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第3版)
- 王枝胜 王鳌杰 崔彩萍
- 7508字
- 2021-03-05 17:38:30
第六节 建筑工程事故预防措施
各类质量事故的发生,轻则造成经济损失,耽误工期,影响正常使用;重则破坏生产,危害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应当尽一切可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一、建筑工程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1)“质量事故可以预防”原则。第一,应当明确质量事故可以预防,能把事故消除在发生之前。第二,这里所指的“质量事故可以预防”,是指非自然因素引起的各类质量和因公伤亡事故。第三,“质量事故可以预防”,一方面要考虑消除事故发生的措施,另一方面要考虑事故发生后减少或控制事故损失的应急措施。第四,从头脑中建立“质量事故可以预防”的意识,加强积极预防对策的研究,使事故根本不可能发生。
(2)“防患于未然”原则。事故与损失是偶然性的关系。任何一次事故的发生,都是其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事故何时发生以及发生后是否造成损失,损失的种类和程度等,都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即使是反复出现的同类事故,各个事故的损失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可能造成伤亡,有的可能造成物质、财产损失,有的既有伤亡又有物质财产的损失,也可能未造成任何损失(险肇事故)。
众所周知的海因里希的1∶29∶300法则,是从55万余次事故的统计中的出来的比率。它表明在330次事故中,有一次会出现重伤或死亡的严重后果。但究竟会在哪一次事故中出现呢?是在第1次还是在第330次呢?这是由偶然性决定的,人们无法作出判断。海因里希法则只能说明事故与伤害程度之间存在的概率原则。由于事故与后果存在着偶然性关系,唯一的、积极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从预防事故的角度考虑,绝对不能以事故是否造成伤害或损失作为是否应当预防的依据。对于未发生伤害或损失的险肇事故,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后也可能会发生具有伤害或损失的偶然性事故。因此,对于已发生伤害或损失的事故及未发生伤害或损失的险肇事故,均应全面判断隐患,分析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发生事故的倾向及频率,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预防对策,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3)“对于事故的可能原因必须予以根除”原则。任何质量事故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事故与原因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因果关系。我们可按事故与原因的关系,去分析事故发生的经过。事故与原因的关系为:损失→事故→直接原因→基础原因。
为了使预防措施有效,应当对已发生的同类型的质量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准确地找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基础原因,然后再针对这些原因制订预防措施。
(4)“全面治理”原则。预防事故的“三E”原则,即在引起事故的各种原因之中,技术原因、教育原因以及管理原因是三种最重要的原因。预防这三种原因的相应对策为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及法制(或管理)对策,简称“三E”对策。这是事故预防的三根支柱。发挥这三根支柱的作用,事故预防就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技术对策是指在建筑物的实施中,在计划、设计、施工时,从保证质量的角度考虑应采取的措施;教育对策是指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途径的传授与培训,掌握建筑安全知识、建筑质量意识及正确的作业方法。每个人从幼年时期开始就应灌输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质量意识,在大学里应当系统地学习安全工程学知识和培养质量意识。对在职人员,应根据其具体业务进行技术(包括事故管理在内)教育,对工人应该进行教育和特殊工种的培训教育;法制对策是指由国家机关、企业组织等,制定有关规范和质量标准,颁布执行,加强对职工的法制教育和培训工作,以提高其行为的可靠性。如安全思想和安全技术的定期教育,特殊工种的定期考核,防止冒险进入危险场所,防止通信联络不畅,防止操作中开玩笑、嬉闹等。各种法规、规定是防止事故应该遵守的最低要求,职工应自觉遵守各种作业标准。这三种对策相辅相成,将掌握高技术保证质量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作为所有建设参与者的自觉的意识行为,创造一种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保证将质量事故扼杀在萌芽中。
二、建筑工程事故的预防原理
大量的资料说明,事故的发生是有其规律性的。任何一次事故的发生,都有若干“事件”同时存在或同时发生,必须全面考虑发生事故的基本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1.事故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事故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生长阶段和损失阶段。
(1)孕育阶段。事故的发生有其基础原因,即社会因素和上层建筑方面的原因。如管理混乱,规章制度废弃,安全隐患得不到治理,人员素质差,各种施工设备维护差,施工过程中潜伏着危险,隐伏着事故发生的“肥沃土壤”。这就是事故发生的最初阶段。此时,事故处于无形阶段,人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估计到它必然会出现,而不能指出它的具体形式。
(2)生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事故处于萌芽状态,由于基础原因的存在,企业管理出现缺陷,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得以发生,构成了生产中的质量事故隐患,即危险因素。这些隐患就是“事故苗子”。人们可以具体指出它的存在,有经验的安全工作者已经可以预测事故的发生。
