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第一,武器第二——毛泽东对战争中人与武器关系的思考

付闪

1964年9月毛泽东同在朝鲜平壤参加第二次亚洲经济讨论会后访华的亚洲、非洲、大洋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谈话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人说,武器是第一,人是第二。我们反过来说,人是第一,武器是第二。”这句话既是对人和武器这两个决定战争胜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刻思考,又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长期以来,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战争中高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克服武器劣势,以少胜多,以弱敌强的光荣历史和作战经验的高度总结。它反映了毛泽东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重要观点和基本原则。

一、红军虽小却有强大的战斗力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是长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形势下进行的。1927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毛泽东毫不畏惧,他坚信虽然红军当时和国民党反动派相比还很弱小,没有地盘,更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决定战争成败的最终是人。9月20日的早上,毛泽东站在湖南里仁学校操坪上,鼓励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全体官兵说:“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难。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勇敢战斗,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随后,毛泽东率部转战湘赣边界,开始了井冈山的斗争岁月。

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装备是简陋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的。由于没有自己的兵工厂,红军的武器来源几乎都是靠从敌军缴获,近代以来,这样的没有武器来源的军队还真是从来没有过。要单论武器装备而言,红军和国民党军相比,真如毛泽东那句话所言,是“乞丐和龙王爷比宝”。然而,毛泽东并没有被这些问题所吓倒,他认为在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中,武器并不是决定因素,真正决定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在于“有很好的群众、有很好的党、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7页。等人的因素。毛泽东指出:虽然“红军的数量是少的,红军的武器是差的,红军的粮食被服等物质供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因为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红军虽小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人员是从土地革命中产生,为着自己的利益而战斗的,而且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在政治上是一致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9—190页。毛泽东认为只要有了人的因素的最大限度发挥,红军一定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一心,红军官兵斗志昂扬,创造了四次反“围剿”以弱胜强的奇迹。其中1931年的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毛泽东率领武器简陋的红军充分发挥了红军的作风顽强和战术灵活等特点,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弥补了武器装备的落后,“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创造了辉煌的战绩。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18个师另3个旅共20万人的兵力,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以优势兵力分四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进行第二次“围剿”。4月18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召集扩大会议,讨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的方针策略,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中央代表团曾传达了中央指示,即在强敌进攻的情况下,如果不能粉碎新“围剿”则可考虑转移。但毛泽东认为虽然敌军有兵力和武器的优势,但红军官兵团结,士气旺盛,只要指挥得当,红军完全可以以弱胜强,他在会上说:敌军虽多,但其之间矛盾重重,指挥不统一,地形不熟悉。而红军则士气旺盛,官兵一致,准备充分,地形熟悉。根据地群众仇恨敌人,拥护红军,能积极配合红军消灭敌军。因此,红军打破敌军“围剿”的把握很大。毛泽东关于留在中央苏区打的意见,得到多数与会者的赞同。经过讨论,会议采纳了毛泽东关于“先打弱敌”的作战方针,从1931年5月中旬开始,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红军采用伏击、奔袭等战略战术,在15天内,横扫700里,连打五个胜仗,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在中央苏区的数次反“围剿”作战中,武器简陋的红军将人的因素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一幕幕以弱胜强的威武雄壮的活剧来,蒋介石“围剿”十年,最终也是徒唤奈何。

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战争初期,日军凭借其先进的武器装备接连击败国民党军,攻占了大量的中国城市。一时间,亡国论甚嚣尘上,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亡,中国必会作阿比西尼亚。对这种观点,毛泽东进行了深入批判,他说:“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9页。

在抗战中,毛泽东认为虽然需要对日本应有正确的估计,看到日本是一个强大、精明的帝国主义,日本民族是强悍的,武器是先进的一面。但是,更应该看到“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9页。。毛泽东指出:“中国武器诚不如人,但武器是可以用人的努力增强的,战争胜负主要决定于人而不决定于物。持久抗战的结果,依据于全民族的努力,中国必能逐渐克服自己的弱点,增加自己的力量,化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最后必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页。只要“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抗战爆发后不久的平型关大捷就为毛泽东这一论断做了有力注解。

