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一 小说的原点
开篇我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向那些想要尝试写小说的人们说一说,小说创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写小说时最重要的主题应该怎样去发现,怎样去浓缩。
写小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耐心,而且最后的结果不过是得到几十页罗列满文字的稿纸,而仅凭这些也不能保证马上就可以得到什么回报。总之写小说是一项注定要耗费大量精力的工作。
所以要想克服这些困难进行写作,自己的内心深处就必须知道想要表达什么或者追问什么。如果没有问题意识,而只是想随便写点什么,或者仅仅出于对作家这一头衔的莫名其妙的憧憬,那么你可能坚持不下去。即使写出来了,可能最终得到的也只是浪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后的空虚感。
当然也有人仅凭憧憬或一时兴起而写作,对于这些作品我们也不能一概否定。但是为了尽可能地持续写作,我们不能仅有那些表面的情绪,还要在心中保持这样的内核:现在我为什么在写?这是不可或缺的。
把深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表达出来,传递给他人,这是包括小说在内的音乐、绘画、舞蹈等所有艺术形式共通的基本目的和愿望。这才是创作行为的原动力。也就是说音乐家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画家用绘画,演员或舞蹈家则通过身体的变化来表达。而用文字表现感动的就是小说家。
总之,既然要写小说,就要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内心想传达什么,这是小说创作的原点,也是初心。
二 抓住内核
那么通过文章究竟想要传达什么?这就因人而异了。
可以是我们平日所抱有的思想和信念,可以是内心的纠结和对社会的不满,或者是最近的切身感受和印象深刻的事情等等,每个人各不相同。根据关心的方向或题材的不同,有人写社会小说,有人写心理小说,有人写恋爱小说。但无论如何首先要认真思考自己想要向读者传达的是什么。
这时最为重要的是自己内心深处要有抓住内核的热情——我就是要传达这个!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文章表现不够纯熟,学识不够丰富,这些不足也有可能被掩盖掉。以前的无产阶级文学也许在技巧上不够成熟,但是因为它热烈地表达了对歧视的愤慨和对压迫的愤怒,所以也获得了一大批读者。
对于小说创作我个人原本并不赞成这种以社会事件为中心的写作方式,但是写作入门由此开始也未尝不可。总之是否有非写不可的迫切动机,将关系到作品是否有巨大的影响。
但是最近有人特别重视迎合时代和世态,专门写一些这样的作品,认为这是现在流行的,或者这个作家是很受欢迎的而去模仿。其实“迎合时代的写作”实际上是最难的,能够做到的人一定是天才,即便对于有着高超写作技巧的专业作家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例如作家A一直坚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然后这些作品偶然与时代一致了,于是可能意外地成为畅销书,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他尝到了甜头去追逐时代的结果。如果他碰巧被时代所接受,我认为那不过是偶然与时代合拍而已。
在这里必须提醒大家的是,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小说的创作范围是如此之广。
这其中有的作品不停地追问沉重而深刻的社会问题;有的作品紧扣社会或某种时代发展的脉搏;有的模拟出各种事件和主人公从而提出新的问题;有的则只是追求表面有趣的轻浮之作。种种作品各有其特色。
而你本身又是倾向于哪种呢?我认为有必要从这个问题出发,对自己的资质或者说特性有个基本的把握。
当然最终也许有人会得出自己并不适合当小说家的结论,或者很难说适不适合。而现在就连这些人也被称作小说家了,于是问题就一点点变得复杂起来了。
三 观察心理褶皱
在有了写作热情后,怎样由此寻找属于自己的矿脉呢?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试着问一下自己喜欢什么?或者对什么最关心?
