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论:国都区位论的建构要领

国都区位论的研究,远远不限于本文所论述到的内容,也不应该似本文总以国都位置的选择及其移动为主线,而应当似《禹贡》五服结构图、多种区位论图式那样,对历史上一个个朝代的都城及其利害关系密切的诸多要素,在地域上有一个清晰的地理图式那样的铺展,可惜的是本文目前尚未能达到这一预设的目标。

笔者以为,通过精彩的历史人物故事和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到国都研究领域内曾经有过的政治地理过程,看到区位论内容在地域上的呈现,甚至可以看到区位论的思想。越是怀有这样的目标,可能越是要专心致志地考察将区位论引入古代都城研究中的前提条件,以国都为中心,必然会兼及多方面,审视文献资料中可能透露出的一点点细节,直至将这样的细节连贯起来,构成国都区位论的整体性轮廓。

“如何在一个确定的区域内寻找到最佳位置”,这是探讨区位论思想的出发点。依据笔者已有的研究文本,兼以长安都城的政治地理实践为例证,本文仍旧认为古代条件下王朝选建都城的步骤,第一步是在全国选择稳妥的建都区域(如本文述及的关中地区),第二步是在建都区域内确定合适的都址(如本文述及的长安),第三步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弥补上述都址之不足,如建立行政管理体系2007年8月2日,周振鹤先生在为将要出版的《体国经野之道——中国行政区划沿革》简体字本撰写《自序》时述及于此,他说:“当然如果能加上对首都与行政中心的论述会更加全面,但篇幅上已经不允许”(周振鹤《自序》,参阅《体国经野之道——中国行政区划沿革》,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表明作者对此有着清楚的考虑。、军事防御体系、迁移民众、运输漕粮等。而以立都时限和都址稳定程度判别选址之得失,则是后世对前代政治地理展开评价的基本路线。无论是就此继续探讨,还是另辟蹊径,也只有不懈地坚持和努力,才能对国都区位论产生更富有价值的创见。


(侯甬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此文原载黄留珠、贾二强主编:《长安学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