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程实施保障

1.教学条件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条件:具备通用电工实训台20套(或以上),高配置电脑40台(或以上),同时容纳40人(或以上)的实训室。

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利用企业现有厂房、基础设施、市场渠道等建立实训基地,确保实训基地的技能培训、技术人才的交流、产品生产与市场的有效接轨。基地要能满足完成教学实习、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任务的要求,保证校外实训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采用真实的劳动手段和方法,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工学”结合。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的选用或编写建议

楼晓春,《电工基础(第2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2)推荐的教学参考资料

①任元吉、曾一新、陈吹信,《电工基础》,航空工业出版社,2015。

②李文革,《电工基础》,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③黄军辉、傅沈文,《电工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教学软件

Multisim软件。

(4)主要参考网站

①中国电工网:http://www.chinaet.net

②电工之家:https://www.dgzj.com

③电工学习网:https://www.diangon.com

3.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

(1)评价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将过程性考核评价与结果考核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①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解决专业问题的水平等方面,可通过云班课发起和记录每个学生的状态信息,形成个体的形成性评价,它反映的是学生在各个阶段学习过程的状态。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末进行的综合测试,遵循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总的考核评价。

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教学目标中本课程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评价。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生产实际,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解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③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

本课程以书面考试(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作业的形式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以质疑的形式考查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进步情况;以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操作技能。

④开卷、闭卷相结合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克服一次考试定最终成绩的弊端,遏制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本课程采用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采用开卷的形式考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包括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形成科学、多方位的综合评价。

(2)评价考核标准

①评价考核表

②实验与技能训练表

③实验与技能训练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