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兴”是期盼重要交通工具或农业生产工具在一年中顺利平安的仪式。仪式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更:在畜力为主的时期,主要是骡、马、驴等大家畜,后来以拖拉机为主,90年代以农用三轮车和摩托车为主。
正月初八,村边的打谷场和村子里一些较大的空地上,不断有人家进来、离开,“出兴”仪式通常会持续一上午。
“突突突”,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了打谷场上。车主拿出一个大托盘,里边放着花生、枣、核桃、柿饼、糖果、饼干等。焚香敬神后,车主点着一挂小鞭,手提小鞭绕着三轮车燃放。小鞭放完,车主的家人抓起托盘里的食品,向四面撒。早早等在周围的孩子哄地一下动起来了,喊叫着在地上寻找刚扔出来的食品。车主和家人乐呵呵地看着捡食品的孩子,撒出去的食品是希望别人捡走的,捡的越干净越好。如果“出兴”的对象是骡马,气氛要略微紧张些。主人要防止骡马受惊,周围的小孩也都知趣地站得远远的等着。
这天最快乐的当然是孩子们,连平时的小懒虫也会早早地起床。有的守株待兔,在一个场地里等着;有的打游击,在两三个场地间快速地转移。孩子们抢食品时也各有各的招儿:有的撑着上衣,空中接物;有的手脚并用,脚踩手按;有的目光锐利,专门搜索落在枯草或残雪中的食品。抢得多的,洋洋得意;抢得少的,懊恼叹气。随着村里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对待食品的态度也越来越挑剔,从之前的全部捡完到后来的有选择地捡。花生、红枣无人问津,主要目标是糖、柿饼、核桃。花生、红枣只能在地上等着,等待路过的老人把它们捡走。
80年代中期,村里举行过一次最盛大的“出兴”。那年大队集合全村的拖拉机、三轮车一起“出兴”。长长的“出兴”队伍顺着村里的主要街道缓缓地行进,车上的人不停地往路两边撒食品。食品特别丰盛,还有当时在村里很少能买到的美味奶糖、水果糖。车队经过一些人家家门口时,妇女、老人们也出来观看,车上的人有时会专门对着妇女、老人撒一大把食品。尽管路边有残雪,天气有些阴沉,也挡不住孩子们高涨的热情。他们不顾脚长时间踩在雪里会弄湿棉鞋,紧跟着“出兴”的车队,即使速度最慢的孩子,也捡到了好几块自己喜爱的食品。
举行过“出兴”后,即将开始干活的车主或大牲畜的主人获得了心理上的安慰。参与的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收获,也期望着下一年的“出兴”会有更多的收获。
村里的元宵节一般持续4天,正月十四晚上开始,十七晚上结束。
一过初十,村里的大喇叭开始播通知,召集各个小队队长开会,讨论如何排练节目、分派活儿、准备物资。
十四上午,村里的大街小巷都忙碌起来。村干部们带着一些村民,分成几组各行其事。
村口正在搭一座门楼。门楼两侧贴一副大对联,中间挂着写有村名的牌子,四周编织了带叶的松枝。整座门楼称为“松门”。
村里两三块空地上,架起了既可以荡也可以自己蹬的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