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与战略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述

黄迎旭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野蛮压迫和挣脱封建主义沉重枷锁,曾经一次次拿起枪杆子,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但是一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这条路都未能走通。中国共产党搞武装斗争,先是模仿俄国十月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经验,搞来搞去是败多胜少,直到全党全军认识到“在千军万马中毛主席的领导是正确的”《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562页。,接受了毛泽东所创建一整套军事思想,才开始所向无敌,打败了国内外强敌,创建了人民共和国,并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筑造了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军事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旗帜。人民军队创造了90年辉煌历史,毛泽东军事思想是这部历史的灵魂。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进行武装斗争,从根本上说,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采取什么路径和方法积聚革命力量,造成革命高潮到来的必要条件;二是如何确保军队始终被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避免重蹈国民党军队由革命军队蜕变为新军阀工具的覆辙;三是使用什么样的战略战术来打败装备优势之敌,夺取战场上的胜利。能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国革命的成败。毛泽东最先正确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为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开辟了前进道路。从井冈山到赣南,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农村为革命根据地,把广大农民动员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革命战争,经过长期奋斗,造成全国革命形势,最终占领城市,夺取全国政权,从而正确解决了党领导的武装斗争道路问题。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决议”,毛泽东在红军中确立起了党领导军队的基本制度和政治工作原则,并阐明了红军的性质、宗旨、任务以及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方法,从而正确解决了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问题。从井冈山的游击战到中央苏区的三次反“围剿”的运动战,毛泽东先后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十六字诀和以“诱敌深入”为要旨的积极防御战略战术,创造出一整套适合红军特点的作战原则,形成了高度机动灵活的指挥风格,从而正确解决了红军作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关于中国革命战略战术思想的经典之作。这些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更加深入、全面、系统地发展了这些理论,发表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1937)、《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1937)、《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论持久战》(1938)、《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论联合政府》(1945)、《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等堪称经典的军事理论著作,使关于中国革命战争道路思想、军队建设思想、战略战术思想,适应规模更宏大、地域更宽广的中国革命战争新实践的需要。中共七大把毛泽东的军事理论贡献,概括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并作为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称之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高高地举起毛泽东军事思想这面理论旗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任务由武装夺取政权转变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新的探索。新中国刚刚建立,毛泽东就是开始布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贯彻党领导军队原则的国家基本军事制度,创建军兵种合成的军事力量体制,统一全军编制并压缩军队规模,建立现代化军事教育体系,组织国土设防,启动国防工业建设,并提出了建设强大国防军和建立强大经济力量是建设国家的“两件大事”、军队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国土设防要贯彻积极防御原则等重要思想观点,同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1953年12月党的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到全面展开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毛泽东在领导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革命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按照“五统四性”要求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坚持积极防御军事战略、随时准备应付可能的突然事变、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国防建设、军事工业必须向着生产自给的方向努力、军事工业要学会军品生产和民品生产“两套本领”、必须建设强大的民兵、学习别人的经验要“以我为主”等重要思想观点,为建设新中国建设现代化国防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中国安全环境恶化,军事安全因素突显,特别是曾经一度面临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威胁,国防和军队建设转入“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国家经济建设也转入战备轨道。在此期间,毛泽东围绕着加强战备及指挥重大军事行动,提出了只要帝国主义制度还存在爆发世界大战的危险就依然存在、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备战不妨把困难想得多一些、在“大三线”建设的同时要搞好“小三线”建设、要敢于用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应付敌人大规模入侵要做诱敌深入准备、备战备荒为人民、科学技术这一仗必须打好、我们把原子弹作为防御的武器、边界自卫反击作战打的是政治军事仗等重要思想观点,指导了这个时期的战备工作及重大军事行动。这个时期,中国走了一段弯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给国家建设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造成了损失,但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毛泽东始终高度警觉地维护国家安全,顶住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压力,我们国家保持了独立和统一,并在国际社会发挥了重要影响;在毛泽东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保持了人民军队性质,承担起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神圣职责,打赢了一场场防卫性战争,树起了国威军威;在毛泽东领导下,我们国家建立起了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不仅可以自主生产全部所需要的常规武器,而且有了原子弹、氢弹、导弹和卫星等尖端武器,提升了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建设现代化国防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中获得了新的发展。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观点

