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土壤

一、土壤类型及分布

佛坪县的土壤分为水稻土、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潮土、亚高山草甸土6个大类,15个亚类,29个土属,11个土种。因受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和县境内山地气候影响,佛坪县土壤类型的分布具有水平带状分布和环状半环状立体式分布相间的特点。黄棕壤和棕壤是佛坪县的主体土壤,分别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8.93%和48.41%。以水平地带分布的黄棕壤为基带。同时,随山地起伏,各地又相间着垂直性环状半环状土壤分布。一般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为黄棕壤;1500~2300米区域为棕壤;2300米以上地区为暗棕壤;2700米以上山源带分布有少量高山草甸土。区域性土壤有水稻土、淤土,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两岸及坡麓。水稻土与黄棕壤中的亚类黄褐土构成佛坪县主要农耕土壤。其余为自然植被下的自然土壤。

佛坪县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

(一)水稻土

水稻土属于水耕熟化培育而成的耕作土壤类型。全县有水稻土面积13617.6亩。主要分布在蒲河、椒溪河、金水河流域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岸阶梯地、浅山沟谷、平缓坡麓等地,大部分为两季田。根据水稻土形成特征、水型影响和耕地熟化程度,可分为两个亚类。

1.潴育性水稻土

约占全县水稻土面积的90.9%。该亚类土壤是长期水耕熟化条件下,受地上灌水、降水和地下潜水双重作用,有较好的渗水性和持水性,水气协调,还原性物质积累少,一般不致危害水稻。作物为一年两熟,以稻—麦、稻—油两熟轮作。根据潴育性水稻土成土母质,可分为锈斑泥沙田和锈斑黄泡田两类。

(1)锈斑泥沙田:约占水稻土总面积的88.7%。土属含6个土种:锈斑泥沙田、沙泥田、泥质田、石底田、腰沙田、沙底田。以前三种面积最大。该土属主要分布在除龙草坪外的河道阶地上,大部为高产稻田,部分分布在沟谷坡脚地带。

(2)锈斑黄泡田(即黄棕壤型潴育性水稻土):是山地锈斑泥沙田一个土种。

2.潜育性水稻土

全县该亚类土壤约占水稻土的0.1%。主要分布在大河坝、西岔河、石墩河、十亩地等乡镇高山地带。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在地下潜水和长期渗水条件下,使50厘米土层内形成清灰色的青泥田。这些地方水源缺乏,靠蓄冬水灌溉。由于长期淹水,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物嫌气分散产生毒素,危害水稻,常发生水稻坐篼,加之水温低、泥温低,水稻亩产量一般仅300至400公斤。该亚类为一个土属:山地青泥田(黄棕壤型),两个土种:山地青泥田、山地冷浸田。

(二)黄棕壤

黄棕壤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区,面积920728.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7.6%,是佛坪县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其中农耕地65190亩,占农耕地总量的80.9%,也是林牧业重要用地。境内黄棕壤分5个亚类:

1.普通黄棕壤

面积371250亩,占黄棕壤面积的40.6%,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的黄棕壤地带,土壤发育好,土层较厚,无石灰反应,是农耕地第二分布区。分为4个土属:

(1)黄土质普通黄棕壤(黄泡土):6098亩,分布在袁家庄、东岳殿、大河坝、岳坝等地背风缓坡地带,表层土色深沃黄棕,土层深厚。

(2)花岗片麻岩质普通黄棕壤(沙黄泡土):面积327955亩,除袁家庄、大河坝以外,其余各地均有不同数量分布,为海拔800~1000米农耕地主要分布区之一。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重,呈暗黄棕、灰棕色,土层受植被覆盖、坡度陡缓影响,厚薄不一。这种土壤保肥保水性差,农作物生长不良,适宜林木生长,现多为次生幼林或灌木丛。

(3)砂页岩质普通黄棕壤(石片黄泡土):面积32651亩,分布在西岔河、陈家坝、大河坝,表层为棕色或淡棕色,保肥保水性好于沙黄泡土。土层薄厚不一,作物产量较高。

(4)石灰岩质普通黄棕壤(青石黄泡土):面积4546亩,主要分布在长角坝、东岳殿、西岔河、陈家坝、岳坝等地石灰岩地区,表层黄棕至褐棕,保肥保水力强,但易板结,渗水性差,宜耕期短。

2.生草黄棕壤

面积仅399亩,只含石灰岩质生草黄棕壤(青石灰黄池土)一个土属,分布在陈家坝镇。

3.黄棕壤性土

面积287557亩,占黄棕壤的31.5%。该土多含岩石风化碎屑,质地轻、土层薄、层次发育不全,一般土层之下即为风化岩,土壤以弱酸为主,分为两个土属:

(1)黄棕壤性砂石渣土,全县各地均有分布。

(2)黄棕壤性石片石渣土,主要分布在西岔河、十亩地、陈家坝、大河坝等地。

4.普通黄褐土

全县面积200386亩,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地区,土层较厚,为粮油旱地作物的主要生产地。可分为3个土属:

(1)花岗片麻岩质普通褐土(黄沙泥):主要分布在西岔河、十亩地、陈家坝、石墩河、栗子坝等海拔800米以下花岗岩地带,土层厚度随地形坡度变化较大。土壤质地以轻沙壤为主,结构良好,宜耕期长,耕作阻力小,但渗水漏肥,生产水平低;在缓坡平地生产效率高。

