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1]

其一[2]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3]。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4]。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5]!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6]

其二[7]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8]。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9]。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10]。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11]

其三[12]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断肠声,心绪乱已久[13]。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14]?功名图麒麟[15],战骨当速朽[16]

其四[17]

送徒既有长[18],远戍亦有身[19]。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20]。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21]。哀哉两决绝[22],不复同苦辛[23]

其五[24]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25]。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26]?隔河见胡骑[27],倏忽数百群[28]。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29]

其六[30]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31]。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32]。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33]

其七[34]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35],指落曾冰间[36]。已去汉月远[37],何时筑城还[38]?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39]

其八[40]

单于寇我垒[41],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42],彼军为我奔。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43]。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44]

其九[45]

从军十馀年,能无分寸功[46]?众人贵苟得[47],欲语羞雷同[48]。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49]?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50]


[1] 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原是以边疆战斗生活为题材的歌曲。杜甫用此乐府旧题来写时事,先后有两组诗,这一组先作,故题“前出塞”。唐玄宗天宝以来,经常在西北边疆地区用兵,主要是征服肇事东扰的吐蕃,其次是抵制东来争夺控制西域诸国的大食(古阿拉伯帝国)军,连年战争,损伤严重,为此不断征调关中等地的壮丁从军戍边。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末年。诗中通过一个士卒从军边塞十年的遭遇感受,时以反讽语调,讥刺唐玄宗好大喜功,开边黩武。全诗前后连贯,结构紧凑,浑然成为一体。

[2] 这首写初别父母出征远戍的情景。

[3] 悠悠:形容道路遥远。如《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交河,唐时西部边陲一个驻军地点,曾为安西都护府的驻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蕃市西。

[4] “公家”二句:假设语,是说官家规定了行军期限,逃跑要被抓来惩治。当时实行府兵制,按户籍征兵,所以不得逃脱。亡命,脱名籍而逃亡。婴,触犯。祸罗,灾祸的罗网,指法网。

[5] “君已”二句:抱怨唐玄宗肆意开边。君,皇帝,指唐玄宗。富土境,是说朝廷直接管辖的疆土已很多。一何多,意思是很多。

[6] 吞声:声将发而强止之。语本鲍照《拟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7] 这首写行军日久,离家日远,生命随时不保,在练兵中转而轻生,不顾危险。

[8] “不受”句:承上句而说,意思是行程日远,入伍日久,也便不受伙伴的欺负。徒旅:指军中伙伴。据杜佑《通典》卷一百四十九:唐代军队里常有“恃己力强,欺傲伙人,全无长幼,兼笞挞懦弱,减削粮食衣资”的现象,所以这里讲及此等事。

[9] “骨肉”二句:是说骨肉之情固然没有断绝,由于做士卒随时有生命的危险,所以便顾不到了。骨肉恩,指父母养育之恩情。死无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死亡。

[10] “走马”二句:骑马奔驰不用络头,手上只拨动缰绳。脱,去掉。辔(pèi配)头,马络头。挑,拨动,意思是不紧握。青丝,指缰绳。这二句与以下二句都是摹写出征士卒由于感到“死无时”而轻生冒险行为。

[11] “捷下”二句:从高冈上飞驰而下,俯身作拔取敌人军旗的演习。捷下,疾驰而下。仞(rèn刃),古代以八尺为一仞;一说七尺。搴(qiān千)旗,拔取敌人军旗。古代战争不外是冲锋陷阵,斩将搴旗。因为并不是实战,所以这里说“试搴旗”。

[12] 这首写途中心绪烦乱,强以慷慨自励抑制悲伤,适见其沉痛,形成对功名的反讽和对朝廷开边征兵的不满。

[13] “磨刀”四句:北朝民歌《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四句化用其意,意思是:本来想竭力不让陇头水声引起思乡的哀愁,无奈心烦意乱,磨刀伤手,血染红流水。婉转刻画,无限悲伤。呜咽水,即指陇头水。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轻,轻忽,只当没有听见。断肠声,指宛如呜咽、令人断肠的陇头水声。

[14] “丈夫”二句:男子汉既然决心报国,还有什么愤恨呢?丈夫,犹男儿。许国,把生命献给国家(朝廷)。愤惋,愤懑而怨恨。这两句和下两句都是貌似激昂慷慨,实则是愤慨语。

[15] 图:画图,这里作动词用。麒麟:麒麟阁。汉宣帝曾让人把霍光、苏武等十八人的像画于麒麟阁上,以示褒扬功臣。见《汉书·苏武传》。后多以“麟阁”表示以功勋获得最高荣誉。