毛泽东军事思想回答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军事实践的重大问题,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和巩固国防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是充满了“大智慧”的理论宝库,所提出的基本理论观点,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对于中国共产党新的军事实践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毛泽东参与创建共产党和投身中国革命之初,主要精力放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上面。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毛泽东深切体会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离开了武装斗争是根本行不通的。他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这一论断,从此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毛泽东后来进一步从理论上阐释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他说:“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具有普遍真理性,但中国情况有其特殊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因而共产党的任务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而是相反,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其他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都须围绕着战争。“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19页。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斗争问题是决不犯幼稚病,决不能相信放弃武装斗争权利可以换取反动派的让步,而必须始终牢记“我们是战争消灭论者,我们是不要战争的;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22页。这个道理。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毛泽东发展了这个重要观点,指出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时代里,战争是两个和平之间的现象,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也就是说是和平的继续,和平就是政治。维护和平必须准备战争,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对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可能强加在头上的战争,第一反对,第二不怕,最好是不打,要打可以奉陪到底。帝国主义并不会因为你惧怕战争而和你讲和平,对付帝国主义战争的唯一办法,就是做好战争准备,必要时要拿起战争这个武器,用战争反对战争。因此,国防建设和做好战争准备,始终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抓好的“大事”之一。

2.党对军队必须实行绝对领导。毛泽东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不仅认识到党掌握军队的重要性,而且认识到党抓牢军权、保证军队性质不变的重要性,因而始终把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而保证军队始终成为执行党的革命任务的武装集团作为建军的核心问题。第一,要坚决反对军阀主义。中国社会的封建宗法关系土壤深厚,军权要靠人身依附关系来维系,而这种关系必然滋生军阀主义,导致军队私属。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掌握军权,就必须反对和肃清军阀主义的影响。毛泽东总结张国焘凭借人多枪多分裂党的历史教训,明确指出:“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决不能争,再也不要学张国焘),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21页。第二,党对军队的领导须具有绝对性。毛泽东在红四军党内围绕着如何实行党的领导发生争论时指出,党领导军队须是绝对的,党不仅要管政治思想工作,而且要管全面工作,军事、政治、经济、地方政权建设以及干部任命等所有重大事项,都必须由党做决定。毛泽东后来回顾历史时说:北伐战争期间军队里的政治工作都在共产党手里,从总司令部到连部都是共产党员做党代表,但有什么用处呢?军官在国民党手里,一早上就可以把你赶走。这就是说,党要抓牢军权,就必须实行绝对领导,掌握军队所有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第三,坚持党委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毛泽东在审阅彭德怀在1953年12月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讲话稿时,确定党领导军队的基本制度是“党委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并指明这一制度所贯彻的原则是“党委员会集体领导和首长个人负责相结合”。毛泽东早在红军初创时期就建立起一套党领导军队的工作方法,党委是军队的领导中枢,重大问题党委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后军政首长按照分工负责执行落实。这套制度既可以有效地防止个人专断,又可以落实首长个人责任,是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有效制度。