1937年9月,林彪、聂荣臻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赴山西抗战前线,经过仔细勘察地形,决定在平型关一带待机伏击日军。9月25日,骄横的日军排着三路纵队,端着闪闪发亮的刺刀,拉着大炮和辎重走进了一一五师的伏击圈,一一五师抓住战机,所有的兵器一起开火。日军瞬间被打蒙了,但很快又凭借其武器射程长,火力猛的优势各自寻找据点顽抗。我们的武器差,射程短,战士们就勇敢地冲入敌群,展开肉搏。这时,日军还派出飞机进行火力掩护,可是,双方的肉搏战使飞机也派不上用场。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击毙日军号称精锐部队的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1000余人,缴获日军汽车60余辆,击毁汽车数十辆,缴获步枪300余支,机枪20余挺,炮弹2000余发及大批军用物资。这次战役,不仅是八路军抗击日寇的首次大捷,也是中国抗日战争以来包括国民党部队在内的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宣告了唯武器论的破产。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在毛泽东的“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和“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群众,领导中国军民建立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小15个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伪军,尤其是在自武汉失守,特别是百团大战之后,敌人深知我八路军、新四军为“皇军心腹之患”,乃放松正面战场,以全力“扫荡”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五年半的长时期里,64%的在华敌军和90%以上的伪军,完全压在我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人民的肩上。我八路军、新四军在敌伪军数量和装备都占绝对优势,而我又孤悬敌后,毫无粮饷弹药接济的情况下,在敌人1.1万多公里长的封锁沟墙、1万多据点和3万多个碉堡围困的“囚笼”里,在敌人厉行“扫荡”、“蚕食”、“清乡”、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下,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抗日民众,团结一心,以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战术,发明出“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战法,使日军的优势装备难于发挥优势,打得日军晕头转向,叫苦不迭。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不仅在敌后立住了脚跟,抵住了敌人,而且时常反守为攻,争取主动,战胜与消灭敌人,以至于后来日军竟然异想天开地准备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术以对付美军可能的登陆作战。

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日军相比,武器装备始终差距极大,但八路军、新四军通过充分发动群众,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八年间大小作战9.2万次,毙伤俘敌伪军110万,收复沦陷敌手的广大失地,解放遭敌奴役的8000万同胞,建立、组织了几千万民众和200万手执武器的民兵,使全世界人士深知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这正如毛泽东所说:人,而不是武器才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主要因素。

三、历史最后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热切期盼,悍然挑起内战,妄图凭借其几百万军队和先进的美械装备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战争初期,如果单看国共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情况确实不乐观。国民党不仅占据了全国绝大多数的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还获得了大量的美式装备,无论是其军队的人数还是武器装备水平都大大强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说,敌人已经有了飞机坦克加大炮,而我们还只有小米加步枪。因此,当国民党挑起内战的时候,国内很多人士是不看好中国共产党的,而国民党反动派更是狂妄地叫嚣要“三个月解决中共”。

然而,毛泽东却不这么看,他说:“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4—1195页。

面对国民党反动集团气势汹汹地进攻,毛泽东指出:“战后的世界变为美国反动派与世界人民的对立,在中国也反映这种对立,因此中国的斗争与世界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民中间以及我们党内都有打不打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现在是解决了,剩下的问题便是胜不胜。现在揭破蒋的阴谋、清除和平幻想已退为第二位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建立坚定的胜利的信心。我们说中美反动派外强中干,要藐视他们,这不是为了单单安慰鼓励自己,而有其事实根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50—151页。事实正是如此,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群众,团结军民,采取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正确战略方针,同时发动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其中194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敌重兵集团中于孟良崮全歼敌整编七十四师的壮举,就是对毛泽东关于“人是第一,武器第二”的这一重要论断的最好注解。

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第七十四师,曾受过美国军事顾问团的特种训练,全部美式装备,全师3.7万余人,是蒋介石的“御林军”,号称国民党王牌军队中的“王牌军”,是国民党军队5大主力之一,也是蒋介石打内战的主要资本。该师自1946年8月作为进犯华东解放区的主力调出南京后,屡次为蒋介石所传令“嘉奖”,神气十足、骄傲无比。自吹:“有七十四师,就有国民党。”陈诚说“有10个七十四师就可以解决中国的问题”。