(2)沙页岩质普通黄褐土(黄胶泥):主要分布在西岔河、十亩地、陈家坝、大河坝等地。土层较厚,结构较好,保肥保水。

(3)石灰岩质普通黄褐土(红胶泥):主要分布在东岳殿、西岔河、陈家坝的石灰岩地区,土层深厚,暗红棕或红棕色。结构块状,宜耕性差,宜耕期短,渗水差,下雨易形成径流,养分贫瘠,保肥保水性强。

5.黄褐土性土

全县面积54257亩,分布在1000米以下土壤侵蚀严重的低山地区,土层厚,发育差,处于幼年阶段。土体风化岩石碎屑多,耕作阻力大,现多覆盖青棡为主的落叶树和灌木,有少量耕地。该土壤所处地带气候条件好,有效积温高,适种作物多。分为两个土属:

(1)花岗片麻岩质黄褐土性土(黄褐土性砂石渣土):主要分布在西岔河、十亩地、石墩河、栗子坝等地。

(2)沙页岩质黄褐土性土(黄褐土性石片石渣土):主要分布十亩地、大河坝等地。

(三)棕壤

分布在海拔1500~2300米,气候温凉、湿差较大的中山地带。全县共有面积913600.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7.1%,是佛坪县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该类土壤主要为森林地带,面积大、木材蓄积量多,自然肥力高;农耕地仅2690亩。分为4个类型:

1.普通棕壤

全县共有面积460980亩。主要分布在龙草坪、岳坝和其他中高山,森林植被覆盖率高,以栎类为主,间有油松、巴山松、华山松混交林,表层有4~10厘米不等的枯枝落叶层。土壤发育较好,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层次完整、明显,上层土壤含有机质,呈暗褐、暗棕色粒状、团粒状结构,呈为酸性反应。此类土壤虽肥,但所处高山,土壤潜力难以发挥,适种农作物少、产量低,喜凉温作物,如马铃薯,产量较高;宜种漆树、药材等。此类土壤分为4个土属:花岗麻岩质普通棕壤(沙泡土),占面积90%以上;黄土质普通棕壤(泡土);沙页岩质普通棕壤(石片泡土);石灰岩质普通棕壤(青石泡土)。

2.生草棕壤

面积925亩,分布在龙草坪、岳坝等高山地带。只有花岗片麻岩质生草棕壤(沙灰泡土)一个土属。

3.漂洗棕壤

面积仅290亩,分布在岳坝,只有花岗片麻岩质漂洗棕壤一个土属。

4.棕壤性土

面积441846亩,分布在龙草坪、岳坝等中高山地带。区域内多裸露岩石、石堆,土层薄,层次不明显、完整,含风化岩质碎屑多。植被多生长在石间或岩石裂隙处。表层土壤亦富含有机质,植被多木本类阔杂、铁栎松。分两个土属:花岗片麻岩质棕壤性土,占该类的98.2%;沙页岩质棕壤性土,占1.8%。

(四)暗棕壤

暗棕壤在县境内分布较少,仅在秦岭梁顶一带,面积33713亩。该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代换量大,自然肥力高。森林植被以冷杉为主的针叶林,地表覆盖厚,植被物丰富,对涵养水分有利。

(五)潮土

属人工种植培育的熟化土。主要分布在县城附近的低阶地上,为近代河流冲积物上发育,经人为耕种熟化而成,是潮土一个亚类和潮土土属,分两个土种,以石低潮土为代表土种。其土体100厘米内出现层位高低不等的卵石底,土壤结构良好,宜种蔬菜。2002年洪灾破坏及城镇建设占地后,所剩潮土极少。

(六)亚高山草甸土

分布在海拔2700米以上的山源地带。其面积原统计在暗棕壤面积之内。实际应属高山草甸土。这里气候高寒,常年多雾,温差大,蒸发量小,灌丛草甸多、土层薄。

二、各土壤类型的基本特性

水稻土是人工耕作培养的熟化土。主要特征是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和持水性,水气协调,还原性物质积累少。但其中所含的锈斑沙泥田的通透性强,保肥保水性差,容易出现缺磷、硼和氮磷比例失调的状况。

黄棕壤是北亚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山地垂直分布土壤带的基带。属林、牧业的重要用地,林木生长快而量大。但黄棕壤所属的普通黄褐土所处地气温高,风化强烈,土层较厚,原生矿物分解和次生矿物形成,使土壤沾粒含量高于其他土壤,典型地带会形成坚实的沾盘层,透水性差,蒸发快。水分移动困难,主要是沿裂隙渗移,所以结构多棱块状,上面有大量黑褐色胶膜,属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棕壤属地带性土壤,是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阔叶和针阔混交林下所发育的土壤。是佛坪县主要的用材林基地,境内森林主要分布其上。这类土壤自然肥力高,但所处环境条件较差,土壤潜力难以发挥,土壤中磷、钾肥比例偏低,氮肥比例偏高,宜于发展林材及中药材。但山顶应严禁砍伐以利涵养水分,保持水土。

暗棕壤的主要特点是植被被落叶覆盖厚,有机质含量高,代换量大,自然肥力高。

潮土是人工精心培养的熟化土。俗称蔬菜地,土壤多团粒结构,保水肥性强,宜发展蔬菜,大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