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唐代历史文化研究
- 王双怀
- 2034字
- 2020-11-18 17:11:15
四、宗教景观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从而也是一个宗教兴盛的时代,唐统治者儒、道、佛同倡,诸教皆盛。但严格地说,儒教并非宗教,而是一种学说,只是因其学说思想对封建统治有利,故也被统治者提高到了宗教的程度。其次,西方的基督教、祆教,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也相继传入和流行。但在唐长安城南似乎还是一个佛教一统的天下,很多佛教寺院集中地分布在这一地区,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宗教景观。
在城南韦杜家族的故里樊川一带,又是佛教寺院分布的中心。有兴教、华严、牛头、兴国、法幢、禅定、观音、洪福等8座大型佛教寺院依次分布在樊川东西一线与潏水南北两岸,时人称之为“樊川八大寺”。其中最著名的是兴教寺与华严寺。
兴教寺,初为僧人玄奘埋骨处。玄奘,法号“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俗姓陈,名祎,字玄奘,唐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幼年即入寺为僧。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西行印度求法,至贞观十九年(645)回到长安,历时十七年,历尽千辛万苦,带回了大量的佛教经典。此后,便先后在京城的弘福寺、大慈恩寺、西明寺、玉华寺等处翻译佛经。唐高宗麟德元年(664)二月病逝。初葬在长安城东的白鹿原,总章二年(669),又改葬于樊川,并修建了5层灵塔。次年又因塔建寺,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后来,唐肃宗游赏至此,还为塔额钦赐了“兴教”二字。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因此被称为樊川八大寺之首。
兴教寺坐落于少陵原畔之中,背原面川,登临其境,樊川景色便可一览无余。因此,这里自古就游人很多。宋人张礼曾觅胜游历于此,他看到这里依然是“殿宇法制,精密庄严”。
兴教寺经历代维修与保护,今仍为西安市近郊一名刹,同时又是很珍贵的文物古迹。
华严寺,佛教华严宗的祖庭,一说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一说建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华严宗的祖师杜顺和尚曾在此弘法,因立寺院,因名华严寺。杜顺和尚圆寂后,其徒又在寺中为之营建了一座7级方形墓塔,之后,寺中又陆续建造了四塔。该寺亦建于少陵原畔,居高临下,襟山带河。加之庭院精致幽邃,亦可称为一代名刹。宋张礼《游城南记》云:“东上朱坡,憩华严寺,下瞰终南之胜,雾岩、玉案、圭峰、紫阁,粲在目前,不待足履而尽也。”元骆天骧亦云:“华严寺,在樊川孙村之西,有华严塔,有东阁,为登眺游胜之所。”今华严寺故址上尚存二塔,是华严寺千年沧桑的见证。
其次,牛头寺位于勋荫坡,即韦曲与华严寺之间的少陵原畔。宋张礼游城南至该寺,其时唐代所建的龙泉塔院尚存,名曰龙堂。在龙堂北面的坡上是以杏树为主的杏林,谓之杏花坪。今该寺故址之上,尚残存一座唐代的陀罗尼经幢,以及后代修建的数间佛殿与僧房。
兴国寺位于华严寺东、兴教寺西的少陵原畔,是唐三藏的香火院。宋时此地名杨万坡,寺改名为延兴寺,但至宋哲宗元祐年间,其寺已废,寺院故基为里人刘氏所有,但仍保持着“竹木森蔚,泉流清浅”之景。
法幢寺、禅定寺、观音寺、洪福寺均位于潏水之阴的神禾原畔,正好以潏水为界,南北各四寺。其中法幢寺、禅定寺、洪福寺分别北与牛头寺、华严寺、兴国寺隔河相对。
唯观音寺与兴教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呈南北斜对之势。这些都使我们依稀可见当年寺院的建造者的某种设计或规划意图。
在樊川的外围地区,还有位于潏滈二水汇流处的香积寺。该寺兴建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或云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这是佛教净土宗门徒为安葬和祭祀该宗的第二代祖师善导和尚而修建的。寺名取自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寺院背原面水,殿宇庄严整齐,规模宏大,亦为一时之形胜。王维《过香积寺》诗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香积寺历代相沿至今,临其处,目睹砖塔殿庭,不禁会遥思昔日风光。再是位于风栖原上的杜光寺,定昆池旁的三会寺,鞭梓谷的至相寺及谷口的百塔寺,沣谷口的丰德寺、净业寺,少陵原上的三像寺,御宿川西原的温国寺(原名实际寺),太和谷中的翠微寺等,都是当时佛教兴盛的重要标志。
唐代的长安城南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荟萃的人文景观,是都城士女郊外踏青与游乐的最佳去处。唐人崔护清明日游城南,曾到“都城南庄”一带。次年清明日,崔护再次来到“都城南庄”,并写下了著名的《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连续两年的清明日都做城南之游,并远至樊川东端的“都城南庄”,即今桃溪堡一带,于此可概见当时城南游春盛况之一斑。
今日的樊川,正是因为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故今天仍是西安名胜古迹最多之处,历史故事最多之处。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人文资源,对于弘扬历史文化,发展当代旅游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安城区的发展已经临近樊川一带,希望在西安市的发展蓝图中,有一个能体现樊川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的规划与明确的定位,使以樊川为核心的当代西安城南地区,继续作为当代西安人的精神文化家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吕卓民,男,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