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鸡市渭滨区志
- 宝鸡市渭滨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1550字
- 2024-11-01 17:05:41
第一节 气温
一、平均气温
渭滨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3.2℃,7月份最高为27.7℃,1月份气温最低为.-4.4℃,年较差为32.1℃。极端最高气温为41.7℃,极端最低气温为-16.1℃。气温主要随海拔增高而逐渐降低,中部高,南北低。
表2-1 渭滨区1991~2010年年平均气温(单位:℃)
二、气温变化
年平均气温的趋势变化
渭滨区年平均气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升高的趋势,1993年发生突变,1998年,开始出现显著上升趋势。1994~2009年16年平均值较前34年的平均值升高1.1℃。
图2—1 渭滨区年平均气温M-K曲线图
四季气温变化
春季气温变化
春季气温自1999年出现升高的趋势,2001年发生突变,之后气温明显上升。
图2—2 渭滨区春季气温M-K曲线图
夏季气温变化
夏季平均气温表现为增温趋势,但变化不明显。
图2—3 渭滨区夏季气温M-K曲线图
秋季气温变化
秋季平均气温变暖非常明显,气温的上升速率为0.18~0.32℃/10a,且升温速率小于春季。
图2—4 渭滨区秋季气温M-K曲线图
冬季气温变化
冬季气温呈现震荡上升趋势,其升温速率为0.40℃/10a,也是四季中升温幅度最大的季节。
图2—5 渭滨区冬季气温M-K曲线图
气温呈升高趁势显著
渭滨的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以0.24℃/10a、以0.28℃/10a、0.30℃/10a的速度上升,以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显著。根据对气温变化的突变分析,辖区气温的变化是一种气候突变现象,突变年为1996年。1997年开始气温出现明显上升,1997~2009年13年的平均值较前37年的平均值升高0.9℃。
各季平均气温变化差异明显’春、秋、冬三季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以0.36℃/10a、0.24℃/10a、0.40℃/10a的速度上升,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夏季平均气温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表现为一定的周期变化特征,目前正处于下降阶段。
各月平均气温变化,除8月份外,其余各月均表现为升温趋势,其中有8个月的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以2月增温最大,升温速率为0.52℃/10a,其次是4月为0.46℃/10a,最小是6月为0.11℃/10a。8月气温呈下降趋势,其递减率为-0.13℃/10a,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降温趋势不显著。
图2—6 渭滨区月平均气温变化
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
一月是辖区气温最低,最冷月,受地形影响,北部温度低,南部温度高,月平均温度每升高100米而下降0.39℃,冬季温度垂直递减率比夏季小。800米地区一月平均温度-2.0℃,1000米地区为-3.0℃,1800米地区为-6.0℃,2800米地区为-10℃。
七月是辖区最热月,是一年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季节。平均温度与海拔高度相关,每升高100米平均温度下降0.71℃。
三、农业界限指标温度
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范围各不相同,各界限指标温度出现的初、终日期及其持续期,决定着相应作物生长的起止日期和长度。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用日平均气温表示)有:0℃、5℃、10℃、15℃和20℃。其稳定通过日期是用五日滑动平均方法确定的,各界限指标温度都具有其具体的农业意义。
0℃ 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表示积雪融化,土壤解冻,春耕开始,越冬作物复苏,果木幼芽开始萌动。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表示田间耕作停止,秋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整个≥0℃持续期可视为农耕期。
5℃ 初日为马铃薯等喜凉作物始播和冬小麦发青生长活跃期,多数树木开始萌动。终日后小麦生长缓慢,即将进入越冬期。≥5℃持续日数为喜凉作物生长期。
10℃ 初日表示进入春播期,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开始活跃生长。终日为喜温作物停止生长和喜凉作物进入缓慢生长期。≥10℃持续日数为喜温作物生长季,或喜凉作物活跃生长期。
15℃ 初日小麦开始进入抽穗期,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早稻移栽,热带作物生长,茶叶开始采摘。稳定通过15℃的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日期;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水稻已停止灌浆;热带作物将停止生长,棉花纤维停止生长。≥15℃持续期为喜温作物活跃生长期。
20℃ 初日小麦普遍灌浆、乳熟及油菜成熟期。水稻分蘖及迅速生长、安全齐穗;玉米高粱安全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