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诗选
- 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 袁世硕等修订
- 1732字
- 2020-08-29 06:14:41
兵车行[1]
车辚辚,马萧萧[2],行人弓箭各在腰[3]。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4]。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5]。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6]。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7]。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8]。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9]。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10],千村万落生荆杞[11]。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12]。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13]。长者虽有问[14],役夫敢申恨[15]?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16]。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17]?信知生男恶[18],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19]。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20]!”
[1] 天宝以来,唐王朝不断进行所谓“开边”,经常发生战争。天宝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进攻南诏(据有今云南西北部一带),大败,士卒死亡六万人。高仙芝将兵三万攻击与唐王朝争夺西域的大食(古阿拉伯帝国),大败,士卒死亡殆尽。唐王朝不甘心失败,又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和河南、河北兵攻南诏,无人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抓兵,连枷送往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杜甫这首诗大约作于这年。诗中假设问答,通过被征从军者之口,控诉了皇帝穷兵黩武,肆意开边的政策。“行”原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名称,后沿用于重在叙事的诗题中。
[2] 辚(lín邻)辚:车行声。萧萧:马鸣声。
[3] 行人:指被征从军的人。
[4] “耶娘”二句:写从军者家属送行之多,尘土迷漫,把前方的咸阳桥都遮住了。耶,通“爷”。咸阳桥,在长安城北,横跨渭水,为通往咸阳的大桥。
[5] 干云霄:形容送行爷娘妻子哭声之大,上冲云霄。干,冲犯。
[6] 点行频:频繁地点名征发。自此以下至篇末,都是诗中被征从军人的话。
[7] “或从”二句:是说有人从十五岁被征从军,四十岁还在服役。开元以来,吐蕃常侵扰黄河以西地区,唐王朝征调关中、朔方等地方的军队,集中河西地区,加强防御,保护庄稼。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营田,汉代已实行屯田制,唐代边区要冲地方的军队,除遇有战事作战外,平时还要种田,并于节度使下设度支营田副大使掌管其事。
[8] “去时”二句:是说自幼年从军,归来时头发都白了。里正,即里长。唐制:百户为一里,设里正一人,掌户籍、赋役等事(杜佑《通典·食货三》)。裹头,古时人以皂罗巾裹在头上为头巾(《二仪实录》)。这里说“里正与裹头”,表示其年纪尚小。戍,驻防。
[9] 武皇:汉武帝刘彻,在历史上他是以武功著称的皇帝。这里借以指代唐玄宗。唐人诗中多有这种用法。如王昌龄《青楼曲》之二:“白马金鞍从武皇。”韦应物《逢杨开府》诗:“少事武皇帝。”
[10] 汉家:指唐王朝。山东:指华山以东广大地区。钱谦益注引《十道四蕃志》:“关以东七道,凡二百一十一州。”(《钱注杜诗》卷一)这里说“二百州”,是大约数。
[11] 生荆杞(qǐ起):田园荒芜景象。荆:荆棘,一种多刺的野生植物。杞:杞柳,丛生灌木。
[12] “纵有”二句:意思是男子被征调从军,健壮的妇女种不好庄稼。无东西,是说禾苗零乱,不成畦垅。
[13] “况复”二句:是说关中士卒极顽强,能苦战,因此被调来调去,像赶鸡犬一样。况复,更加。秦兵,指关中地区的士卒。
[14] 长者:征夫对作者的尊称。
[15] 役夫:被征调的士卒自称。敢申恨:反诘语气,不敢表示怨恨,又不能不表示。
[16] 未休:未罢,没有遣还乡里。关西:函谷关以西。
[17] “县官”二句:是说百姓苦于征戍,农业荒废,朝廷催缴租税,怎么能缴得出来?县官:指皇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庸知其盗买县官器。”司马贞索隐:“县官,谓天子也。”又《汉书·东平王宇传》:“今暑热,县官年少。”注:“不敢指斥成帝,谓之县官也。”这里也是从这个意义上不说皇帝而说“县官”。
[18] 信知:实知。恶:不好。
[19] “生女”二句:申述上两句所说“好”“恶”之根由。比邻,近邻。随百草,死无其所的意思。
[20] “君不见”四句:以青海头惨景为例,为唐王朝实行“开边”造成人民大量伤亡而痛心。青海头,青海湖边。唐王朝与吐蕃时常在那里争战。《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八载(749)六月,哥舒翰以兵六万三千,攻吐蕃石堡城,拔之,唐士卒死者数万。烦,多,剧。啾(jiū究)啾,象声词,常常指动物细小的叫声,这里指众多的鬼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