(3)损失阶段。当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某些偶然事件触发时,就会发生质量事故。包括肇事人的肇事、起因物的加害和环境的影响,使质量事故发生并扩大,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利用事故法则预防事故
利用海因里希提出的1∶29∶300法则对预防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消除1∶29的伤亡事故,首先必须消除300次无伤害事故。
3.用能量学说观点研究事故发生规律及其预防对策
在任何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能量输入,以满足正常作业的需要。但是,伴之而来的也有能量的逸散,这种逸散出来的能量会造成设备的破坏及人身的伤害。人体本身也是一个能量系统,并通过新陈代谢的作用,消耗能量以进行各种活动。当人的活动行为超过正常状态时,人体就会与具有能量的生产设备体系发生接触或碰撞,以致遭受打击而被伤害。事实上,任何造成伤害的事故都是由能量传递引起的。从这种观点来看,用能量学说去分析和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能量传递受到一定的阻力后,就会产生摩擦热。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这种以摩擦热形式逸散的能量就会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根据这种观点,事故预防的原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防止能量逸散。而在实际生活中完全避免能量逸散是不可能的,必须考虑由于能量逸散而带来危险时的对策。
4.多米诺骨牌原理
质量事故往往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例如,社会环境及管理的缺陷A1促成人为过失A2的发生;A2又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质及机械危险A3; A3又导致意外事件(即事故,包括险肇事故)A4和由A4而产生的人身伤害或物质的损失A5。这五个因素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五个因素的连锁反应就构成了事故。可以将A1、A2、A3、A4、A5这五个因素看成是竖立的多米诺骨牌,其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发生,若前面的骨牌倒了,后面的骨牌也将随之依次倒下。如果拿走其中的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就会出现防止最后一个倒下的间隙,从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事故预防的原理应当是使事故发生的连锁系列中断,即消除A5前面的一个或多个骨牌因素。
三、建筑工程事故预防措施
质量事故预防措施可以分为工程技术措施、教育措施以及管理措施三种。质量事故预防措施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消除可能导致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由于质量事故常常是由若干种原因重叠、交织在一起而引起的,因此,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事故预防措施方案,应当选择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案予以实施。
1.工程技术措施
(1)用工程技术进行事故预防的重要性。对于新建筑物,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直至施工、使用、维修等全过程,都应当充分考虑其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有时虽然有完善的规划和设计,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的缺陷,或者材质选择不当,或者加工技术差(如焊接质量不良、加工精度不够),也会使新建筑处于不安全状态。有时虽然规划、设计、加工、制作等均符合要求,但投入使用后,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荷载的变化、磨损、腐蚀、老化等诸因素的作用,直至某一时刻(即量表导致质变的飞跃时刻)便出现了建筑物的不安全状态或发生了事故。因此,良好的建筑物也会转变为不安全状态。
为了使企业生产处于良好状态,必须以发生过的事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为借鉴,认真吸取教训。要从工程技术上进行改进、严格把关,以减少或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规模和复杂程度日益增大的各种建筑工程,这样的工程往往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在考虑质量事故预防的工程技术措施时,必须从全局出发,去研究预防事故的工程技术措施,才会有显著的效果。另外,就某一项具体工程技术措施而言,其性能、可靠程度、成本等指标也是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因此,从质量需要出发,适当增加工程技术措施的投资,放慢施工进度,则有利于提高质量事故预防的效果。要确定措施成本、可靠性及效果等指标之间的相对关系,就要事先分析和判断这些指标在全局中的相对重要性,对于那些一旦发生故障就可能危及生命的质量问题而言,必须配备可靠性极高的工程技术措施。
(2)冗余技术。冗余技术是工程技术措施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个系统是由若干个体单元组成的。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个体单元出现故障时,都会造成整个系统出现故障,那么,这种组成方式称为串联方式。如果改进组成方式,使得其中某一个个体单元出现故障时,整个系统仍然能够正常工作,这种组成方式称为并联方式。
从预防事故的观点出发,应当设法采用并联方式,这样即使某一个个体单元出现了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这种因在系统中纳入了多余的个体单元而保证系统安全的技术,就是冗余技术,通常又称为备用方式。
