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西头的场地上,丙村的“地跷”正在演出。“地跷”是踩跷表演中跷最短的一种。演员们扮成历史人物或传说中的人物,不断变换队形,边舞边唱。人群外响起了一通响亮的鼓声,一位身着黄衫的狮童一溜跟头翻进了场地,两只毛茸茸的狮子摇头晃脑地紧跟进来。这是丁村的“舞狮队”来了。两头狮子打滚、跳跃,张口抢夺狮童手中的绣球。其中一只不忘和观众互动,不时地扇动眼睛,作势要咬场边的小孩,引得观众们一阵大笑。
从邻村演出回来的村里的故事队最后登场了。他们每年编排新故事,积极创新,精心排练,成为每年乡里、县里元宵节汇演中众人期待的队伍。这次演的是“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的装扮模仿了电视剧《西游记》,他们一亮相就博得了一阵喝彩声。一些孩子笑着大声喊:猪八戒,老猪!“八戒”憨笑着回应孩子们。悟空去化斋了,师徒三人坐在场地中间金箍棒画的圈里休息。圆形场地另一头,一束光照在两个骷髅小妖和白骨精身上。小妖在白骨精身边窃窃私语,白骨精发出一阵恐怖的笑声,想好了抓唐僧的办法。一阵白烟闪过,白骨精变成了挎篮子的村姑。村姑靠近师徒三人,送水送饭,企图抓走唐僧,悟空及时赶来,一声大喝,打死了村姑。逃脱的白骨精又变成一位老婆婆,一边喊着“女儿”,一边颤巍巍地走近师徒四人,在和四人交涉中试图伸手抓唐僧,悟空一棒下去,老婆婆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师徒四人继续“赶路”,一个拄拐棍的老汉忽然出现,拦住四人,询问老婆婆和村姑的去向,争执中,老汉去抓唐僧,悟空把老汉打倒在地。唐僧念起了紧箍咒,悟空忍痛追上驾烟逃跑的白骨精,终于打死了白骨精。这个现场版的西游记故事,在经久的掌声中结束了。
90年代中期,受各种晚会的影响,村子里也办起了元宵晚会。一些村民自编自演了三句半、小品、泽州秧歌、上党梆子、上党落子等节目。这些节目多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台上的人演得丝丝入扣,台下的人看得津津有味。此后,“故事”加“晚会”成为村里元宵节的惯例。
“故事”、晚会结束后,大喇叭里提醒人们先别回家,等会儿在某处观看放焰火。人们仰视天空,观看各式焰火绽放。有的像火箭一样,迅速窜到天上,一声炸响;有的悄无声息,在天空中散成彩色的球体;有的在空中炸开后,变成了一簇簇白色的礼花;有的是七彩的珠子逐颗升起,在天幕上慢慢打碎、消失。在某些特殊的年份,会用打铁花代替放焰火。打铁花的人戴着特殊帽子,穿着防护服,用木勺把滚烫的铁水泼向墙面。铁水炸开,变成丛丛璀璨的火树银花。一层层飞溅下来的铁花和铁花里站着泼铁水的人,构成了一幅让人惊叹的别样画面。
最后一束焰火(铁花)消散时,夜已深。身上的厚衣服抵挡不住夜里的寒气,站了许久的双脚也冻得有点麻木。一群群回家的人说笑着,在岔路口道别。