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城年鉴.2018
- 澄城县人民政府 澄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2690字
- 2020-12-01 15:11:50
宣传工作
中共澄城县委宣传部
县委常委、部长 弥振乾
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张社仓(4月离职)
李建军(4月任职)
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樊锋
外宣办主任 焦亚丽
宣传部副部长 刘欣(6月任职)
文明办副主任 杨勇
外宣办副主任 宋贵斌
【理论武装】加强理论学习,及时向各级中心组推荐2017年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重点选题。在各级党委中心组全面推行量化考核和派员旁听制度,健全完善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学习考核体系,组织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0余次,举办专题研讨活动4次,开展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旁听1次。重视意识形态。各级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管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强化理论宣传,印发《关于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的通知》,组织中心组成员集体收听收看十九大开幕盛况,邀请多名知名专家教授开展理论宣讲,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集中学习财政部夏颖哲博士“大力推进PPP改革”专题报告、省委党校教授康芳民“学习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专题报告、市委讲师团李丰团长“三地一中心”专题报告,特别邀请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党建原理教研室副主任强舸为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作《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报告,全年开展各类讲座20余场,掀起持久理论宣传热潮。
【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价值观工作指南要求的五大板块、16项重点任务,以打造“十新社区”为带动,确定以宝塔社区和吉安城村为主的12个城镇社区和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由点及面,逐步推开。将核心价值观与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有机融合、互为助推,印发《关于在全县开展以民风建设“十个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的安排意见》,全面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六进”工程。各社区服务中心(两委会所在地)和文化活动广场设置核心价值观24字宣传牌、宣传栏,主要巷道设置文化长廊、文化墙,宣传氛围持续浓厚。岳楼社区等3个社区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受到市委宣传部充分肯定和赞扬。
【脱贫攻坚】印发《关于在全县开展“培育新民风 激发新动力”助推脱贫攻坚七大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扶贫扶志宣传活动,舆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严格落实助推脱贫攻坚“七到位”“五立一夯实”要求,全方位开展理论政策社会宣传,深入镇村积极组织开展“激发内生动力 合力脱贫攻坚”文艺汇演10场,主要媒体开播公益广告,文化文艺界积极创作反映脱贫攻坚的剧目、诗词、书画等,不断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扎实开展交道镇王村脱贫攻坚包联帮扶工作,全面硬化村级道路2050米,暗管铺设7500米,拓宽田间道路6公里,村级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
【新闻宣传】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宣传战役,围绕全县项目建设、深化改革、文化旅游、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积极组织新闻采风活动,及时报道澄城改革发展的动态热点和变化成就。再版《六十年风云》,编印《澄城风物民情画册》,组织拍摄《澄城招商引资形象宣传》专题画册和专题片,组织20多家媒体报道《网络视觉看渭南之走进澄城》摄影活动、《澄城县第二届樱桃文化艺术节》新闻发布会。《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一瓢水浇开四朵花——澄城县创造性使用脱贫保障基金开辟县域经济新天地》《澄城全力打造教科、生态、旅游名城》《澄城县引资132亿元》;在《渭南日报》刊发《澄城擂响追赶超越的战鼓》《为了群众的温暖》《旅游观光好去处良周村》《田间地头为产业扶贫把脉指路》等重度稿件,累计在中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刊发刊播稿件1400余篇,其中中央级媒体40余篇,省级媒体900余篇。
【舆论监管】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建立健全了新闻媒体联席会议、新闻例会、主题新闻策划会等制度,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协调机制,发挥电视台、广播电台、政府网站、“爱我澄城”、“澄城发布”微平台五大媒体优势,各镇(街道)、重要部门明确120余名专兼职网络评论员,积极做好敏感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及时遏制网络谣言、负面炒作、攻击渗透等苗头,打赢网上舆论攻坚战。强化网络舆情监控,建立网络舆情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各镇、各部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主体责任,及时有效地做好了涉澄舆情的分析研判和应对处置。全年接待媒体200余家300余次,及时妥善处理负面新闻影响事件130余起,将事件影响降到最低,维护澄城良好形象。
【新兴媒体】认真规范新媒体宣传管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媒介建设管理的意见》,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澄城政务微博建设,致力传播网上正能量,切实净化网上舆论环境。2017年,“澄城发布”共发布微博1100余条。其中大量微博被网民转发、评论,宣传面和影响面得到进一步扩大,微博宣传成为外界了解澄城的新窗口。
【精神文明】拓展精神文明,组织召开农村移风易俗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县农村(社区)推进红白事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印发宣传《全县农村红白事移风易俗倡议书》和《全县农村红白事移风易俗十不准》,规范农村红白事的办理范围、流程、程序和具体规定。以民风建设“十个一”为重点,累计投资6300余万元,改造农村综合文化中心,涌现出寺前北街、冯原吉安城、庄头永内等“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典型。把文明创建贯穿到创建单位全年各项工作之中,7家单位申创省、市级文明单位,4家申创市级文明校园,6家申创县级文明校园,城关街道办乔宪成家庭荣获“省级文明家庭”称号,阳光学校张祎卓等5名学生被评为渭南市美德少年。各级道德讲堂开展150余次,干部群众参与率达90%以上。完善诚信体系,精准掌握困难人员信息,设立低保、贫困大学生诚信“绿色通道”,建立居民(村民)诚信档案,设立善行义举榜和脱贫攻坚“红黑榜”,开展“好公婆”“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联合县纪监、政法、新闻、商务、金融、工商、质检、食药监等职能部门,建立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征信系统和评价体系,对全县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公民个人诚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失信行为及时予以公布。丰富志愿服务,围绕志愿服务登记、注册、培训等工作,组织召开各级志愿服务工作培训会3次,全县共注册志愿服务队115个,志愿者12127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和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绿色环保志愿服务、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同时,全县各志愿服务组织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和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县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