就是这样一支自恃武器先进,装备精良的“王牌军”,万万想不到人民解放军会敢于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把七十四师从密集的敌重兵集团中央分割出来吃掉它。华东野战军将敌七十四师包围在孟良崮以后,以五个纵队担任围歼七十四师,以四个纵队担任打援。总攻发起以后,虽然敌军占据地形和武器上的优势,但华野将士士气高昂,勇猛冲锋,一步汗水一步血。广大解放区群众更是奋勇支前,经过3天激战,全歼敌七十四师,嚣张一时的敌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敌七十四师被歼灭后,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士气,也宣告了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战略的破产。这一仗,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王牌军,武器装备上的差距自不用说,但华东野战军通过高超的战役指挥,凭借着官兵高昂的士气和广大群众的支援,硬是虎口拔牙,吃掉了敌人的这支王牌军。

历史证明,失掉了人民的支持,失掉了内部的团结,失掉了人这个最可宝贵的因素,即使是先进的美式装备也无法拯救蒋介石集团的覆灭。孟良崮战役一年后,在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的隆隆炮声中,国民党反动集团土崩瓦解,黯然逃往台湾。回顾这段历史,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2页。

四、不得人心,武器再强也没办法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便迎来了最严峻的考验。因为美国的参战,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战火很快就烧到了中国边境。面对美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怎么办?敢不敢打?能不能打赢?成了当时摆在毛泽东面前的最紧要的问题。

二战结束后,当其他所有的参战国都被战火破坏得满目疮痍的时候,本土没有遭受战火的美国已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当时的美国既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力量和大规模的毁灭性武器——原子弹。美军不仅拥有当时世界最庞大的海空军,就其陆军而言,美军一个步兵师有坦克144辆、火炮330余门、飞机18架、坦克140多辆,各类车辆4100余辆,其火力配备和机动性均为当时世界之最,而我们当时的情况呢?我们即使一个军也只有火炮190余门,只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的一半左右,而且多数还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旧式火炮,枪支则更是由不同年代、不同型号的步枪组成,五花八门,枪炮尚如此,坦克就更无从谈起了。更何况,人民解放军还没有正规的空军,也极少有防空武器。毫无疑问,中美之间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是巨大的。因此,当美军在朝鲜跨过三八线往鸭绿江推进时,尽管中国政府多次警告,但美军根本不相信新中国会真的敢于出兵朝鲜。事实证明,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历史性的判断错误。

诚然,美军相对于当时的中国军队来说,有着巨大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优势,但他们不知道,决定战争的并不仅仅是几件先进武器。对此,毛泽东有过精彩的分析,他说:“美帝国主义在今天是有许多困难的,内部争吵,外部也不一致。它在军事上只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另外却有三个弱点,合起来是一长三短。三个弱点是:第一,战线太长,从德国柏林到朝鲜;第二,运输路线太远,隔着两个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战斗力太弱。”《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面对美帝国主义的威胁,毛泽东指出美帝国主义“不得人心,人民不赞成他,那有什么办法?武器再强也没办法。这道理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69页。。对朝鲜战争,毛泽东说:“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4页。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征程。刚一入朝,志愿军即发动了第一次战役,经过13个昼夜艰苦作战,歼敌1.5万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在这次战役中,号称“王牌军”的美军第一骑兵师在云山遭到重创,使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为之震惊,不得不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下全线撤退。其中美军第一骑兵师一个团,冒进北渡清川江到达云山,被志愿军部队将其大部围歼于云山。同时,阻击部队又在云山以南击溃该师的另一个团,击毙该团团长。云山战斗,志愿军首创以劣势装备歼灭现代化装备之敌的先例,狠刹了一下美军的威风。

此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并肩战斗,充分发挥自己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连续发动五次战役,共歼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20余万人,将其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迫使美国不得不和中朝双方坐到了谈判桌前。用铁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了高度发挥人的因素,可以最终打败强敌,克敌制胜。这正如毛泽东所说:“还是人要紧,是第一位的,武器是第二位的,是次要的。只要把人团结起来,手里掌握着武器,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就怕我们。”《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4页。

马克思曾经说过:“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只有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代表了人类历史进步的武装才是真正战无不胜的力量,武器从根本上说终究要靠人来掌握和使用。站在新世纪的今天,回顾过往的战争风云,我们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部队装备水平,但我们更要时刻牢记毛泽东当年的话——战争胜负主要决定于人而不决定于物。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5页。

(作者付闪: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