采用冗余技术,是采用部分冗余、全冗余还是分组冗余方式,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予以综合考虑,做到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3)互锁装置。互锁装置是一种常见的重要安全工程技术措施之一。所谓互锁,是指“某种装置,利用它的某一个部件或者某一机构的作用,能够自动产生或阻止发生某些动作或某些事情”。互锁装置可以从简单的机械连锁到复杂的电路系统连锁,其对某些机械装置、设备、工艺过程或系统的运行具有控制能力,一旦出现危险,能够保障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例如,起重设备上应安装限位开关、过载保护装置、防撞装置等。
(4)利用人体生物节律理论预防事故。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直到生命终止,存在着周期分别为23天、28天、33天的体力、情绪、智力的变化规律,可用三条正弦曲线来表示。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为什么会有周期性变化呢?这是因为人体内存在着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生物钟”,它控制着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表1-1列出了人体生物节律各时期的典型特征。
表1-1 人体生物节律各时期的典型特征
生物节律理论认为,处于“危险日”的工作人员,其工作效率低,也最容易出事故;其次是处于“临界日”的,再次是处于“低潮期”的。处于“高潮期”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最佳。在应用人体三节律时,通常采用绘图法,即:
1)先求出某人的出生日到“了解日”的总天数N
N=周岁× 365+周岁÷ 4(取整数)+最近一次生日到“了解日”的天数
其中:周岁除以4(取整数)是某人经历的闰年数,即每4年加1天;出生日按公历计;最近一次生日到“了解日”的天数中,包括“了解日”,而不包括出生日。但如果需要了解某日某时的状态,而“了解日”的时辰又超过了出生日时辰时,则出生日那天应包括在其中,否则不应包括。
2)总天数N分别被23、28、33除,得出三个整数A、B、C及三个余数a、b、c:
N÷ 23=A余a
N÷ 28=B余b
N÷ 33=C余c
3)按a、b、c推算某段时间内三节律曲线的临界日、高潮顶点、低潮顶点,然后用光滑曲线将各点依次连接,即可绘制出某人体三节律的正弦曲线图。
应当指出,人的“生物钟”常常受到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三节律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领导人员掌握了下属人员的三节律状态,就可对处于“临界日”和“危险日”的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本人掌握了自己的三节律状态,即可进行自我控制。
2.教育措施
(1)技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生产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有各式各样的装置、设备,有大量的能量输入,有多种不同的工艺和操作方式等。对于在自然界环境中生活习惯的人,如果不经过有针对性的技术、安全教育和培训,就难以掌握适应生产环境的特殊本领,也就容易出现各类事故。
通过一定的技术、安全教育和训练,使作业人员掌握一定数量、种类的信息,形成正确的操作姿势和方法,形成条件反射动作或行为。如果每个作业人员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的话,那么,其行为就会由被动式或盲动式转变为主动式,由盲目服从变为自觉遵守。
(2)质量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质量教育要注意质量教育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性。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例如,正式的上课培训,抓住典型案例进行现场分析,采取各种竞赛活动等。
(3)质量教育的内容。
1)质量知识教育。这是一种知识普及教育,是将教材的内容逐步储存在人的记忆中,成为作业人员“知道”或“了解”的东西。
2)质量技术教育。这是对个人进行的教育,往往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直至生理上形成条件反射,一进入岗位,就能按顺序和要求去完成规定的操作。使作业人员不仅“知道”,还要深刻“理解”,在实际中“会干”。质量技术教材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操作规程上,应写明要领,指出习惯和关键问题,并尽可能把操作步骤表达清楚。
3)质量思想教育。除进行计量业务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使之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人们进行选择和判断行为的基础,是其经历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质量思想、态度的教育,就是要清除人们头脑中那些不正确的知识和经验,针对人的性格与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态度和行为是不同的概念,态度是属于精神范畴的内容,从心理学上来分析,某种态度是进行某种活动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质量思想教育,就是要针对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即正在进行判断的状态,指出其判断的错误所在,让其思考、理解,并改正体现于表面的错误行为,以减少或杜绝各类质量事故。
4)典型质量事故案例的教育。质量事故是有代价的教育,通过个别案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内容,采用鲜明、生动地宣传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人印象深刻牢记不忘。
3.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的内容很多,工程从立项、设计、制作、施工、验收、使用、维修等每一个过程都涉及管理的问题,都属于管理措施的范畴。
