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标准Ⅰ
- 王雨华 马彪主编
- 1329字
- 2025-03-27 17:23:32
五、课程实施保障
1.教学条件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的选用或编写建议
编写建议:
①教材的主编和主审,须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的骨干教师。
②教材的结构和内容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讲究“实在”“实效”,编排时要符合三年制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③选取的项目或课题应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学校的实际有机结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
④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内容的选择力求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⑤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注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适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空间。
建议选用的教材:
①徐立娟,《电力电子技术(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②王晓芳,《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推荐的教学参考资料
①任万强、袁燕,《电力电子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②龚素文、李图平,《电力电子技术(第2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③周渊深、宋永英,《电力电子技术(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教学软件
MATLAB2017a。
(4)主要参考网站
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resourse.jingpinke.com。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评价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综合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方式。
课程总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占40%)+综合性考核成绩(占60%)
①过程性考核:以各个学习项目作为评价考核单元,以每个项目中的各个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依据,主要从职业素质养成、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三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a.职业素质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它是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实验时的规范性等情况进行的评价,贯穿项目学习全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纪律意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和团队意识。
b.理论考核:针对每个学习项目中各个任务涵盖的基本知识,以“应知应会”为标准进行考核,通过作业、笔试等方式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意识,督促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习惯,以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控制。
c.实践考核:针对每个学习项目中各个任务要求掌握的实践技能,以“熟练、规范操作”为标准进行考核,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答辩等方式进行,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提高职业技能。
②综合性考核是期末对全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综合性考核以选择题、判断题、设计题、分析题、计算题为主,注重考核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在试题设计上,题量适中,特点鲜明,适当增加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问题,并结合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中有关本课程的内容和企业的考核标准,以体现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此项考核结果作为期末考核成绩,满分100分。
(2)评价考核标准
根据各项目所占本课程的权重进行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学习态度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

说明:①各个项目的平均分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满分100分。
②各等级对应的分数A:90~100;B:80~89;C:70~79;D:60~69;E:6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