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统计调查认知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1.统计调查的意义

对于社会经济现象,搜集统计资料的主要手段是统计调查。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运用各种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过程。

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来看,统计调查是搜集资料获得感性认识的阶段,它既是对现象总体认识的开始,又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环节,所以为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在进行统计调查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要深入实际,全面了解情况,以取得准确、及时、完整的统计调查资料。

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统计调查的要求包括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

(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调查资料客观地反映现象和过程本质的程度。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性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且涉及坚持统计制度和纪律,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的原则问题。在我国,统计立法的核心就是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都要依照《统计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提供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允许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允许伪造、篡改。基层群众性组织和公民都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统计工作人员一定要有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如实反映情况。坚决反对以违法的手段来破坏调查资料的准确性,把维护统计资料的真实性作为自己的职责。

(2)及时性。及时性是指搜集资料完成的时间符合该项调查所规定的时间要求。统计资料的及时性也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一项统计工作任务的完成,是许多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一个调查单位不按规定的时间提供资料,都会影响全面的综合工作,贻误整个统计工作的开展。因此,提高统计调查的及时性不是个别单位工作所能奏效的,必须各个调查单位共同增强全局观念,采取有效措施,遵守统计制度和纪律,才能做好这一项工作。

(3)全面性。全面性即完整性,即在规定时间内对调查资料毫无遗漏地搜集起来。调查单位不重复、不遗漏,所列调查项目的资料搜集齐全;如果统计资料残缺不全,或重复太多,就不可能反映所研究现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深化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做出正确的决断,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社会经济现象错综复杂,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统计调查方式,统计调查有多种方式,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统计调查方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这是统计调查最基本的分类。

1.全面调查

在全面调查的情况下,被研究总体的所有单位都要被调查到。例如,人口普查要对全国人口无一例外地进行登记;要了解全国原油产量,就要对全国所有油田的原油产量都进行调查登记;要了解全国汽车产量,就要对全国所有汽车厂家都进行调查。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全面调查能够掌握比较全面的、完整的统计资料,可以了解总体的全貌,但它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

2.非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则是对被研究现象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例如,要了解民营企业经济效益状况以及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选择部分企业进行调查;为了研究城市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可以只对一定数量的住户进行调查;为了掌握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抽查其中一部分商品做检验就可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的调查单位少,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和人力、财力,调查较多的内容,并能推算和说明总体情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1.经常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又称连续性调查,就是随着被研究现象的变化,随时将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在进行这种调查时,被研究现象的所有变化都被观察记录下来。例如,工厂的产品生产、原材料的投放、燃料和动力消耗,这些工业生产过程中指标数值经常变动,必须在观察期内进行连续登记,才能满足需要;又如,人口的出生、死亡,必须在观察期内连续登记。可见,连续调查的资料可以说明现象的发展过程,可以体现现象在一段时期的总量。

2.一次性调查

一次性调查就是间隔一段时间(一般是相当长的时期)进行的调查。如人口数量、固定资产总值等现象,短时期内不发生什么变化,不必连续不断登记,只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登记其某时刻或某一天的数量。

(三)统计调查和专门调查

统计调查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1.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就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统计报表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通过填制统计报表来搜集数据的制度。

2.专门调查

专门调查是指为了研究某些专门问题,由调查单位专门组织进行的一种调查方式,这种调查多属于一次性调查,它是我国统计工作中重要的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专门调查主要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专门调查灵活多样、适应性强,既可针对某专项内容进行,也可弥补统计报表的不足。

高新技术企业统计报表

三、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一)统计报表

1.统计报表的意义

统计报表是一种以全面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它是由政府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以统计表格形式和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布置,而后由企、事业单位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层层汇总上报,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它的任务是经常地、定期地搜集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资料,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服务。

2.统计报表的特点

(1)统一性。统计报表的指标体系、表格形式、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因此,搜集的资料具有统一性;统计报表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口径也是全国统一的。

(2)全面性。在报表的实施范围内各单位都必须全面贯彻执行,由基层单位填报,经过部门、地区以及全国的汇总综合,便可得到国民经济全面的基本统计资料。

统计报表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优点:

(1)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管理的需要而周密设计的统计信息系统,从基层单位日常业务的原始记录和台账(即原始记录分门别类的系统积累和总结)到包含一系列登记项目和指标,都可以力求规范和完善,使调查资料具有可靠的基础,保证资料的统一性,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汇总、综合。

(2)它是依靠行政手段执行的报表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上报,因此,具有100%的回收率;而且填报的项目和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完整地积累形成时间序列资料,以便进行历史对比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系统分析。

(3)它既可以越级汇总,也可以层层上报、逐级汇总,以便满足各级管理部门对主管系统和区域统计资料的需要。

3.统计报表的种类

(1)按调查范围不同,统计报表可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

全面统计报表要求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都要填报;非全面统计报表只要求调查对象的一部分单位填报。