(1)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现代化生产,分工越来越细,各个生产环节的协调、配合越来越重要。要将细分工作综合起来成为有系统、有联系的体系,步调一致地进行生产,必须建立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管理组织。建立健全的建筑法律法规,国家提出的“质量终身负责制”对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健全建筑法规,并落到实处,方能规范建筑市场、预防事故的发生。
(2)明确质量管理人员及其职责,注重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建立培训制度。一幢合格的建筑需要参与人员齐心努力方能完成,这里有技术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等问题。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热心于质量工作;二是能够胜任质量工作。因此,对人员加强培训并形成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3)开展经常性的质量活动。质量部门应当成为生产活动的积极组织者,要鼓励人们的上进心,用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鼓励办法,开展经常性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质量宣传月、质量竞赛活动、技术革新活动、质量合理化建议活动、质量大检查、文明生产活动等等。
(4)严格追究事故责任。查清质量事故原因及事故责任者往往比较复杂,因此,应当明确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必须在责任问题上严格分清谁是谁非,做到照章办事,遵纪守法、奖罚分明。
(5)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程、制度。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限制和约束人们在生产环境中的“越轨”行为,指导人们认真遵守国家颁布的各种规程、规范,保证质量,否则,就要负行政或法律责任。
(6)建立质量事故档案。事故的频繁发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建立事故档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7)加大惩罚力度。严肃追查事故责任,照章办事,赏罚分明以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
(8)对事故开展工程学及统计学研究。除上述各种管理措施外,还有法律监督,对质量的检查,对质量工作的统一领导,对质量事故进行研究,对作业人员进行心理学的研究等。这些措施都是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本章小结
建筑工程事故是指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设计要求,它包括由于设计错误、材料设备不合格、施工方法错误、指挥不当等原因所造成的各种质量事故。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应符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规定,造成建筑工程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管理不善;地质勘查失误;设计失误;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建筑材料、制品质量低劣;施工质量差、不达标;使用、改建不当及灾害性事故。建筑工程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直接处理法和间接加固法;为了减少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应在建筑工程事故发生前做好有效的预防,包括工程技术措施、教育措施以及管理措施三种。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工程质量事故,按其后果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建筑结构的倒塌,是建筑结构在多种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下稳定性和整体性完全丧失的表现。
3.________和________是同一类事物的两种程度不同的表现。
4.建筑工程处理原则包括安全可靠、不留隐患的原则;________ ;________;利用现有条件及方便施工的原则。
参考答案
5.事故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建筑工程事故质量教育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在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及建成后的使用等各个阶段都会发生
B.任何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发展到在一定的条件下爆发
C.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人类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行为过程,因而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D.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不可预防和避免的
2.重大施工质量事故造成经济损失为( )万元以上。
A.4
B.6
C.8
D.10
3.下列各项中不是质量事故预防措施的是( )。
A.技术措施
B.教育措施
C.安全措施
D.管理措施
三、判断题
1.凡是引起人身伤害、导致生产中断或国家财产损失的所有事件统称为事故。( )
2.建筑结构倒塌是可以修复的。( )
3.建筑结构缺陷等同于建筑结构事故。( )
4.工程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为:基本情况调查→结构及材料检测→复核分析→专家会商→调查报告。( )
四、问答题
1.工程质量事故是如何分级的?
2.对发生事故的结构或构件进行现场检测的内容有哪些?
3.建筑结构功能要求有哪些?
4.建筑工程事故处理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