3.党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毛泽东1954年审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时,把“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战斗力量的保证”这句删掉,恢复原稿中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这一句,并重写了被划去的“的生命线”四个字。毛泽东历来把党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视为人民军队性质和军队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人民军队的优势之所在,强调军队无论发展到哪一步,都不能丢掉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学习外国军队的先进经验是必要的,但必须坚持人民军队所特有的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毛泽东认为军队政治工作,要围绕着保证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展开,着力纠正妨碍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各种各样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要贯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军政一致的原则,建立和巩固良好的内外关系。毛泽东还认为,加强军队政治工作,既要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又要反对“空头政治”,政治工作必须发挥保证军队打胜仗的作用,必须与军事工作相结合。毛泽东亲笔改定、由谭政于1944年在西北局高干会上所做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指出:“整个军队的方向就是政治工作的方向。因此,政治工作的任务,只能根据我军的基本任务去规定,不能在我军基本任务与当前具体任务以外再有所谓政治工作的独立任务。”这是指导军队政治坚持正确方向的重要方针。

4.用人民战争打败强敌。进行战争首先要解决力量问题,搞清楚力量的根源在哪里。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40页。只要把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造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是可以打败任何强敌的。毛泽东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只有得到人民支持的战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而人民反对和抵制的战争,最终难逃失败的下场。进行反压迫、反侵略的革命战争,必须把动员和组织民众作为首要任务,为此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要使全体军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把战争目的告诉人民,并且要把达到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告诉人民。政治动员是进行革命战争一件绝大的事,革命战争首先要靠它取得胜利。同时,要满足民众的经济要求,使他们在经济上得到改善,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革命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军民一致,使民众把军队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便无敌于天下。因此,进行人民战争的最根本条件是,必须有一个代表人民利益,与人民紧紧站在一起,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政治领导核心。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说:“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页。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5.认识战争规律须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着眼于特点、着眼于发展,这是毛泽东战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出发点。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开宗明义地指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战争的时间、性质、地域等情况不同,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也就不同,一切都随情况的发展而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战争指导规律,因此“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93页。。对于被中国革命战争实践所验证的战争指导规律,毛泽东认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随着战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1958年6月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小组长座谈会上说:“十大军事原则目前还可以用,今后有许多地方还可以用。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停止的,是向前发展的,十大军事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可能要修正。”《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89—390页。十大军事原则是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的经验,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提出来的,被实践证明是制胜法宝,但毛泽东并不认为在今后战争中必须固守,而应该根据新的情况加以发展和补充,甚至加以修正,一切都要着眼于新的情况。

6.能动地争取战争胜利。中国革命战争是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的条件下展开的,正确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至关重要。毛泽东认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人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自觉的能动性,这个特点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来。战争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等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并没有分出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即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能动地争取战争胜利,须正确地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前提是认识和掌握战争指导规律。而认识和掌握战争指导规律,必须遵循科学的认识路线。毛泽东指出:“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99—700页。认识情况不仅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实行军事计划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计划与实际有出入,就必须依照新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改变已有计划,使之适合新的情况。只有在这种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中,才能真正认识战争指导规律,也才能正确地发挥自觉能动性,比较有把握地打胜仗。

7.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实行高度机动灵活的作战。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作战经验时说:“打仗的办法就有两条,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么军事道理,简单地说就这么两句话。”又说:“主要是两条,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打我的,又有两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02、303页。“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基本内核。毛泽东指导战争,首先考虑的是争取和保持主动性问题,因为主动性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而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去了自由的军队就接近被消灭了。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力争主动、力避被动的有效办法,就是实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围绕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毛泽东创造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战略战术原则,如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必要时可主动放弃某些城市和地方;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或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先歼其一部,再歼其另一部,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消耗战;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特别是反攻时须慎重初战;争取在运动中歼敌,条件不具备时避免打拼消耗的阵地战;发扬连续作战作风,连续打几仗,乘胜扩大战果;如此等等。毛泽东强调,这套作战方法敌人可以熟知,但却对付不了,原因在于这套作战方法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之上,以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为保障,因而是任何反人民的力量都采用不了,也对付不了的。