(2)按填报单位不同,统计报表可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

基层统计报表是由基层企、事业单位填报的报表。综合统计报表是由主管部门或统计部门根据基层报表逐级汇总填报的报表,主要用于搜集全面的基本情况;此外,也常为重点调查等非全面调查采用。

(3)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统计报表可分为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周期短的,要求资料上报迅速,填报的项目比较少;周期长的,内容要求全面一些;年报具有年末总结的性质,反映当年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贯彻执行情况,内容要求更全面和详尽。

日报和旬报称为进度报表,主要用来反映生产、工作的进展情况。月报、季报和半年报主要用来掌握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检查各月、季、年的生产工作情况。年报是每年上报一次,主要用来全面总结全年经济活动的成果,检查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情况等。

(4)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统计报表可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

国家统计报表即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制发,用以搜集全国性的经济和社会基本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基建、物资、商业、外贸、劳动工资、财政等方面最基本的统计资料。部门统计报表就是为了适应各部门业务管理需要而制定的专业技术报表。地方统计报表就是针对地区特点而补充制定的地区性统计报表,是为本地区的计划和管理服务的。

4.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

统计报表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原始记录。从原始记录到统计报表,中间还要经过统计台账和内部报表。所以,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是统计报表质量的基础。

(1)统计台账。统计台账是按照各种报表或核算工作需要,为了系统地积累和整理统计资料而设置的一种专用表格或登记底账。

工业企业统计台账有主要产品产量台账、半成品或零部件台账、产品工时台账、产品质量分析台账、工时利用台账、设备使用情况台账等。

合理设置统计台账,对于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加强企业管理等有着重要作用:能及时向领导提供资料,反映职工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作为总结工作、检查和制订计划、进行统计评比的依据;可以把编制统计报表的工作,分散在平时,期末只要将有关台账的数字加以汇总,即可编制出有关的统计报表;可以系统地积累统计资料,避免资料散失,并防止因人员变动发生数据丢失的现象。

(2)企业内部报表。企业内部报表是根据原始记录或统计台账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计算填写而成的。在企业内部,班组向车间、车间向厂部以及厂部统计部门向企业党政领导提供的统计数据,一般是通过企业内部报表的方式进行的。企业内部报表的种类和内容也是很多的,包括产品产量、产品工时、产品成本、原材料消耗、设备运转、工时利用、技术革新以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报表。

企业内部报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能准确、及时地反映班组、车间和全厂的计划执行情况;能为企业计算各种经济技术指标提供依据;能系统地积累资料,以便研究企业生产活动发展变化的趋势;能满足编制国家定期报表和年度报表的需要。

(二)普查

1.普查的概念

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以搜集重要国情国力和资源状况的全面资料,为政府制定规划、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如人口普查、科技人员普查、工业普查、物资库存普查等。普查多半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而且所要搜集的是经常的、定期的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更为详细的资料,特别是诸如人口、物资等时点的数据。

2.普查的方式

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大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进行直接的登记,如人口普查等;另一种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由登记单位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查等。这种方式比第一种简便,适用于内容比较单一、涉及范围较小的情况,特别是为了满足某种紧迫需要而进行的“快速普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它由登记单位将填报的表格越过中间一些环节直接报送到最高一级机构集中汇总。

3.普查特点

普查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搜集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由于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故通常需要间隔较长的时间,如我国的人口普查从1953年至2010年共进行了六次。

(2)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标准时点是指对被调查对象登记时所依据的统一时点。调查资料必须反映调查对象在这一时点上的状况,以避免调查时因情况变动而产生重复登记或遗漏现象。例如,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0时,就是要反映这一时点上我国人口的实际状况;农业普查的标准时点定为普查年份的1月1日0时。

(3)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尽可能同时进行登记,并在最短的期限内完成,以便在方法和步调上保持一致,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普查时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指标进行登记,不准任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汇总和综合,降低资料质量。同一种普查,每次调查的项目和指标应力求一致,以便于进行历次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和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

(5)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它可以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依据。

(6)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普查既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又是一项广泛性的群众工作。我国历次人口普查都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配合,因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相关链接

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间表

普查时间表

2010年11月1—10日:入户登记;

2010年11月16日—12月25日:事后质量抽查;

2011年3月—2012年5月:公布普查数据;

2010年12月—2012年6月: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和分析。

普查的主要内容: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三)重点调查

1.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取得统计数据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其目的是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单位。这些单位虽然少,但它们调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通过对这些单位的调查,就能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和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虽然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只是少数,但它们的产量占全国钢铁产量的绝大比重。对这些重大企业进行调查,便能省时省力且及时地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满足调查任务的要求。