假设有一个三十五岁左右的男性。接下来他要写小说,那他首先必须要思考的就是我在当下最关心的是什么,然后以此为线索向自己的内心深处不断挖掘。当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社会问题、公司的事情、自己现有的待遇和工资,以及由此带来的遗憾和愤恨。从这里出发再稍微深入地向内心去探寻,从自己的出生和成长,到与父母兄妹的关系,与异性之间的问题,或者有关友情的问题,这些都要逐一去深入思考。
这其中最让你担心的问题,不管它是喜是悲抑或是愤怒,只要当下它在你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那你就要从根本上去重新思考。
如果思考的结果是和异性的关系最重要并且自己最关心,那么就以此为主题去追问。在此基础上你再去追寻父母的事情、与兄弟间的故事等这些身边的问题,那么“我想写”这个问题的内核就会自然而然地清晰起来。
在这里不仅仅是思考,而是千万不要忘记要向着探寻人的真心的方向去挖掘。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小说归根结底是写人的真心,所以面对他者,必须冷静地,有时冷酷地甚至施虐般地进行分析。比如这个人虽然这样说,但是他的内心并不是这样想的。事实上他是不是隐瞒了一部分内容?而且对自己也要进行受虐般的挖掘。比如表面看起来是这样一副面孔,但真正的内心却是另外一番模样,要完全不怕羞耻地去进行暴露。
所谓写作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将掩藏在他人和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暴露出来的工作。就像演员裸露自己的身体进行表演,或者就像音乐家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内心,而作家就是用语言表达内心。
因此,在日常会话中,如果遇到让你惊讶或心动的语言,或者能够触及人的真心或人生真相的语言时,千万不要忘了记录下来。
例如,当你想知道男人或女人的真心时,碰巧有个你认识的朋友要与她交往已久的有妇之夫分手。为什么要分手呢?原来是有一天,男的来女方家过夜时,从他的口袋里滑落出一方洗得特别干净的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白手帕。平时男人总是抱怨妻子根本不关心自己,但是当女人无意中看到那方整洁的白手帕时,那一瞬间她突然从对男人的感情中清醒过来。
这在平时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但是此时却有一种悲凉的真实感,确切地表现出了人的心理褶皱中的微妙之处。因此在听到这个故事时,我的灵感告诉我:“嗯,我要把它写成小说。”像这种平时很难表现出来的,但实际上却隐藏着人们真心的事实会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如果你用心去记录的话,会发现很多。
在确定了自己最想写的重点后,也不要忽视那些其他人不经意间说的话。特别是对于短篇小说来说,这些微妙的真实部分决定了作品的优劣。你的发现越有趣越独特,就越有可能写出优秀的短篇作品。
四 跳出常识
从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开始提炼内核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丰富的感性认知,同时也要具备一双观察者的眼睛。那不是普通的眼睛,它需要时而冷静,时而挑剔。
这样说可能有些不敬。以我们的前辈丹羽文雄为例来说,从某个时刻开始,他看母亲的眼光便不再把她当成一名普通妇女,而是把她当成一个女人。这样一来,他就理解了妈妈为何出轨。也就是说不是作为母亲,而是作为一个女人让丹羽先生的视角打开并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可以这样认为,从开始有了 “啊,这不是我的母亲,而是一个女人”的这种意识后,丹羽文雄这个作家就诞生了。从平日里作为亲人照顾自己的母亲身上,丹羽文雄感受到的不再是她作为母亲作为妈妈的温柔,而是她已经成为另一个栩栩如生的女人。这才是真实,把这一点写出来才能成为小说。
人当然不是片面的存在,她是母亲也是女人,是女人也是妻子。并且无论是谁都善恶并存。事实上既没有完全善的人也没有完全恶的人。或者说,如果有那样的人,那么不是佛就是神,总之不是真正的肉身之人。所以如果不把两方面都描写出来的话,那就不是在写人。
也就是说如果只写善良的人善的一面,那就不是小说。如果能描写世间伟大人物其内心阴暗的一面,或者写出凶暴的死囚犯内心潜藏的清澈一面,那才是真正的小说。
这就像我们常说的,如果狗咬了人是不会被报道的,但要是人咬了狗那一定会成为新闻。如果按照常识去看去写,是很难被叫作小说的。这是因为在伦理常识的框架中,人的形象是有意识被创造出来的,与人的本能总是多少有些差距,于是就会产生虚假。如果写一个常识性的人物形象,就容易观点不深刻,写不出人的真实样态。我们经常会在推理小说中看到那种表面很贤淑非常有女人味的女人,但是她们总让人觉得缺少真实感。女人的内心也有邪恶或冷淡的部分,认识到这一点,作为女性的立体感才会被表现出来。
把新闻记者和作家加以比较就能明白这里所说的视角的不同。
比如政界发生了收受贿赂的事件。这时记者会根据常识撰写类似“打击巨贪”的伸张正义式的新闻报道。但是作家会通过自我这个过滤器来描述这件事。如果自己站在同样的立场,眼前摆着一笔钱,可能也会收下。像这样的以有同样弱点的自己为原点去创作的就是作家。
