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如何克服心理摆效应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论的时候,他立即飞快地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爱地巴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他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哪怕累得气喘吁吁。当爱地巴老了的时候,仍然保留了年轻时的习惯。有一次他生气了,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行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了三圈,太阳都下山了。

他的孙子很不解,问道:“阿公,您一生气就围着房子和土地跑,其中有什么奥秘吗?”爱地巴说道:“年轻时我跟人争吵生气后,就绕着房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跟人家生气啊!想到这里,我所有的怒气都消了,就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劳作;老了生气时,我也绕着房子和土地走三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人的情绪复杂多变,犹如大海的波涛,大起大落:喜悦时如沐春风,抑郁时黯然神伤,生气时急火攻心,伤心时愁肠百结,焦虑时惶惶终日,紧张时惴惴不安……犹如一年的四季变化,人的情绪也同样发生着从高涨到低落的周期性变化。

人的感情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每一种情绪都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像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转化。比如,你此刻正感到无比兴奋,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你会因为某种突如其来的外界刺激,立即感到无比的沮丧。这种心理现象便是“心理摆效应”。

人的情绪不仅在短时间内会呈现出较大的波动,而且会在较长时期内出现由高涨到低潮的周期性变化。20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患有精神疲倦、情绪低落等症状的患者,每隔28天就来治疗一次。他们由此将28天称为“情绪定律”,认为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他的情绪以28天为周期,发生从高潮、临界到低潮的循环变化。在情绪高潮期内,我们会感觉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能够平心静气地做好每件事情;在情绪的临界日内,我们会觉得心情烦躁不安,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而在情绪低潮期内,我们的情绪极度低落,思维反应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严重时还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大起大落的情绪不仅会给人的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还会让我们变得异常暴躁,失去理智,以至于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让自己悔恨终生。2006年7月10日,在德国的奥林匹克足球场上,法国队与意大利队正在进行着世界杯的冠亚军角逐。比赛异常激烈,从上半场开始到加时赛的前118分钟,法国队一直占据主动,这与法国队队长齐达内对全队的把控能力密切相关。法国人一次次疯狂的进攻让意大利队乱了阵脚,眼看法国队要如愿捧回冠军奖杯。这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队长齐达内突然情绪失控,用他的光头顶向意大利队的后卫马特拉齐,他因此被红牌罚下场。失去精神领袖的法国队元气大伤,最终与冠军的殊荣擦肩而过。

人生不能总是高潮,生活也不可能永远是诗。人生有聚也有散,生活有乐也有苦。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消除一些思想上的偏差,既然挫折与逆境不能改变,何不坦然面对。当处于快乐兴奋的生活时空中,我们应该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而当自己转入情绪的低谷时,要尽量对比和回顾自己情绪高潮时的“激动画面”,多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能平和自己心境或振奋自己精神的事情上。许多时候,换一个角度思考,你会发现有些损失也可以成为一笔财富。

另外,在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认知方式来调节情绪,因为很多情绪的好坏源于我们对事情的不同看法。例如,当受到上司批评的时候,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悲观的人认为这是上司的故意刁难,对他非常不信任;而乐观的人却认为这是上司的刻意栽培,帮助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正是因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我们才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对事情的看法,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

自控力训练

找到自己的情绪周期,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有意识地将最为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完成;情绪低落时,我们可以多散散心,参加健身运动,找朋友聊天倾诉,寻求心理慰藉,直到安全渡过情绪危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