[16] “战骨”句:承上句,是说战死、骨朽也是值得的。中间置一“当”字,见得这种豪言壮语,实际是愤懑语。

[17] 这首前四句表示对军吏驱迫的不满,后四句为不得与家中亲人重见而悲伤。

[18] 徒:征夫。长:头目,指押送征夫的军吏。

[19] “远戍”句:意思是远戍边疆的人,也是人。言外之意是应受到尊重,不可随意打骂。

[20] “生死”二句:反讥军吏的话,是说自会不顾生死地向前赶路,勿须怒斥。嗔(chēn琛),也是怒,引申为呵斥。

[21] 附书:捎信。六亲:指父、母、兄、弟、妻、子,泛指家中亲人。

[22] 两决绝:指与家中亲人彼此永别。决绝,同“诀绝”,永远不得再相见。

[23] 同苦辛:意思是在一起共同生活。

[24] 这首写初到边疆,感慨军中官兵对立,苦乐不均,下层士卒无法建树功勋。

[25] 三军:军队的通称。

[26] “军中”二句:是说军中地位不平等,苦乐不均,高高在上的主将不会知道其间的情况。异苦乐,苦乐不同,指大小头目们擅作威福,下层士卒备受驱使、凌辱。宁,怎能,即不能。

[27] 胡骑(jì记):胡人的骑兵。

[28] 倏(shū书)忽:形容极快。数百群:极言众多。

[29] “我始”二句:是说初来如奴仆,终日为头目们所役使,没有机会立功。树,建立。

[30] 这首借戍卒口表述,反对扩边和兴兵滥杀。

[31] “射人”二句:马倒则人束手就擒,所以要先射马;贼首就擒则群贼溃散,所以要先擒王。以上四句是用比兴手法,由前三句引出第四句“擒贼先擒王”。这第四句是这首诗的核心,下面四句是由之生发出来。

[32] “杀人”二句:是说杀伤应有个限度,国家本来就有疆界。背面的意思是不要兴兵扩张疆土。

[33] “苟能”二句:是说如果能够有办法制止侵犯,何必大肆杀伤。侵陵,侵犯。陵,与“凌”通。

[34] 这首写严寒中在高山戍守筑城的艰苦和思乡的忧愁。

[35] “径危”句:是说山路险峭,行进必须手扳着冰冷的岩石。危,高而险。抱,这里是扳、攀的意思。

[36] 指:手指。曾(cénɡ层)冰:层冰,积厚的冰。曾,同“层”。

[37] 汉月:指中国内地。因汉代国势强盛,影响深远,故后来以汉为中国的代称。

[38] 筑城:当时西北边疆地区地广人稀,边疆将帅曾为驻军而修筑军城。如哥舒翰曾在青海一带屡筑军城,以抵御吐蕃。故这里言及筑城。

[39] “浮云”二句:写傍晚望云而思乡,慨叹不得归故乡。征,行,意思是飘过。攀,攀附。

[40] 这首写临敌奋勇战斗,擒其首领,身为士卒,也无足称道。

[41] 单(chán)于:本是汉代匈奴族酋长的名称,这里泛指边疆部族首领。寇:侵犯。垒:军营、阵地。

[42] 雄剑:古代传说,楚国著名铸剑师干将曾铸成雌雄二剑,这里以“雄剑”泛指武器。四五动:接连挥动,意思是奋力厮杀。动:挥动。

[43] 虏:俘获。名王:指边疆部族著名的酋长。授:献。辕门:即主将军门。军行以车为阵,辕相向为门,故曰辕门。

[44] “潜身”二句:似豪壮,实为牢骚语。潜身,犹屈身,含位卑而不为人知之意。备,备位,充数的意思。行列,即队伍。不足论,不足道。这里所说“备行列”、“何足论”,都是反话,悻悻然之情溢于言表。

[45] 这首写从军十年,屡有战功,由于不会投机取巧,因而仍屈身士卒间。

[46] 能无:哪能没有,意即有。杜甫《秦州杂诗》之第二十首:“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分寸功:极言立功甚微。这句话的意思是打过许多仗,立了不少功。

[47] 众人:指那些冒功邀赏的人。贵:重视,追求。苟得:苟且获取,意思是不择手段地获取功名利禄。

[48] 羞:耻于。雷同:原出《礼记·曲礼》:“毋剿说,毋雷同。”二字原意是雷响时四下里有应声,后来用来说明意见、作品或做法同别人一样。

[49] “中原”二句:是说中原人尚为争权争利而斗,何况边疆地方的人!狄(dí笛),古代对北部边疆部族的称呼。戎,古代对西部边疆部族的称呼。这里均是泛指边区部族。

[50] “丈夫”二句:也是无可奈何地故作壮语,以自慰自嘲,转成牢骚。四方志,远大志向,这里指为国戍边而言。固穷,语本《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意为安于穷困境遇。前置“安辞”二字,见得是以自嘲口吻发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