8.必须建设强大而独立自主的国防。在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布:“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海军。”《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毛泽东在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17页。在帝国主义还存在的时代里,中国要确保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欺负和侵略,人民能够进行和平劳动,就必须建设强大国防。同建设强大国防同等重要的是,保持国防的独立自主。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丝毫的含糊。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为新生的共和国提供了重要安全屏障,然而此时毛泽东就已经有意识地维护国防的独立自主。1955年彭德怀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华沙条约组织国会议,就共同反侵略战争问题交换意见,其中包含军事战略协调问题。当时苏联依据核战争特点制定了先发制人的进攻战略,作为它以及华沙条约组织的军事战略。毛泽东不附和苏联的进攻战略,提出中国还是坚持积极防御,决不先发制人。正是依据毛泽东这一主张,1956年中央军委制定了积极防御军事战略,为中国的国家军事战略奠定了基调。1958年苏联提出中苏合作建长波电台,所有权各半,毛泽东坚决反对,认为这是关系国家主权的“政治问题”,而“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也不行”《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02页。。国防是国家主权的核心内容,必须完全独立自主。毛泽东认为,保持国防的独立自主,首先要拥有独立自主的国防科技工业。他曾说:“一个国家的武器专靠外国是很危险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43页。毛泽东领导国防建设,从一开始就把建设独立的、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作为重要着力点。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在领导布局军工建设时就提出,武器装备必须向着生产自给的方向发展,因此不仅要引进武器装备,而且要引进制造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1958年6月毛泽东为向军委扩大会议印发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批示:“没有现代化工业,哪有现代化国防?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经济战线上如此,军事战线上也完全应当如此。”《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86页。在毛泽东领导下,新中国初步建立起一个从尖端武器装备到常规武器装备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建设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思想理论的历史地位,取决它对现实实践的价值。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经过了以小米加步枪以及初步现代化军队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军事实践的科学指南。今天,中国军队正在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式发展,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做好准备,已经超越了以往实践,那么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否还具有现实价值?回答是肯定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仍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灵魂。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的立身之本,是它的人民军队性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军队现代化走到哪一步,人民军队性质不能变。能否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关系到军队走向何方,更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共和国的前途和命运,是军队建设的永恒主题。毛泽东军事思想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永葆性质不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奠定了理论基石。今天,军队建设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提出的一系列建军治军原则,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实行三大民主、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等,都是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所必须坚持的。当然,人民军队建军基本原则必须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要充实新的内容,要找到新的实现路径,但是这些原则的底蕴则是不可移异,不能丢弃的。只要承认这一点,我们也就必须承认,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人民军队保持性质不变的科学指南,更是人民军队保持性质不变的重要标志。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实质内核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一旦被全党全军所接受,中国革命战争便踏上了胜利坦途,再没有什么敌对力量可以阻挡。今天,中国军队正在追赶世界军事潮流,向着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前进。在这个进程中,需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军队建军和作战的先进经验,更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要求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搬照抄,尊重自己的实践经验,以我为主地学习和借鉴他人经验,要与自己的独创相结合,不要看轻了自己,不要妄自菲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贯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毛泽东的军事著作提供了一个个贯彻这条思想路线的范例,是后人学习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生动教材。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这也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根本现实价值之所在。

3.毛泽东军事思想大大超越了小米加步枪军队的战争实践,饱含着关于战争的大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成为一种哲学。作为哲学,毛泽东军事思想可以教会战争指导者,如何着眼于特点、着眼于发展去指导战争,如何在战争中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如何把握政治对军事的决定作用,如何在既有物质条件基础上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如何贯彻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根本原则,如何在敌我双方的竞赛中化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如何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去争取战争的胜利,等等。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战争怎么演变,对于战争指导者来说,这样的哲学都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军事技术对于取得战争胜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永远取代不了战争指导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这就决定了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必要性。可以说,拥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军队的优势之所在,也是让对手害怕和尊敬的原因之所在,我们切不可在准备下一场战争的奋斗进程中迷失方向,丢掉了自己的灵魂。

(作者黄迎旭: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齐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