重点调查的优点在于调查单位少,可以使用较少的人力和时间,调查较多的项目和指标,了解较详细的情况,取得及时的资料,取得较好的效果。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而且总体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采用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但必须指出,由于重点单位与一般单位的差别较大,因此通常不能由重点调查的结果来推算整个调查对象的总体指标。

2.重点单位的选择

重点调查的关键是确定重点单位。

首先,重点单位的多少,要根据调查任务确定。一般来说,选出的单位应尽可能少些,而其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占比重应尽可能大些,其基本标准是所选出的重点单位的标志必须能够反映研究总体的基本情况。

其次,在选择重点单位时,要注意重点是可以变动的,即一个单位在某一问题上是重点,而在另一问题上不一定是重点;在某一调查总体中是重点,在另一调查总体中不一定是重点;在这个时期是重点,而在另一时期不一定是重点。因此,对不同问题的重点调查,或同一问题不同时期的重点调查,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重点单位。

(四)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也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在对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找出有普遍意义和有规律性的东西,从个别中了解一般、从个性中了解共性的一种调查方法。

所谓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是指那些最充分、最集中地体现总体某方面共性的单位。

★相关链接

江苏省吴江县吴江县:今为吴江市。开展一次对县属镇中的“农民工”的典型调查,以认识“农民工”是否有利于城镇建设等问题。在对全县7个县属镇进行粗略分析的基础上,最后选定了震泽镇作为典型调查,因为震泽在7个镇中算发展较快的一个镇,而且该镇农民工占职工总数的20.4%,占比超过全县的15%。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是:推动该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镇吸收了大量“农民工”。因此,通过典型分析,最后可以推论出“农民工”有利于城镇建设等结果。

典型调查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的作用:

(1)研究尚未充分发展、处于萌芽状况的新生事物或有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典型单位深入细致的调查,可以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探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科学的预见。

(2)分析事物的不同类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别和相互关系。例如,通过调查可以区别先进事物与落后事物,分别总结它们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进行对策研究,从而促进事物的转化与发展。

此外,在总体内部差别不大或分类后各类型内部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典型单位的代表性很显著,也可用典型调查资料来补充和验证全面调查的数字。

典型调查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正确选择典型单位。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有以下三种选典方法:

(1)“解剖麻雀”的方法。这种选典方法适用于总体内各单位差别不太大的情况。通过对个别代表性单位的调查,即可估计总体的一般情况。

(2)“划类选典”的方法。总体内部差异明显,但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类型组,使各类型组内部差异较小。从各类型组中分别抽选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即称为划类选典。这种调查既可用于分析总体内部各类型特征,以及它们的差异和联系,也可综合各种类型,对总体情况做出大致的估计。

(3)“抓两头”的方法。从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的需要出发,可以分别从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中选择典型,以便总结经验和教训,带动中间状态的单位,推动整体的发展。

典型调查通常是为了研究某种特殊问题而专门组织的非全面的一次性调查。但是,有时为了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系统地总结经验,也可对选定的典型单位连续地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例如,对新生事物或处于萌芽状态的事物的研究,就适宜采用这种定点的跟踪调查。

(五)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是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常用的抽样调查的形式有:

(1)简单随机抽样。它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进行调查。这种形式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如果总体很大,实施就会有困难。

(2)类型抽样。先对总体各单位按主要的标志加以分类,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单位数进行调查。这种形式是从各类中取样,所以样本的代表性比较高。

(3)等距抽样。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大小顺序排列,然后依一定间隔抽取样本单位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可以使样本单位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总体各个部分,通常能够收到较好的抽样效果。

(4)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各单位划分许多群,然后以群为单位从其中随机抽取部分群,对选中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这种形式是按群调查,所以样本单位比较集中,组织工作比较方便,省时省力,节约开支。

四、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单位的调查项目进行清点、测定、计量,以取得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进行商场调查时,调研人员想得到某段时间的客流量、顾客在各柜台的停留时间、各组的销售状况、顾客的基本特征、售货员的服务态度等信息时,并不访问任何人,只是观察现场的情况,然后记录备案;为了了解工业企业期末在制品结存量,调查人员进入到生产现场进行观察、计数、测量等。

直接观察法所取得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二)报告法

报告法又称凭证法,是指要求调查对象以原始记录、台账和核算资料为依据,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方法,如报表制度等。当前,我国企、事业单位向上级填报统计报表,就是报告法。报告法具有统一项目、统一表式、统一要求和统一上报程序的特点。

(三)采访法

采访法又称询问法,是指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提问,根据被调查者的答复来搜集资料的方法。这一方法又分为个别访问和开调查会两种。个别访问是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逐一询问来搜集资料的方法;开调查会是指邀请了解情况的人参加座谈会,以此来搜集资料的方法。

(四)问卷法

问卷是指统计调查所用的、以提问的形式表述问题的表格。问卷法就是调查者用问卷对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度量,从而搜集到可靠的社会经济资料,深刻认识某一现象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