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好老师

上了一年级,老师便比较严厉了。不认真听讲,作业没写完,和人打架,都会被老师“修理”。拧耳朵,拽头发,用棍子敲,是老师惯用的方法。即便是被打得龇牙咧嘴,耳朵被揪得又红又肿,回家也不敢向家长透漏半点风声。如果被家长知道了,非但不会讨得同情,反而招来一顿臭骂。家长一向认为,老师打学生理所应当,天经地义。他们坚信“不打不成器”的法则,打你是为你好,说明老师负责任。挨过打的学生也没有一个怨恨老师的,见了老师非常尊敬,老远就向老师问好。

老师上课不用普通话,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它科目,都使用土话,书上的字词也变成了本地方言。例如,小麦的“麦”字,方言近似“mei”;钢笔的“笔”读成“bei”,类似普通话中“杯”的读音。“钢笔,铅笔”。

读课文时,学生们喜欢用方言唱读,昂着头,闭着眼,大声读:秋--天--,天--那--么--高--,那--么--蓝--,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小兴一年级的班主任是姚老师。她30岁左右,1米7的个子,瘦高身材。留着一头有点卷的短发,眼睛深邃而有神。她30岁出头,年轻快乐有朝气,很泼辣干练的样子。记得有一次小兴把课桌的“桌”写成了“卓”,她让小兴重写十遍,可前面是“桌”后面就又写成了“卓”。她很生气,把小兴喊上黑板递给小兴支粉笔,你在这把“桌”字给小兴写50遍,结果小兴写着写着又写成了“卓”。她说小兴看这段粉笔算是白浪费了,不给你点记性你是改不了了,你数数看写错几个,一个一棍子,有意思的是她打了小兴一下看小兴那可怜样她自己忍不住就笑了。呵呵。她上课很严厉,但下课却会和女同学比赛跳绳踢键子,让男孩子们比赛跑步跳高跳远给她看。新老师人缘好有责任心,她和学生家长相处的特别融洽,大家都乐意和她往来。

姚老师叫同学们每周写一个周记,来锻炼同学们写作水平。一周过去了,周五时,是评讲周记的一堂课。姚老师拿着一张名单,郑重其事的对同学们说:“下面请写得好的同学上来念你的作文。”

刚一说完,就念到了小兴的名字,小兴大大地一惊:她刚才念到我了?

正在这时,周围的同学也提醒小兴:“叫你呢。”

小兴听后只好胆战心惊的拿着周记本上了讲台。

站在讲台上,小兴看到台下一双双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他,双脚发抖,嘴唇也时不时的抽泣,一字一句的慢慢念着,不一会便停顿,一会这念错,一会那念错。这时越来越紧张,期盼着快一点将它念完,过了好久好久终于念完了,台下传来了热烈的掌声,小兴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正当准备走下台,

姚老师叫住了:“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这一问,小兴一下子慌了:怎么写的是什么意思?该怎么说?

姚老师语重心长的对大家说:

“同学们应该向小兴学习。这篇文章写得相当的好,就是朗读能力差,使文章不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来,下去后多练习。”

伴随着一阵阵掌声,小兴走下了台。那天后,姚老师的话深深印在小兴心中,无时无刻都在练习朗读文章,希望能提高。过了几个星期,小兴再次被老师叫上去念作文,通过这几天的努力,朗读的非常顺利,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赞许的目光。姚老师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但却很实用:每周一堂课念周记;每周一堂课同学来评改作文;几周一次班会活动。这些都是以前老师所没有的,姚老师使得小兴的胆量提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