胖小子。于是你看起来事业稳定,生活美满,不仅不再成为父母的负担,还树立了你在亲戚、朋友、同事、邻居、茶余饭后街谈巷议中不容置疑的正面形象,微信朋友圈晒幸福的小霸主。
你很容易接受这样的说辞,你是女生,不应该活得太累,应该安逸一些。好像只要放弃对理想的追寻就能换来四平八稳的生活,好像放弃个性就能够换来波澜不惊。你很容易接受“安逸”这个词,这个词太好了,听上去就好像是“幸福”的同义词,实则只是“平庸”的同义词。“平庸”太刺耳,因此它有很多同义词来替换,比如“做一个普通人”,就好像有一种普世的生活模板像“普通话”一样值得全国推广。
“安逸”“稳定”代表着一种惯性的、陈旧的也是可疑的社会体系与结构。而一种制度,即便是压迫、损害你的,只要具有某种稳定性,也会使人感觉到安全。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语言、观念、风俗、制度被用来规训女性。因此我看到的迷茫、软弱的女性太多了。一方面对性别歧视感到不满,一方面接受男权的规训,甚至从中感到某种便宜,主动放弃对理想的追寻,对个性的追求。正如大多数人一方面对“阶级固化”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却将“稳定”和“安逸”奉为生活的主旋律。
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是“柔弱”(对力量的剥夺)与“黏人”(对独立的剥夺)。因此女性不应该在财富上赢过男性,不应该在学问胜过男性,可以说女生在任何事情上比过男性都会使男性感到不利,而反过来却并不如此。因此女性热爱学术、有事业心、敢闯敢拼、有才华、有梦想是很非主流的事,女性就应该活成一个花瓶、一个傻白甜、一个没有任何追求、没有任何个性、只会顺从、只会取悦、任劳任怨还得感恩戴德的生育机器。女性要卑微到尘埃里才不会使丈夫感受到压力,才符合社会的规训。而社会对男性的期待是不出轨,虽则某些时候男性的出轨都能归罪到女人身上,不是性格强悍河东狮吼,就是不注意保养年老色衰,甚至十月怀胎都可以作为体谅男性出轨的理由……而反过来女性如果出轨可以从明朝骂到现代。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作为顽疾的性别偏见,这种换了副面孔的读书无用论,是如何红旗不倒大行其道的?当然,心灵鸡汤界一直在关怀女性,向女生指明一条出路:“最大的投资是投资自己。”这句话乍一看很有道理啊,可情感博主们教给女生,也为女生们所接受的“投资”包括什么呢?健身、美容、名牌、旅游、摄影、看电影、阅读心灵鸡汤……或许这些“投资”能让你嫁得更好,进一步还能对抗已出场或潜在的小三,但更多只是维持了一种小资的生活方式而已,本质上只是主动迎合了男权所建构的用于规训女性的评价标准和生活方式而已。
那么,作为向高精尖领域进击所必需的教育呢?女生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并与男性同辈甚或前辈们一争高下。我至今不会忘记我在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所遇到过的那些聪慧、勤奋的女生。也不会忘记她们的勤奋是如何被嘲笑,被孤立,甚至例假也会被认作是女性的生理构造决定她们在智力或能力上不如男生的根据。因此,被理解为死记硬背毫无技术含量的文科天然地适合女生。因此在就业时没有男朋友或要休产假或照顾家庭牵扯精力……都能够成为女生被淘汰的理由。
不要忘记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是屠呦呦。以笔者就读的北大为例,如果非要总结一个北大女生给人的整体印象,那就是她们的才气、灵气、锐气,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热忱,对公益的热心,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主宰命运的自信。远不止北大,也远不止高校,在各个领域里表现出众的女性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不只女生,我们国家的年轻人整体的生存压力都不小。不说已经失去热度的“蚁族”“蜗居”等概念,只说前段时间流行的既然名校毕业生都买不起房,那还有没有必要买学区房的段子。虽然网上的逻辑相当不合理,因为段子成立的前提条件在于房价仍会继续上涨,而对学区房的投资不仅是对教育的投资也是对房子本身的投资,教育能获得回报而房子也在升值……段子本身并不重要,段子所暴露的问题却不能不予以关注,那就是房地产的畸形发展,学区制度,教育回报,评判人才标准的功利至上主义,精英阶层理想的失落……
这种功利的价值观、平庸的生活范式正在束缚年轻人的发展。也包括笔者,在就业选择上的纠结,是拿薪水较高的offer,但做毫无兴趣的工作;还是坚守理想,但薪酬只能维持平均的水平。咨询家里一位长辈,在西安某公司任老总,也是高新区的创业导师。他的建议很简单,干自己喜欢的事容易出成绩。也是我内心的想法。往往我们征求意见其实内心早已有了答案,只是寻找支持的声音。文章开头向我征求建议的学妹想必也是同样的心理。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好评如潮的教育电影,看过的同学想必不会忘记主人公兰彻的理念,很简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想无论男生女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都在于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有勇气有能力有条件有毅力追寻自己的梦想。不要那么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那么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能力,不要那么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个性。如果连做自己都办不到,只能按别人所建构的套路而活,只能活成一个表面稳定安逸实则不堪一击,表面皆大欢喜实则庸俗不堪的俗世生活的模板,那人生该多么无趣,和咸鱼有什么分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