记者大多时候不会通过自我这个过滤器去描写,所以看起来很有气势,绝对不会脱离常识性的认知范围。被称为硬派评论家的人中也有这种只把自己置于制高点,光发表所谓正确言论的单纯之人。但是在小说的世界里,以这种简单的观点去思考事情的话是不可能成立的。如果以常识论去塑造小说人物,那就会成为蹩脚的说教,是不会有读者的。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这一点,可能用二阶堂MASAYASU的漫画举例更好。他的漫画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巧妙地颠倒常识。例如他有这样一幅漫画,儿媳妇一边向婆婆说着“妈,晚安”一边提起菜刀砍向她,而婆婆则立马跳到半空中反倒把儿媳砍倒了。
一般常识认为儿媳应该体贴婆婆,但那都是假的,实际上她想要杀掉婆婆。而婆婆呢,本来应该比儿媳年纪大身体弱,但漫画中的婆婆居然能够跳到天花板,最后反倒压制住儿媳。这幅漫画之所以比普通漫画有意思,就在于从中可以窥探到人们内心潜在的真心话,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说这幅漫画非常像小说。
这一点在绘画的世界也是一样。有的人有很好的绘画技巧,但是没有主题,也就是缺少绘画思想。如果问他想要画什么,回答就是“想要画美丽的漂亮的事物”。但是这里所说的“美丽的事物”如果是花田或者少女,那就没有脱离常识性的范围。所以画原本就很美丽的事物看上去很容易,但实际上反而更难。
与之相比,如果想要画真正美丽的事物,那么从通常看来肮脏的东西中看到美,则是更为新鲜的发现,更能刺激观众。那就不再是描绘美丽的花朵旁边的少女这种平凡的想法,而是将其独创的发现展现在画面上,只有这样才会增加画的美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佳作。无论是小说还是绘画,如果主题或画意不突出,就算技巧再丰富也不会是好作品。
还有初次写小说的人要注意一点,不要过度追求描述事件。这一点在后面还会提到,希望千万不要忘记写小说不等同于写事件,事件终究是为写人而服务的,或者说只不过是为了吸引读者而存在的工具。如果忘记这一点而只写事件不写人物,那么写出来的就是没有内涵的贫瘠的小说。小说不是戏剧,不能只追求故事,如果不去追究和描写其中的人物心理,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好小说。
此外有人感叹现代的日本过于和平,没有战争和革命之类的“大事件”,所以很难发现小说的主题。的确那些所谓的“大事件”其故事性更强,更容易写成波澜万丈引人入胜的故事,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激烈的事件,如果在我们身边和内心进行探索的话,也应该会发现无数戏剧性的因素。
比如自己青少年时期面临的性问题,还有成人后的男女关系问题,如果细致地回顾一下,也可能滋生出具有深刻思想的戏剧性主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不同意没有事件就写不了小说的想法。反而是恰恰因为处于目前的这种状况,所以才能够刻画出真实的人物内心,这才是我们所追求小说的使命所在。
五 自我是什么?
作家之所以能够持续创作,重要的还是拥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与此同时在该领域能够有什么新发现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在著名歌手美空云雀最受欢迎的时候,和她有同样唱法的仅次于她的第二名的歌手就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与之相反的是即使歌唱得不怎么样但是唱法完全不同的歌手则更有存在的价值。同样写作也是一个需要个性的工作。
当然这里面也有运气的成分。有的人在其所擅长的领域中刚好没有成名的作家,所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有的人虽然有才能,但是在他的领域中竞争对手过多,所以迟迟无法出人头地。
同样是新人,二十多岁出道和五十多岁出道,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均不相同。有的人二十多岁时能写很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写不出来了;相反有的人到了五十岁左右突然开花结果了。从这个意义上看,就算有年龄的差异,但怎样发现自己的矿脉,并且耐心地继续挖掘下去,这两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总之,小说就是探寻自我是什么并对其进行表述的一项工作。如果有人找不到主题,那么可能就是因为他还不清楚自我是什么,或者没有认真去追问。
再次重申,主题就是把自己一生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弄清楚并且进行再构建。然后从中发现新鲜的事物,也就是从中发掘矿脉。至于怎样让矿脉发出真正的宝石的光芒,我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一一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